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慶貽

鎖定
盧慶貽(1928年—2023年1月8日) [3]  ,男,抗日老兵,曾親歷衡陽會戰
2023年1月8日10時55分,盧慶貽在湖南湘潭去世,享年94歲。 [2] 
中文名
盧慶貽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長沙 [3] 
出生日期
1928年 [3] 
逝世日期
2023年1月8日
職    務
軍人

盧慶貽人物生平

1928年,盧慶貽出生在長沙城南門燈籠街。祖父母在長沙做生意,小時候家裏條件不錯。1938年,日本一路南下,情勢危急的長沙城在“文夕大火”中淪為焦土,此後他隨家人搬回湘潭老家。 [3] 
1940年,祖父過世。失去“主心骨”,家裏越來越困難,盧慶貽不得不輟學。 [3] 
1941年,剛滿13歲的他前往長沙謀生。年底,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參戰部隊傷亡較大,減員嚴重,長沙城內四處都有徵兵點。恰逢第十軍招收報務員,盧慶貽報名參加考試,通過選拔以後,在長沙城接受半年培訓,隨後被分配到第十軍軍部。 [3] 
1944年,為扭轉太平洋戰場不利局面,日軍急於打通從中國東北到東南亞的大陸交通線,瘋狂實施所謂“一號作戰計劃”,扼守粵漢鐵路的長沙、衡陽是主戰場之一。當年5月底,第四次長沙會戰爆發。日軍主將找到中國守將的戰法漏洞,狡猾地實施作戰計劃。當年6月,長沙淪陷,衡陽北面再無阻擋,日軍大舉南下進犯。第十軍奉命死守衡陽,寸土不讓,等待援軍,但雙方實力懸殊,守軍只有17000餘人,日軍兵力超過10萬人,還動用大量飛機大炮對守軍陣地和衡陽城狂轟濫炸。
1944年6月下旬,日軍三個師團對衡陽城發起第一次強攻,從地面和空中進行狂轟濫炸。但守軍士氣高漲,沉着應戰,頂住敵人猛烈炮火,日軍陣地幾乎沒有向前推進一步。“日軍還使用了毒氣,我軍整整一個排的人都被毒死。城內的防毒面具都被送到前線,但還是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後來只能把毛巾打濕後圍在臉上防毒。”盧慶貽説。此後,中國軍隊又先後打退了日軍的兩次強攻,但守軍糧食彈藥補給吃緊,援軍卻遲遲不到。8月6日,守軍擬好了一道電報,由譯電員交給盧慶貽,盧慶貽隨即將電報發往芷江,後經由芷江空軍台轉往重慶。此後,盧慶貽被日軍俘虜,萬幸在被日軍強迫勞動時逃脱,抵達貴陽後,才第一次從報紙上看到了他拍發的“最後一電”全文。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改組,盧慶貽被編入整編第三師。1946年,盧慶貽選擇回鄉,從此離開戰場。當時,他出來當兵已經四五年,非常想念家中親人,拿到證件和路費後,就回到老家務農,從此再沒出去。 [4] 
2015年9月3日,盧慶貽作為抗戰老兵代表,受邀到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閲兵,並於當天坐上第11號閲兵車接受檢閲。
2023年1月8日10時55分,盧慶貽在湖南湘潭去世,享年94歲。 [2] 

盧慶貽主要事蹟

方軍長和第10軍守到第47天,衡陽城內已經剩下不到兩千人,另外還有六千傷員和一些百姓,可以講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城外的友軍倒是有一萬七,但是日軍有十幾萬,他們一直打不進來。
8月7日下午3點,司令部的參謀拿着電文到金庫交代我説:“你把這個電報發出去以後,就把電台破壞”。電文都是密碼,我並不知道這就是衡陽城的“最後一電”。這封電報發出去後,我們幾個人自己決定:不遵守命令,留下電台,我們還想聽一聽會不會有友軍的消息。但之後,從前每天都聯絡的友軍74軍、62軍再也沒有消息。我是在脱險之後,看到同事留給我的9號重慶《中央日報》,才知道方先覺“最後一電”的具體內容。
那時,所有的武裝兵都已經派出去了,方軍長身邊一個兵都沒有。他與日本人達成了不殺俘虜、救治傷兵的停戰協議,我這條命就是方先覺的那個協議裏出來的。 [1] 

盧慶貽家庭

從2015年開始,盧慶貽每月能拿到400元老兵補貼。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大兒子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户,二兒子現在海南省海口市任公務員。他和老伴身體還算健康,兒孫們也經常回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