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肅

鎖定
盧肅,作曲家。江蘇徐州人。青年時從事救亡歌詠活動。1938年入延安魯藝文學院音樂系學習。曾任華北聯合大學文學院音樂系主任教員,中央歌劇舞劇院院長,遼寧省文化局長,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音協北京分會主席。現任中國音協第四屆常務理事、《音樂週報》主編。作有歌曲《子弟兵新歌》平原大合唱《團結就是力量》。 [1] 
本    名
盧肅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徐州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04年
代表作品
劉胡蘭
別    名
盧方平
職    業
作曲家

盧肅基本簡介

盧肅,原名盧方平。江蘇銅山人。1937年下半年,先後參加抗敵劇社和北平學生移動劇團。1938年隨學生移動劇團到達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後留校任教。1939年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任音樂系主任,創作了一些受羣眾歡迎的歌曲。1941年創作小歌劇《除夕》、《我愛八路軍》等。1943年任西北戰地服務團團委,創作獨幕歌劇《團結就是力量》。該劇幕終曲《團結就是力量》流傳全國,影響很大。1944年回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1946年調中共中央黨校工作,任文藝工作室研究員,創作有小歌劇《防旱備荒》。建國後,先後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歌劇團團長、中央實驗歌劇院院長、瀋陽音樂學院代理院長、遼寧省文化局局長、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音樂生活》月刊主編。曾參加歌劇《劉胡蘭》的創作,並將《槐蔭記》、《鬥詩亭》改編為歌劇。 [2] 

盧肅個人生平

盧肅(1917~2004) 原名方平。江蘇徐州人。
1917年出生於馬坡鄉九段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9年3月人黨。盧肅在徐州上學期間受反帝大同盟的思想影響。“九·一八”後參加過抗日學生運動。自幼喜歡音樂,但為餬口際,後來學了中醫。在日本侵略者佔領華北以後,便棄醫參加了萬籟領導的抗敵劇社,從事宣傳工作,並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4] 
“九一八”事變後,盧肅參加了反日愛國學生運動。1937年考入萬籟天領導的抗敵劇社,正式參加抗戰文藝工作。1938年2月,在雞公山秘密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5月參加北平(今北京)學生移動劇團,任歌詠指揮。同年10月到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音樂系第三期學習。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隨華北聯合大學開赴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擔任聯大音樂系教員。1940年5月任音樂系主任,一面在聯大從事音樂教學活動。培養戰地文藝人才,一面進行音樂創作活動。盧肅在晉察冀邊區譜寫了一批抗戰歌曲,有《華北人民進行曲》《五一紀念歌》《晉察冀邊區藝術節歌》《魯藝二週年述懷》《春耕大合唱》《平原大合唱》《八路軍之歌》《村選歌》《羣眾力量大如山》《毛澤東之歌》《槍口對外》《護麥謠》《推車上高山》《晉察冀日報之歌》《子弟兵戰秋》《咱們莊稼漢》《認真選舉》《擁軍公約歌》《送上一支光榮花》等,還有兒童歌曲《小指頭兒,大指頭兒》(又名《抗戰要團結》)、《滹沱河水嘩啦啦》為崔嵬創作的活報劇《參加八路軍》續寫完成音樂,創作小歌劇《除夕》《我愛八路軍》,孩樂四重奏《杏樹林紀事》等。盧肅為牧虹編劇所譜曲的獨幕歌剔《團結就是力量》,1943年在邊區演出,別終齊唱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受到歡迎。這支進行曲氣勢非凡,抒發出勢不可當、一往無前的強大力量,不僅在邊區傳唱,也很快傳至國統區和敵佔區,成為革命軍民向敵人進行鬥爭的戰歌。 [3] 
1944年,盧肅又回到魯藝,1946年到中共中央黨校文藝工作研究室音樂研究組任研究員。在解放戰爭中,輾轉在華北解放區進行文化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肅歷任中央歌舞劇院院長,瀋陽音樂學院黨委書記代理院長。“文革”中受到嚴重衝擊。文化大革命後歷任遼寧省文化局(廳)長、北京市文化局第一副局長、局黨組常務副書記、北京市音樂家協會主席。1987年從行政崗位離休。但文化藝術的創作仍在繼續,並參加全國的文藝集成的編篡工作。任北京市文藝學科規劃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並親自主編了《中國戲曲音樂與集成》(北京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北京卷)、《中國民間樂曲集成》(北京卷)。繼續進行音樂創作和文藝理論的研究工作。 [4] 
參考資料
  • 1.    中國音樂家協會編.中國音樂名家名錄.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08:78
  • 2.    徐廼翔 主編.中國現代文學詞典·第三卷 戲劇卷.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第74頁
  • 3.    《保定人物誌》編輯委員會.《保定人物誌》: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555
  • 4.    《馬坡鄉志》編纂委員會.馬坡鄉志:馬坡鄉人民政府,1999.0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