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愷傳

鎖定
《盧愷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作品名稱
盧愷傳
出    處
《隋書》
作    者
魏徵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傳記

盧愷傳作品原文

盧愷傳
盧愷,字長仁,涿郡范陽人也。父柔,終於魏中書監。愷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書記,頗解屬文。周齊王憲引為記室。其後襲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從憲伐齊,愷説柏杜鎮下之。遷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染工上士王神歡者,嘗以賂自進,冢宰宇文護擢為計部下大夫。愷諫曰:“古者登高能賦,可為大夫,求賢審官,理須詳慎。今神歡出自染工,更無殊異,徒以家富自通,遂與搢紳並列,實恐惟鵜之刺,聞之外境。”護竟寢其事。建德中,增邑二百户。歲餘,轉內史下大夫。武帝在雲陽宮,敕諸屯簡老牛,欲以享士。愷進諫曰:“昔田子方贖老馬,君子以為美談。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虧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轉禮部大夫,為聘陳使副。先是,行人多從其國禮,及愷為使,一依本朝,陳人莫能屈。四年秋,李穆攻拔軹關、柏崖二鎮,命愷作露布,帝讀之大悦,曰:“盧愷文章大進,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尋授襄州總管司錄,轉治中。大象元年,徵拜東京吏部大夫。開皇初,加上儀同三司,除尚書吏部侍郎,進爵為侯,仍攝尚書左丞。每有敷奏,侃然正色,雖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愷有吏幹,賜錢二十萬,並賚雜彩三百匹,加散騎常侍。八年,上親考百僚,以愷為上。愷固讓,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幹,舊所聞悉。今者上考,僉議攸同,當仁不讓,何愧之有!皆在朕心,無勞飾讓。”歲餘,拜禮部尚書,攝吏部尚書事。會國子博士何妥與右僕射蘇威不平,奏威陰事。愷坐與相連,上以愷屬吏。憲司奏愷曰:“房恭懿者,尉遲迥之黨,不當仕進。威、愷二人曲相薦達,累轉為海州刺史。又吏部預選者甚多,愷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並以鄉正徵詣吏部。徹文狀後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愷之朋黨,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愷敢將天官以為私惠!”愷免冠頓首曰:“皇太子將以通事舍人蘇夔為舍人,夔即蘇威之子,臣以夔未當遷,固啓而止。臣若與威有私,豈當如此!”上曰:“蘇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執,以徼身幸。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於是除名為百姓。未幾,卒於家。自周氏以降,選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甄別士流,故涉黨固之譖,遂及於此。子義恭嗣。 [1] 

盧愷傳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鉅鹿(今河北鉅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徵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羣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2] 
參考資料
  • 1.    唐魏徵等撰. 隋書 一、二、三[M]. 北京:中華書局,第1383-1397頁
  • 2.    馮克誠主編,隋唐儒學教育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 上,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06,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