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杞

(唐朝宰相)

鎖定
盧杞(?-785年),字子良,滑州靈昌人(今河南滑縣西南),唐朝宰相、奸臣 [1-2]  ,侍中盧懷慎之孫 [55-56]  、御史中丞盧奕之子。
盧杞出身范陽盧氏,初官拜清道率府兵曹,後被召入京城,任鴻臚寺丞,遷殿中侍御史、六部員外郎,出任忠虢二州刺史。 [3] 建中二年(781年),授御史大夫、京畿觀察使,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3-4]  唐建中四年(783年),盧杞被貶為新州司馬,遇赦,改任為吉州長史,但受到給事中反對,改任澧州別駕,唐貞元元年(785年),盧杞死於澧州。 [5-8] 
盧杞為官期間迎合聖意,嫉妒賢能,黨同伐異,先後陷害楊炎顏真卿嚴郢張鎰等人,推舉關播於頎趙贊等人,為籌集軍餉,實行括率、增收房屋間架税、設立除陌税,實施後市場商人壟斷買賣權,國家收入減半,廣泛引起民憤。 [9-16] 
別    名
盧太尉 [46]  [51] 
子良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785年
本    名
盧杞
官    職
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籍    貫
滑州靈昌

盧杞人物生平

盧杞早年經歷

盧杞憑藉祖先的功勳做官,開始官拜清道率府兵曹,後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任命為掌書記、試大理評事、監察御史,但因病免職。後盧杞被召入京城補職任鴻臚寺丞,不久升任殿中侍御史、膳部員外郎,出任忠州刺史,到達荊南後,盧杞拜見了節度使衞伯玉,但衞伯玉不喜歡他,盧杞便上書稱病辭職返回京城,歷任刑部員外郎、金部、吏部郎中。 [4] 
唐建中元年(780年),盧杞被調入朝中擔任御史中丞。 [47]  [17] 
唐建中二年(781年),盧杞升任為御史大夫、京畿觀察使。 [49]  十天後,盧杞被任命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9] 

盧杞黨同伐異

唐建中二年(781年)十月,盧杞誣陷楊炎,使楊炎被貶崖州死去。盧杞曾為制衡楊炎提拔嚴郢為御史大夫,楊炎被除後,盧杞心裏厭惡嚴郢,要排擠他,張鎰忠正有才幹,唐德宗很信任他,盧杞便也很厭惡他。朱滔、朱泚弟兄不和睦,朱泚的判官蔡廷玉離間朱滔,朱滔論奏請求殺了他。蔡廷玉被貶後,殿中侍御史鄭詹派遣下吏監送,蔡廷玉投水而死,盧杞因此上奏説:“恐怕朱泚要懷疑這事是因為詔旨的緣故,請求三司審訊鄭詹;另外御史的所作所為,聽從御史大夫(指嚴郢)的命令,一併下令審查嚴郢。“鄭詹與張鎰友好,經常趁着盧杞白天睡覺時,到張鎰那裏,盧杞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盧杞假裝睡得很熟,窺探到鄭詹果然來了,正與張鎰交談,盧杞突然來到張鎰閣中,鄭詹急忙走開躲避盧杞,盧杞立即談論機密事情,張鎰説:“殿中侍御史鄭詹在這裏。“盧杞假裝驚愕地説:“剛才我説的不是其他人所應當知道的。“當時三司使正因蔡廷玉落水之事審訊鄭詹、嚴郢,還沒有審理清楚,盧杞卻奏請殺掉鄭詹,貶嚴郢為驩州刺史,後嚴郢死於驩州。 [11]  [10]  汾州刺史劉暹為人剛直憤恨邪惡,觀察使都很怕他,盧杞擔心劉暹任御史大夫,阻撓自己的意見,便推薦於頎為御史大夫壓制劉暹。 [13] 

盧杞搜刮民財

唐建中三年(782年)四月,河北、河南連年戰爭不息,度支使杜佑估計全國用兵每月花費一百多萬貫,京城國庫糧倉不能支付數月,得到五百萬貫,便可以度使軍隊過半年,盧杞以户部侍郎趙贊為度支,趙贊也無計可施,便與他的同黨太常博士韋都賓等謀劃推行搜刮民財,認為富商積聚了錢財,聚錢超過萬貫的商人,留下萬貫作為基業,剩餘的官府借用,以供給軍隊,希望得到五百萬貫。唐德宗下旨允許,約定停戰後用償還。詔令頒佈後,京兆少尹韋禎督查責罰很嚴苛,長安尉薛萃帶枷乘車,搜取民眾的財務,如果猜測某人沒有實報,就立即拷打,人們蒙受冤屈而悲憤沉痛,甚至有人上吊自殺,京城民眾不得安寧如同遭遇了賊盜。他們將富户的田宅奴婢等價值都計算在內,才達到八十八萬貫。又將當鋪中寄存積蓄的錢貨粟麥等,一律借四分之一,封閉那些寄付錢物的櫃窖,長安為此停止交易,百姓相繼有一千萬人在路邊截住宰相訴説,盧杞起初雖然撫慰勸諭,後來無法阻止,便騎馬快奔而歸。 [15] 

盧杞執掌大權

建中三年(782年)十月,盧杞向唐德宗舉薦關播,建議拜他為宰相,道:“關播儒雅忠厚,可以整肅風俗。”唐德宗遂任命關播為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當時,朝政一概由盧杞決斷,關播只是列席參與,從不發言。 [14]  [52-53] 
唐建中三年(782年)六月,源休等人一行抵達京師,源休反應迅速、口才流利,盧杞怕他見到唐德宗,會受到重用,便在他返抵京師之前,擢升其任光祿寺卿。 [18] 
唐建中四年(783年),因盧杞顧慮唐德宗會重新任用李揆,便派遣他出使西蕃。户部侍郎、判度支杜佑,很受唐德宗恩顧,被盧杞陷害構罪,貶為饒州刺史。 [19]  盧杞憎惡顏真卿,令他出使李希烈,使其最終死於李希烈之手。 [10] 

盧杞增加税費

唐建中四年(783年)六月,趙贊請求加收房屋間架税、設立除陌税。凡房屋兩架定為一間,分為三等:上等每間收税二千,中等收税一千,下等收税五百。主管官吏拿着筆和計算用具,進入人們的宅舍計算。凡隱沒一間,杖打六十,舉報人賞錢五十貫文。除陌法規定,天下公私給與買賣,一般一貫錢官府以前留二十,現在增加到留五十,給與物或兩相交換的,折算成錢來計算。市主人與市場牙僧各給印紙,人們之間有買賣,隨時記錄畫押,第二天彙總計算。有自行貿易不經過市場牙僧的,查驗他的私簿,根據他有無私簿而投狀。如果隱瞞一百錢就沒收;隱瞞兩千錢杖打六十;舉報的人賞錢十千,賞錢由隱瞞之家出。此法推行後,市主人市場牙僧得以壟斷買賣權,他們大多隱瞞盜取,公家收入,每一百錢得不到半數,痛怨之聲,喧囂遍及天下。 [16] 

盧杞屢進讒言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唐德宗出逃奉天,盧杞與關播隨從。數天後,崔寧從叛賊中來,把唐德宗流離的事歸罪於盧杞,盧杞反誣陷崔寧謀反,唐德宗殺了他。靈武節度使杜希全率領鹽、夏二州士兵六千人去支援,唐德宗商議他們的行軍道路,盧杞請求道經漠谷。渾瑊説:“不可,那裏道路險峻,會受到賊兵的截擊,不如取道乾陵北面,逾過雞子堆然後紮營,與城中相互策應,賊兵就可被打敗。”唐德宗聽從了盧杞的建議,賊兵果然在險要之處抵禦,軍隊不能通過,逃回邠州。 [20] 
唐德宗在奉天被朱泚圍攻,李懷光自魏縣支援,有人對王翃趙贊説:“李懷光多次憤嘆,認為宰相謀議不當,度支賦斂煩重,京兆尹剋扣軍糧,唐德宗流亡轉徙這是三個大臣的罪過,現在李懷光功業崇重,唐德宗必然開誠佈公,詢問得失,假如唐德宗聽取他的言論,難道不危險嗎!“王翃、趙贊告訴盧杞,盧杞大為驚恐,從容上奏説:“李懷光的功業是國家的依賴。臣聽説賊徒嚇破了膽都無心守衞了。如果趁着李懷光的軍威,可以一舉擊敗賊軍;現在假如允許他朝見唐德宗,唐德宗必然要賜宴,賜宴就要流連拖延,就會使賊軍得到京城,等他們從容休整完備,恐怕就難以謀取了。不如使李懷光乘勝進攻收復京城,破竹之勢不可失去啊。“唐德宗同意他的建議,便詔令李懷光率領兵眾屯駐便橋,限定日期一同進發。 [48] 

盧杞失勢貶官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李懷光在咸陽駐軍時,多次揭露盧杞等人的罪狀惡行,唐德宗為安撫李懷光,承諾將盧杞等人貶官 [21]  ,十二月,盧杞被貶為新州司馬。 [5] 
唐貞元元年(785年)正月,天下大赦,盧杞調任吉州長史,他在貶官之地對人説:“我必定會再次召入任宰相。“ [6] 

盧杞千夫所指

唐貞元元年(785年),唐德宗任用盧杞為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值夜班,承擔起草任命盧杞的詔書,就持着詔書謁見宰相盧翰劉從一説:“盧杞有幸免於誅殺,只給以貶黜官職,很快又逐漸遷往近地,改授大郡長官,恐怕有失天下人的願望,只有靠相公堅持奏論,事情還可以有救。“盧翰、劉從一不高興,便另外叫舍人起草詔書。第二天詔書頒下,袁高堅持爭論不休。 [7] 
第二日在延英殿上,諫臣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亮、張薦等人共同上書議論,都説盧杞之罪四海之人都鄙棄,現在再起用他,會使忠臣寒心,良士痛骨,且一定會再啓禍端。他們的話極為懇切中肯。唐德宗對宰相説“:給盧杞一個小州刺史可以嗎?”李勉説“:陛下要給他大州刺史也沒什麼難的,但怎樣平息四方的責難呢?”唐德宗説:“眾人議論盧杞奸邪,我為什麼不知道?“李勉説:“盧杞奸邪,天下人都知道。唯有陛下不知,這正是他的奸邪之處!“於是唐德宗詔令盧杞為澧州別駕。後來散騎常侍李泌來朝,唐德宗説:“袁高他們議論了盧杞的事,我已同意他們了。”李泌叩頭慶賀説:“前些日子,外面議論陛下有如漢朝的桓帝、靈帝,今日才知陛下是堯舜一樣的國主啊。”唐德宗聽了非常高興,將李泌安慰勉勵一番,不久盧杞死於澧州。 [22-23] 

盧杞主要影響

  • 政治
盧杞在為官期間陷害、排擠、傾軋、報復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大臣,宰相楊炎張鎰、御史大夫嚴郢、太子太師顏真卿等人,都先後死在他的手上。 [10]  [11]  [12]  [24]  又推舉同黨關播於頎趙贊等人。 [15]  [14]  [13] 
  • 經濟
由於國家財政有限,無法解決唐德宗對外戰爭的經費問題,盧杞便採取了殘酷敲詐商賈等有錢人的辦法,他強行規定:商賈有錢千萬者,任其自用;超過千萬的,多餘的上交作為軍費。戰爭結束之後,將這些錢移為國用,實施後,商業與國家的經濟同時帶來巨大的危害,商賈並沒有那麼多的錢,只得變賣了田地、住宅、奴婢等,又通過借貸錢財等辦法,勉強將規定的錢交清,長安與天下的經濟都出現了大蕭條與崩潰狀態。長安的店鋪紛紛倒閉,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於是民怨沸騰,向盧杞上報。可是盧杞不予理睬,最後事情終於讓唐德宗知道了。唐德宗見此辦法根本不足以解決軍費,便下詔予以停止。 [47] 
盧杞又徵收間架、除陌之税的辦法,其問架税為有屋二架為一間,按其質量、數量交税,上等者二千錢,中等者一千錢,下等者五百錢,由吏員進行核查,若發現有隱瞞者,沒收抵罪,告發者可得五萬錢。其除陌税是:原公私交易,規定徵税千分之二十,現提高到千分之七十。若有隱瞞,每一千錢罰二萬錢,告發者獎一萬錢。此法推行後,主掌官吏大肆舞弊,中飽私囊。結果,繳人國庫的錢不及以往的一半,導致天下民怨沸騰。 [47] 
間架税為一種重複徵税,全國範圍內提高兩税、鹽榷錢、商税,普通百姓負擔加重,在長安又開徵借商錢和僦櫃納質錢,徵收間架税的同時又提高交易税,強徵借商錢造成富商流動資金的大量流失,導致被迫自殺及破產的情況,僦櫃納質錢對貨產百緡以上的商人廣泛借貸25%,導致罷市,且架税的徵收使官員的税負大幅增加、完全忽視了官宦親貴的特權,也是對舊臣、元勳特權的忽視、剝奪。
間架税五十貫的罰款額度相當於普通家庭房產價值的四分之一、普通僱工年收人的二分之一,遠遠超過一間房屋本身的價值,另附帶起刑‘杖六十”的刑事處罰。間架税本身就是苛徵,又附帶設計瞭如此嚴厲的處罰措施,並且之前還有各種增税,必然造成納税者負面情緒的迅速集聚,直到涇源兵變被叛軍利用。 [54] 

盧杞歷史評價

李勉:盧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 [25] 
袁高:杞作相三年,矯誣陰賊,排斥忠良,朋附者欬唾立至青雲,睚眥者顧盼已擠溝壑。傲很背德,反亂天常,播越鑾輿,瘡痍天下,皆杞之為也。盧杞為政,極恣兇惡,三軍將校,願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 [25] 
李泌: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獨不覺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為奸邪也。倘陛下覺之,豈有建中之亂乎!杞以私隙殺楊炎,擠顏真卿於死地,激李懷光使叛,賴陛下聖明竄逐之,人心頓喜,天亦悔禍。不然,亂何由弭。 [23] 
李沆: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盧杞矇蔽德宗,李勉以為真奸邪是也。 [26] 
尹源:德宗非不欲平暴亂、安四方,而君人之術不能勝盧杞之邪,於是有朱泚之變。以至於僖、昭,其心皆欲去亂而即治也,而才不逮於明皇、德宗,輔臣之奸邪或過於林甫、盧杞,求國不亡,安可得已! [27] 
歐陽修等:木將壞,蟲實生之;國將亡,妖實產之。鬼質敗謀興元蹙,嗚呼,有國家者,可不戒哉! [28] 
蘇洵: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 [29] 
龔茂良:德宗不知盧杞之奸邪,此其所以奸邪也。大淵、覿所為,行道之人能言之,特陛下未之覺耳。 [30] 
王安石等:建中所以致變,德宗用盧杞之徒而疏陸贄,其不亡者幸也。 [31] 
劉克莊:僣偽蟠宮闕,忠賢血賊庭。相君無喜愠,面色只藍青。 [32] 
文天祥: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 [33] 
蔡東藩:杞趁梁崇義之叛,借刀殺炎,用計尤毒,德宗一再不悟,且寵任李希烈,以墮入杞之奸謀! [34] 

盧杞軼事典故

盧杞追名逐利

盧杞尚未發跡的時候,在路上遇見窮書生馮盛。盧杞一向瞧不起馮盛,這天又想捉弄他,便裝作開玩笑,想翻翻馮盛的口袋裏都裝些什麼東西。結果馮盛口袋空空,只有一塊寫字用的墨。盧杞大笑,笑他窮酸。馮盛嚴肅地説:“且慢,讓我也搜搜你的行囊!”盧杞不好拒絕,只得讓馮盛搜查,結果光名刺就搜出二三百張。馮盛冷笑道:“怎麼樣,與你這位總揣着三百張名刺的’名利奴‘相比,我們倆究竟誰高尚些?” [35] 

盧杞尚父屏姬

郭子儀患病,百官前去慰問,他都不叫侍妾退下。等聽説盧杞到來,郭子儀確叫侍妾都退下,獨自倚接待盧杞。盧杞走後,家裏人詢問其中的緣故,郭子儀説:“盧杞相貌醜陋而心底險惡,左右的人見了他必定會笑話。如果這人得到大權,就會使我們宗族沒有活着的人了。“ [36] 

盧杞借刀殺人

盧杞專權,嫉妒顏真卿,改任他為太子太師,罷免禮儀使,又告諭顏真卿説:“委任你為一方的軍政長官,什麼地方最方便呢?”顏真卿在中書省等到盧杞説:“我顏真卿因性情偏急而被小人憎恨,不止一次被貶逐。如今年老體弱,希望得到相公的庇護。當年相公的先父御史中丞的頭顱傳送到平原郡,臉上的血我不敢用衣袖擦拭,而是用舌頭去舔,而相公對我為何忍心不相容呢?”盧杞驚惶下拜,但心中含着怒氣。適逢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便上奏説:“顏真卿被四方所信任,派他去告諭反賊,可以不勞煩軍隊。”唐德宗便聽從了,整個朝野上下驚動,李勉聽説了,認為會失去一名元老,朝廷蒙羞,便秘密奏報唐德宗,請求留下顏真卿,又派人去中途攔下,但沒有趕上。 [24] 

盧杞神遊天宮

盧杞年輕時家貧,租住在洛陽一所廢宅內。鄰居是個姓麻的老太婆,孤身獨住。一天晚上,盧杞看見一輛金犢車子停在麻婆門外。盧杞偷偷去看,見到一個女郎,年紀有十四五歲,真像一個神人。第二天,盧杞悄悄問麻婆,麻婆説:“莫非要作婚姻嗎?我與她商量一下試試。”到了晚上,麻婆説:“事情成功了。請你齋戒三天,在城東的廢棄道觀裏相會。”齋戒三天後,盧杞到達廢觀。這時,有一輛有帷蓋帷幕的車子從空中降落下來,車上坐的就是那個女郎。女郎對盧杞説:“我是天人,奉上帝之命到人間找配偶。您有仙相,所以我派麻婆傳遞心意。再請齋戒七天,當再見面。”女郎呼喚麻婆,給了兩丸藥就不見了。麻婆與盧杞回去,齋戒七天,刨地種藥。不一會兒,兩個葫蘆從蔓上生出,逐漸變大,像裝兩斗酒的大甕那麼大。麻婆就與盧杞各坐一個葫蘆,又過很長時間,葫蘆停下來,就到了紫色宮殿,女郎命盧杞坐下,對盧杞説:“您能夠從三件事中任意選取一件事:永遠留在這座宮裏,壽命與天同在;其次是作地仙,常住人間,有時也能到這裏;最下是作人間宰相。”盧杞説:“能夠留在此處,實在是我的最大願望。”女郎就拿出青紙寫表章,當庭拜奏説:“必須呈報上帝。”過了一會兒,出現了幢節香幡,引導着一個穿大紅衣服的年輕人立於階下。那人傳達上帝的命令説:“盧杞!看到了太陰夫人的奏摺,説你願意住在水晶宮。你打算如何?”盧杞不説話。太陰夫人令他快答應,可是盧杞還是不説話。夫人與左右仙官都很害怕,取出五匹鮫綃,用它賄賂使者,想讓他延緩一下。天使又問一遍。“盧杞説:“人間宰相。”太陰夫人失色説:“這是麻婆的過錯。趕快把他領回去!”就把他們推入葫蘆。不一會兒,便回到過去住的地方。這時已經半夜,葫蘆和麻婆同時不見了。 [37] 

盧杞不唯己邑

唐建中元年(780年),盧杞向唐德宗上奏,説本州有3000頭官豬,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唐德宗令移往同州(今陝西大荔),然盧杞答覆説:“同州之民也是陛下的百姓,3000頭豬到了那裏同樣成為那裏的禍害。不如將它們賞賜給貧民百姓。”唐德宗説:“ 在虢州做官而憂其他州縣的百姓,這是宰相之才啊!”於是下詔將官豬賜予貧民,因為此事,盧杞調朝中擔任御史中丞。 [47]  [17] 

盧杞人際關係

祖父:盧懷慎,唐玄宗時期宰相。
父親:盧奕,御史中丞,遇害於安史之亂。
兒子:盧元輔,字子望,兵部侍郎。 [38] 
孫子:盧順之,字子謨。 [50] 

盧杞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 [39]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八十五》 [40]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41]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三》 [42] 

盧杞藝術形象

明代湯顯祖的《紫釵記》中的盧杞為太尉,專權當朝,為一個心胸狹窄,記仇的官員形象,逼迫文中人物李益娶其女兒 [43] 
蔡東藩的《唐史演義》中記載盧杞,其以奸臣形象出現 [44-45] 
清帶天花主人的《二度梅》中的盧杞為奸臣形象出現,暗施詭計,迫害忠良 [46] 
參考資料
  • 1.    歷代名人  .滑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22]
  • 2.    沈起煒,劉德重主編. 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12.382頁
  • 3.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為虢州刺史,奏言虢有官豕三千為民患。德宗曰:"徙之沙苑。"杞曰:"同州亦陛下百姓,臣謂食之便。"帝曰:"守虢而憂它州,宰相材也。"詔以豕賜貧民,遂有意柄任矣。
  • 4.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盧杞,字子良。杞以門蔭,解褐清道率府兵曹。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闢為掌書記、試大理評事、監察御史,以病免。入補鴻臚丞,遷殿中侍御史、膳部員外郎,出為忠州刺史。至荊南,謁節度使衞伯玉,伯玉不悦。杞移病歸京師,歷刑部員外郎、金部吏部二郎中。
  • 5.    《舊唐書·卷十二·本紀第十二·德宗上》:十二月壬戌,貶門下侍郎、平章事盧杞為新州司馬,貶行在都知兵馬使白志貞為恩州司馬,户部侍郎、判度支趙贊為播州司馬。
  • 6.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遇赦,移吉州長史。在貶所謂人曰:"吾必再入用。"
  • 7.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貞元元年,上果用杞為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宿直,當草杞制,遂執以謁宰相盧翰、劉從一曰:"倖免誅戮,唯示貶黜,尋已稍遷近地,更授大郡,恐失天下望,惟相公執奏之,事尚可救。"翰、從一不悦,遂改命舍人草制。明日詔下,袁高固執不得下。
  • 8.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給事中袁高堅執不下,乃改授澧州別駕。
  • 9.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及居糾彈顧問之地,論奏稱旨,遷御史大夫。旬日,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既居相位,忌能妒賢,迎吠陰害,小不附者,必致之於死,將起勢立威,以久其權。
  • 10.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楊炎以杞陋貌無識,同處台司,心甚不悦,為杞所譖,逐於崖州。德宗幸奉天,崔寧流涕論時事,杞聞惡之,譖於德宗,言寧與朱泚盟誓,故至遲迴,寧遂見殺。惡顏真卿之直言,令奉使李希烈,竟歿於賊。初,京兆尹嚴郢與楊炎有隙,杞乃擢郢為御史大夫以傾炎;炎既貶死。
  • 11.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炎既貶死,心又惡郢,圖欲去之。宰相張鎰忠正有才,上所委信,杞頗惡之。會朱滔、朱泚弟兄不睦,有泚判官蔡廷玉者離間滔,滔論奏,請殺之。廷玉既貶,殿中侍御史鄭詹遣吏監送,廷玉投水而卒。杞因奏曰:"恐朱泚疑為詔旨,請三司按鞠詹;又御史所為,稟大夫命,並令按郢。"詹與張鎰善,每伺杞晝眠,輒詣鎰,杞知之。他日,杞假寢佯熟,伺詹果來,方與鎰語,杞遽至鎰閣中,詹趨避杞,杞遽言密事,鎰曰:"殿中鄭侍御在此。"杞佯愕曰:"曏者所言,非他人所宜聞。"時三司使方按詹、郢,獄未具而奏殺詹,貶郢為驩州刺史。
  • 12.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五》:盧杞忌鎰名重道直,無以陷之,以方用兵西邊,杞乃偽請行,上固以不可,因薦鎰以中書侍郎為鳳翔隴右節度使代朱泚,與吐蕃相尚結贊等盟於清水。
  • 13.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六》:暹剛腸嫉惡,歷典數州,皆為廉使畏懼。宰相盧杞恐暹為御史大夫,虧沮己之所見,遽稱薦頎為御史大夫,以其柔佞易制也。
  • 14.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三》:建中三年十月,盧杞秉政,知上必更立相,恐其分己權,乘間薦吏部侍郎關播儒厚,可以鎮風俗。丙辰,以播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政事皆決於杞,播等斂衽無所可否。上嘗從容與宰相論事,播意有所不可,起立欲言,杞目之而止。還至中書,杞謂播曰:“以足下端愨少言,故相引至此,曏者奈何發口欲言邪!”播自是不復敢言。
  • 15.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恆州李寶臣死,其子惟嶽邀節鉞,遂與田悦締結以抗王師,由是 河北、河南連兵不息 。度支使杜佑計諸道用軍月費一百餘萬貫,京師帑廩不支數月;且得五百萬貫,可支半歲,則用兵濟矣。杞乃以户部侍郎趙贊判度支,贊亦無計可施,乃與其黨太常博士韋都賓等謀行括率,以為泉貨所聚,在於富商,錢出萬貫者,留萬貫為業,有餘,官藉以給軍,冀得五百萬貫。上許之,約以罷兵後以公錢還。敕即下,京兆少尹韋禎督責頗峻,長安尉薛萃荷校乘車,搜人財貨,意其不實,即行搒箠,人不勝冤痛,或有自縊而死者,京師囂然如被賊盜。都計富户田宅奴婢等估,才及八十八萬貫。又以僦櫃納質積錢貨貯粟麥等,一切借四分之一,封其櫃窖,長安為之罷市,百姓相率千萬眾邀宰相於道訴之。杞初雖慰諭,後無以遏,即疾驅而歸。計僦質與借商,才二百萬貫。德宗知下民流怨,詔皆罷之,然宿師在野,日須供饋。
  • 16.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明年六月,趙贊又請税間架、算除陌。凡屋兩架為一間,分為三等:上等每間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所由吏秉筆執籌,入人第舍而計之。凡沒一間,杖六十,告者賞錢五十貫文。除陌法,天下公私給與貿易,率一貫舊算二十,益加算為五十,給與物或兩換者,約錢為率算之。市主人牙子各給印紙,人有買賣,隨自署記,翌日合算之。有自貿易不用市牙子者,驗其私簿,投狀自其有私簿投狀。其有隱錢百,沒入;二千,杖六十;告者賞錢十千,出於其家。法既行,主人市牙得專其柄,率多隱盜,公家所入,百不得半,怨讟之聲,囂然滿於天下。
  • 17.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建中初,徵為御史中丞。
  • 1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六月,己卯,至長安,詔以帛十萬匹、金銀十萬兩償其馬直。休有口辯,盧杞恐其見上得幸,乘其未至,先除光祿卿。
  • 19.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李揆舊德,慮德宗複用,乃遣使西蕃,天下無不扼腕痛憤,然無敢言者。户部侍郎、判度支杜佑,甚承恩顧,為杞媒孽,貶饒州刺史。
  • 20.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帝出奉天,杞與關播從。後數日,崔寧自賊中來,以播遷事指杞,杞即誣寧反,帝殺之。靈武杜希全率鹽、夏二州士六千來赴,帝議所從道,杞請道漠谷。渾瑊曰:"不然,彼多險,且為賊乘,不如道乾陵北,逾雞子堆而屯,與為掎角,賊可破矣。"帝從杞議,賊果拒隘,兵不得入,奔還邠州。
  • 21.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懷光數暴杞等罪,帝為貶杞與趙贊、白志貞,又劾奏中人翟文秀,亦殺之以尉懷光。然益自疑,堅壁八旬不出戰,屢詔使進軍,以伺釁為解,陰連朱泚。
  • 2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諫臣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亮、張薦等眾對,極言杞罪四海共棄,今複用之,忠臣寒膺,良士痛骨,必且階禍。其言懇到。
  • 23.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翌日延英,上謂臣曰:"朕欲授杞一小州刺史,可乎?"李勉對曰:"陛下授杞大郡亦可,其如兆庶失望何?"上曰:"眾人論杞奸邪,朕何不知?"勉曰:"盧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德宗默然良久。散騎常侍李泌復對,上曰:"盧杞之事,朕已可袁高所奏,如何?"泌拜而言曰:"累日外人竊議,以陛下同漢之桓、靈;臣今親承聖旨,乃知堯、舜之不迨也!"德宗大悦,慰勉之。杞尋卒於澧州。
  • 24.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盧杞專權,忌之,改太子太師,罷禮儀使,諭於真卿曰:"方面之任,何處為便?"真卿候杞於中書曰:"真卿以褊性為小人所憎,竄逐非一。今已羸老,幸相公庇之。相公先中丞傳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下拜,而含怒心。會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上從之,朝廷失色,李勉聞之,以為失一元老,貽朝廷羞,乃密表請留。又遣逆於路,不及。
  • 2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0-11-15]
  • 26.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02-22]
  • 27.    列傳第二百一文苑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02-22]
  • 28.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02-22]
  • 29.    辨姦論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2-22]
  • 30.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佞幸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0-11-15]
  • 31.    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02-22]
  • 32.    雜詠一百首 其四十八 盧杞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2-22]
  • 33.    第九十回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02-22]
  • 34.    第六十二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2-23]
  • 35.    袁林,沈同衡編. 成語典故[M].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81.10.402頁
  • 36.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時尚父子儀病,百官造問,皆不屏姬侍。及聞杞至,子儀悉令屏去,獨隱几以待之。杞去,家人問其故,子儀曰"杞形陋而心險,左右見之必笑。若此人得權,即吾族無類矣。"
  • 37.    《太平廣記·卷六十四》:盧杞少時,窮居東都,於廢宅內賃舍。鄰有麻氏嫗孤獨。杞遇暴疾,卧月餘,麻婆來作羹粥。疾愈後,晚從外歸,見金犢車子在麻婆門外。盧公驚異,窺之,見一女年十四五,真神人!明日潛訪麻婆,麻婆曰:“莫要作婚姻否?試與商量。”杞曰:“某貧賤,焉敢輙有此意?”麻曰:“亦何妨!”既夜,麻婆曰:“事諧矣。請齋三日,會於城東廢觀。”既至,見古木荒草,久無人居,逡巡。雷電風雨暴起,化出樓台,金殿玉帳,景物華麗。有輜軿降空,即前時女子也。與杞相見曰:“某即天人,奉上帝命,遣人間自求匹偶耳。君有仙相,故遣麻婆傳意。更七日清齋,當再奉見。”女子呼麻婆,付兩丸藥。須臾雷電黑雲,女子已不見,古木荒草如舊。麻婆與杞歸,清齋七日,斸地種藥,才種已蔓生;未頃刻,二葫蘆生於蔓上,漸大如兩斛甕。麻婆以刀刳其中,麻婆與杞各處其一,仍令具油衣三領。風雷忽起,騰上碧霄,滿耳只聞波濤之聲。久之覺寒,令着油衫,如在冰雪中,復令着至三重,甚暖。麻婆曰:“去洛已八萬裏。”長久,葫蘆止息,遂見宮闕樓台,皆以水晶為牆垣,被甲伏戈者數百人。麻婆引杞入見。紫殿從女百人,命杞坐,具酒饌。麻婆屏立於諸衞下。女子謂杞:“君合得三事,任取一事:常留此宮,壽與天畢;次為地仙,常居人間,時得至此;下為中國宰相。”杞曰:“在此處實為上願。”女子喜曰:“此水晶宮也。某為太陰夫人,仙格已高。足下便是白日昇天。然須定,不得改移,以致相累也。”乃齎青紙為表,當庭拜奏,曰:“須啓上帝。”少頃,聞東北間聲雲:“上帝使至!”太陰夫人與諸仙趨降。俄有情節香幡,引朱衣少年立階下。朱衣宣帝命曰:“盧杞,得太陰夫人狀雲,欲住水晶宮。如何?”杞無言。夫人但令疾應,又無言。夫人及左右大懼,馳入,取鮫綃五匹,以賂使者,欲其稽緩。食頃間又問:“盧杞!欲水晶宮住?作地仙?及人間宰相?此度須決。(決原作快,據明抄本改)”杞大呼曰:“人間宰相!”朱衣趨去。太陰夫人失色曰:“此麻婆之過。速領回!”推入葫蘆。又聞風水之聲,卻至故居,塵榻宛然。時已夜半,葫蘆與麻婆並不見矣。
  • 38.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盧杞,故相懷慎之孫。父奕,天寶末為東台御史中丞;洛城為安祿山所陷,奕守司而遇害。子元輔。
  • 39.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4]
  • 40.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4]
  • 41.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4]
  • 42.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4]
  • 43.    崑曲劇目《紫釵記》  .中國戲曲網[引用日期2021-02-25]
  • 44.    第六十六回 趨大梁德宗奔命 戰貝州朱滔敗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2-25]
  • 45.    第六十七回 朱泚敗死彭原城 李晟誘誅田希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2-25]
  • 46.    第七回 奸臣暗施詭巧計 忠良反受行刑罪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02-25]
  • 47.    劍楠,崔永晨編. 勵志經典 中國曆代宰相[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1.01:182-184頁
  • 48.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德宗在奉天,為朱泚攻圍,李懷光自魏縣赴難。或謂王翃、趙贊曰:"懷光累嘆憤,以為宰相謀議乖方,度支賦斂煩重,京尹刻薄軍糧,乘輿播遷,三臣之罪也。今懷光勳業崇重,聖上必開襟布誠,詢問得失,使其言入,豈不殆哉!"翃、贊白於杞,杞大駭懼,從容奏曰:"懷光勳業,宗社是賴。臣聞賊徒破膽,皆無守心。若因其兵威,可以一舉破賊;今若許其朝覲,則必賜宴,賜宴則留連,使賊得京城,則從容完備,恐難圖之。不如使懷光乘勝進收京城,破竹之勢,不可失也。"帝然之,乃詔懷光率眾屯便橋,剋期齊進。懷光大怒,遂謀異志,德宗方悟為杞所構。物議喧騰,歸咎於杞。
  • 49.    胡滄澤著. 唐代御史制度研究[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09:24頁
  • 50.    卷七十三 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盧氏)  .國學迷[引用日期2021-05-22]
  • 51.    六十種曲紫釵記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5-26]
  • 52.    《舊唐書·關播傳》:建中三年十月,拜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修國史。時政事決在盧杞,播但斂衽取容而已。
  • 53.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三》:盧杞秉政,知上必更立相,恐其分己權,乘間薦吏部侍郎關播儒厚,可以鎮風俗。丙辰,以播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政事皆決於杞,播等斂衽無所可否。
  • 54.    朱華,莫驕.唐代間架税及相關問題簡論[J].唐史論叢,2016,(第1期).
  • 55.    《舊唐書.卷九十八》:盧懷慎,滑州靈昌人。其先家於范陽,為山東著姓。祖悊,為靈昌令,因徙焉。
  • 56.    《舊唐書.列傳八十五》:盧杞,字子良,故相懷慎之孫。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