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姓歷史發展
編輯盧姓主要源流
1、源於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文公子名高,食採於盧邑(今山東長清縣) ,其後人以盧為氏。其先世出於神農氏,暨周尚父太公封齊,嗣子伋有子七人,第三子食邑於盧,子孫為盧氏。
2、源於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東周時期,舅犯助晉文公姬重耳戰勝楚國,因功封邑於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崗),舅犯之子賈季封邑於五鹿(今河南清豐),舅犯後人以盧為氏。
[2]
4、以官職為氏:
①出自兩週時期官吏若盧令丞,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若盧令丞,為弓箭手統領,主弩射;後逐漸轉為主管監獄的官吏,就是典獄官;秦漢時期隸屬於少府管轄)。若盧令丞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若盧氏,後簡化為單姓盧氏者;
[4-5]
②出自漢朝時期官吏當盧令丞,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當盧令丞,為專職掌管釀酒、煮酒的官吏,隸屬於少府管轄)。當盧令丞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當盧氏,後簡化為單姓盧氏者。
[6]
6、源於改姓而來:
盧氏宗祠(7張)
②帝王賜姓為氏。隋煬帝楊廣賜予河間人章仇太翼為單字盧氏;祖籍河北范陽(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覺改為盧氏;祖籍三原(今陝西三原)閭氏族人閭雲保,被唐高宗李治賜準改姓為盧氏。
③少數民族改姓盧姓。
-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鮮卑族有姓“莫蘆”的,改為姓“蘆”,後去掉草字頭,歸於盧姓。又有少數民族姓“吐伏盧”、“豆盧”或“奚什盧”的,也改為姓盧。
- 源於西南夷,出自明朝時期西南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中有一個從族,為古百越民族一支,在明朝時期有取漢姓為盧氏者。
- 源於赫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居住於黑龍江流域的赫哲族盧如火氏,改漢姓為盧。 [8]
盧姓得姓始祖
高傒(傒公)。傒公是呂尚十一世裔孫,任齊國正卿,因屢建豐功,受封於盧,其子孫遂以盧為姓。
盧姓遷徙傳播
盧姓主要發源于山東,後逐漸向西、向南播遷。
先秦時期,盧姓活動地區主要在山東、湖北、河北地區。秦漢時期,盧姓在北方地區繁衍。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唐末盧姓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
盧姓人口分佈
編輯宋朝時期,盧姓約有26萬人,約佔宋朝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浙江,三省盧姓約佔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河北、福建、安徽、廣西、江蘇,五省盧姓也約佔總人口的44%。山東為盧姓人口第一大省,居住了總人口的22%。盧姓形成魯豫冀、浙閩兩大塊人口聚集區。
[12]
明朝時期,盧姓約有51萬人,約佔明朝人口的0.55%,排在第四十位。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江蘇,三省盧姓約佔總人口的47%;其次分佈於福建、廣東、山東、湖北、山西,五省盧姓約佔總人口的37%。浙江盧姓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9%,為盧姓第一大省。盧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形成了浙贛蘇、閩粵兩大塊人口聚集中心,盧姓中心由北向東南漂移。
[12]
當代,盧姓人口約有650萬,約佔中國漢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於廣西、廣東二省區,兩省區約佔總人口的35.6%;其次分佈於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肅,六省盧姓約佔總人口29%。盧姓人口分佈示意圖表明:在桂粵海、貴湘大部、贛閩台南部、雲南東部、浙江東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盧姓在當地人口比例多為0.48%以上,上述地區居住了大約56%的盧姓人羣;在北起青海湖以東、南到雲南橫斷山脈以東的其他地區,盧姓在當地人口比例多為0.24%一0.56%之間,上述地區居住了大約40%的盧姓人羣。中國大陸形成了以兩廣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盧姓聚集地區。
[12]
盧姓姓氏文化
編輯盧姓郡望堂號
- 郡望
范陽郡:秦朝時期置郡,轄地在今河北省定興縣一帶。西晉時期改為范陽國,北魏時期復改回范陽郡。
河南郡:西漢時期改置,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民國時期置河南省。
河間郡:亦稱河間府。西漢時期置郡,轄地在今河北河間一帶。
淮陽郡:西漢時期置淮陽國,漢成帝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淮陽市、鹿邑縣、太康縣、柘城縣、扶溝縣一帶。
弋陽郡:漢朝初期為弋陽國,三國曹魏改為郡,治所在弋陽縣(今河南潢川西部)。
三原郡:即今山西省朔州市。戰國時期,朔州歸入趙國版圖。秦朝時期置雁門郡,治所在善無(今右玉縣)。
頓兵郡:亦稱彭城、北徐州(今江蘇省的徐州市)。
-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間堂:以望立堂。
淮陽堂:以望立堂。
弋陽堂:以望立堂。
三原堂:以望立堂。
頓兵堂:以望立堂。
講述堂:明朝大理學家盧一誠,著有《四書講述》。盧氏子弟以“講述堂”為堂號,以紀念盧一誠。
考禮堂:北魏時期范陽人盧辯,官至太學博士,著有註解大戴禮記等書。盧氏後人為紀念盧辯“考禮”的功績,以考禮堂為堂號。
得閒堂:緣起於盧孝標的《得閒堂集》。
抱經堂:清朝學者盧文弓召,取號抱經,把自己的書齋稱抱經堂。盧氏後人以”抱經堂“為堂號。
盧姓宗祠對聯
- 四言通用聯
范陽名族;涿郡高楣。
上聯典指唐代兵部郎中盧羣,官至鄭滑節度使,以剛強正直、識大體聞名。下聯典指清代涿州人盧坤,歷官陝西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潛心研究經世之學。
德為世表;學乃儒宗。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隋代涿縣人盧昌衡,官至太子左庶子。下聯典指東漢涿縣人盧植,任尚書,著有《三禮解詁》等。
綺羅香暖;笙歌翠合。
——宋·盧祖皋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宋代詩人盧祖皋《南鄉子》詞句聯。
盛唐四傑;大曆十才。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盧照鄰,為“初唐四傑”之一。下聯典指唐·盧綸,工詩,“大曆十才子”之一。
- 五言通用聯
列初唐四傑;為大國十才。
盧氏宗親慶典活動(12張)
上聯典指唐初詩人盧照鄰,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稱“初唐四傑”。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盧綸,工詩文,為“大曆十才子”之一。
露出寒山外;人歸暮雪時。
——唐·盧綸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盧綸《送李端》詩句聯。
廉母垂教箴;眉娘擅神姑。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人崔元暐母親盧氏,曾告誡兒子説:“你做官如果不清白,就不應該活在世上!”下聯典指唐代女工藝家盧眉娘,南海人,眉細如線而且長,人稱眉娘。擅長刺繡,工巧無比。
姜水源流遠;范陽世澤長。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南雄市珠璣巷盧氏大宗祠聯。全聯典出盧姓的淵源和郡望。
- 六言通用聯
廉母賢垂箴戒;眉娘號稱神姑。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崔元暐母盧氏,戒子為官清廉。下聯典指唐·盧眉娘工於絹繡,順宗謂之“神姑”。
- 七言通用聯
文章出眾稱八米;詩品過人列十才。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隋代散騎侍郎盧思道,官至散騎侍郎卒。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盧綸,官至檢校户部郎中,為“大曆十才子”之一。
茶曲馨香傳後世;蒲江清遠度人間。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盧仝,喜歡飲茶,曾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下聯典指南宋詞人盧祖皋,慶元年間進士,著有《蒲江集》。
茶歌馨馥名傳世;塞曲悠揚笛喚春。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盧仝,家貧,苦讀書,不願仕進,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下聯典指隋代散騎侍郎盧思道。
詩色鮮明塞下曲;詞風樸素蒲江篇。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盧綸。下聯典指宋代詩人盧祖皋,慶元進士。有《蒲江集》。
薄命詞追傷晚嫁;催妝詩幸偶仙人。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魏國宮人盧女,善鼓琴。下聯典指唐代元和年間狀元盧儲。
竹杪飛亭枕石泉;松壇香霧散茶煙。
——元·盧摯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元代詩人盧摯《遊茅山》詩句聯。
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
——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題盧姓的發祥地范陽郡。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士林楷模,象賢子千;詞韻風雅,嘆美照鄰。
盧氏族譜(6張)
上聯典指唐代兵部郎中盧羣事典。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盧照鄰,字升之。
錦標狀元,吟詠獨別;白衣卿相,風度自閒。
——佚名撰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狀元盧肇,字子發,宜春人。下聯典指唐代開元魏州刺史盧暉的事典。
盧王威靈日朝日頭;廟前溪水長漲長流。
——佚名撰江西省萍鄉市蘆溪區麻田村盧氏泰公祠盧王廟聯。
江西省萍鄉市蘆溪區麻田村盧氏開基始祖宗泰公,自唐代晚期遷居江西虔州虔化縣。宗泰公為唐兵部尚書,授贈同平章總諸軍事。五代時公之玄孫光稠公者,經梁太祖褒封為五嶺開通使,進封為開國侯,追封忠惠廣利王。
昔日扶助,後唐主四方平靜;今日韶水,佑黎民百姓安寧。
——佚名撰江西省萍鄉市蘆溪區麻田村盧氏泰公祠盧王廟聯。
德貫日月,麻田黎民齊感德;恩施宇宙,韶溪百姓皆霑恩。
——佚名撰江西省萍鄉市蘆溪區麻田村盧氏泰公祠盧王廟聯。
來來往往,賴盧王川流不息;古古今今,敬神像求之則靈。
——佚名撰江西省萍鄉市蘆溪區麻田村盧氏泰公祠盧王廟聯。
盧姓門楣題辭
- 四傑傳芳
“四傑傳芳”為盧、楊、王、駱四姓的共同門楣題辭。典故出自初唐四傑盧照鄰、楊炯、王勃、駱賓王。他們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鬱積着不甘居人下的雄傑之氣,以才子齊名出現於文壇,提倡剛健骨氣。“初唐四傑”在創作上的不同個性特點。其中,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帝京篇》長於歌行,楊炯《從軍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長於律詩。
盧姓家譜文獻
族譜 | 編者 | 編纂時間 | 藏地 | 備註 |
---|---|---|---|---|
中國盧氏族譜三卷 | (清)盧崧編 | 清乾隆40年(公元1775年)木刻活字印本 | 人民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 / |
浙江常山盧田黃氏宗譜 | 著者待考 | 時間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常山縣大橋頭鄉西埂村 | 存第一卷、第二卷 |
浙江寧波甬上盧氏譜稿四卷 | 著者待考 | 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 南開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檔案館 | / |
浙江寧波甬上盧氏宗譜四卷 | (清)盧光增識修 | 清光緒29年(公元1903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 |
浙江寧波甬上盧氏敬睦堂宗譜八卷,首兩卷、末兩卷 | (清)黃家來、章心泉等纂修 | 清光緒29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存第一~六卷 |
(民國)袁聲伯、盧宗侃等纂修 | 民國36年(公元1947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 吉林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 | |
浙江餘姚梅川盧氏宗譜二卷 | (清)胡家耀纂修、盧聖範主修 | 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敬承堂敬睦堂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 |
浙江象山盧氏宗譜十八卷 | (民國)包簣纂 | 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象山縣文物管理局 | / |
浙江嘉興盧氏宗譜 | (氏國)盧學溥修 |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 河北大學圖書館 | / |
浙江湖州盧氏宗譜二卷 | (民國)盧廷傑重修 |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 |
浙江新昌彩煙盧氏宗譜十四卷 | (民國)盧學明、盧學榮等纂修 | 民國36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 |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 |
浙江蘭溪盧氏宗譜五卷 | (民國)盧福綏、盧鴻昌修 |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蘭溪縣黃店鄉白露山 | / |
浙江蘭溪盧氏宗譜六卷 | 著者待考 |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蘭溪縣甘溪鄉甘溪村 | / |
浙江東陽盧氏家乘 | 著者待考 | 明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 |
浙江東陽三峯盧氏家志十八卷
[14]
| (清)盧潮生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肅雍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
浙江東陽安溪長堤盧氏宗譜二十卷 | (民國)盧標纂 |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東陽縣李宅鄉案盧村 | |
浙江東陽雅溪盧氏宗譜三十卷 | 著者待考 |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東陽縣文物管理局 | |
浙江臨海洋渡盧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 (民國)盧幼姚纂 |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木刻活字印本 | 臨海市博物館 | 存第十卷、卷首 |
浙江天台義裏盧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 (清)盧篪年重修,盧宗植、盧家錦纂 | 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 浙江省圖書館(有兩部) | / |
浙江縉雲白竹盧氏宗譜 | (現代)盧文富、盧周元等修 | /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1999年計算機激光照排膠印本三冊 |
浙江縉雲白隴盧氏族志 | (現代)盧嗣仝、盧仕田等修 | /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1999年計算機激光照排膠印本兩冊 |
湖南中湘甍門灣盧氏五修族譜二十卷 | (民國)盧忠熾纂修 |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德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 |
湖南寧鄉盧氏族譜八卷 | (清)盧耀南、盧邦採、盧麟書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范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 湖南省圖書館 | 存第一卷、第八卷、卷首 |
湖南寧鄉盧氏重修族譜十二卷 | (清)盧曙齋、盧鍾毓纂修 | 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 | 湖南省圖書館 | 存卷首 |
湖南寧鄉盧氏六修族譜九卷,末三卷 | (民國)盧子謙纂 |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石印本 | 湖南省圖書館 | 存第一卷 |
江西宜春集溪盧氏族譜二卷
[14]
| (清)盧丙章等纂修 | 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范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 江西省圖書館 | / |
江西萬載觀溪盧氏族譜 | (清)盧及芝等纂修 | 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 | 江西省圖書館 | 存卷首、第一~四卷、第六~十卷、第十二~十六卷、卷末、附一冊新議條 |
江西萬載觀溪盧氏族譜 | (清)盧光燦等纂修 |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木刻活字印本 | / | 存第七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八~二十二卷、第二十五卷、卷末第三冊 |
江西萬載觀溪盧氏族譜 | (清)盧光燦等纂修 |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江西省圖書館 | 存第十一卷、第十六卷 |
江西萬載墨溪盧氏族譜 | (清)盧洪烈修 | /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范陽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
江蘇寶應盧氏家譜八卷,首一卷、補遺一卷 | (民國)盧守愚纂修 | / | 河北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寶應縣圖書館 |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南京狀元境光明書莊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
江蘇鎮江潤州關沙盧氏五修宗譜 | (清)盧家椿、盧家楨等修 | 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
江蘇鎮江潤州開沙盧氏六修宗譜十二卷 | (民國)盧金坤總修 |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鉛印本十四冊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 |
江蘇常州盧氏三修宗譜十四卷 | (清)盧品璋纂修 | 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 / |
台灣台北盧氏家譜 | (清)盧元璞序 |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 | 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 |
四川彭山盧氏族譜一卷 | (民國)盧士選纂修 |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 四川省圖書館 | / |
福建漳州盧氏家譜 | (清)盧元樸方序 |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抄本一冊 | 台灣省 | / |
福建平和盧氏宗譜 | (清)盧元樸修 |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抄本一冊 | 台灣省 | / |
山東苗村盧氏族譜 | (民國)盧方然修 |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 山東省日照市圖書館 | / |
(清)盧見曾編 |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 | |
湖北黃岡盧氏宗譜八卷,首二卷 | (民國)盧堯卿督理 |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敦本堂木刻、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續刻本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封百、版心作《盧氏宗譜》 |
貴州遵義范陽盧氏宗譜 | (清)盧同元修 |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稿本 | 南京大學圖書館 | / |
河南寶應盧氏家譜八卷,首一卷 | (民國)盧守愚纂修 |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
安徽太湖縣任盧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 (民國)任毓蘭等纂修 |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奪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 |
北京順義范陽盧氏族譜十二卷 | 盧貴謙等修 | 金甌堂石印本 | 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 / |
范陽郡盧氏族譜統譜 | (現代)盧氏族譜編委會纂修 | 1996年鉛印本一冊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 |
廣東四會盧氏族譜一卷 | 著者待考 | 木刻活字印本 | 廣東省四會縣龍頭鄉大塞村 | / |
貴州遵義范陽盧氏宗譜 | (清)盧同元修 |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稿本一冊 | 南京大學圖書館 | / |
盧氏族譜 | 著者待考 | 明朝年間手抄本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 |
盧氏木本水源 | (清)盧元璞序 | 清朝年間手抄本一冊 | 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 | / |
盧氏家譜 | (清)盧經世纂修 |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手抄本四冊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 |
(清)盧殿綸纂修 | 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 |
(以上,來源於福建盧氏網)
盧姓字輩排行
地域 | 字輩 |
---|---|
湖北廣水漢川 | 宗祖承先業,繼起著大名,鴻儒天朝貴,孝友振家聲。秉良方任重,華州育賢能,品高才學廣,志遠輝金廷 |
廣東潮州 | 惠澤益千萬尚學士應光淑德在儒修詩書敏以求邦家瞻碩範平治裕鴻猷 |
廣西藤縣 | 盛世有賢良生才應運倡能為成大業直達進朝堂 |
四川鹽亭 | 上山,發元長安裏,遷居太極河,萬年是鹽澤,福祿有山多 |
重慶墊江 | 德蔭承宗祖,傳家道自光,詩書鴻遠紹,永代慶榮昌 |
福建福州 | 生財有道卿相賢良才能俊秀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學宗孔孟邦國時光,天蔚日宏世代興隆詩書濟美忠孝連芳文章啓運禮樂傳家積德為寶作述輝明 |
江西銅鼓 | 日新全美德禮義振人綱道通和順性雍睦裕嘉祥忠賢方晉拔澤遠慶源長 |
湖南益陽 | 元基開德浩天允廷時中光明惟正達萬世定榮封孝友本立啓秀承宗克家傅業遠芧芳聲禮樂昭先鐸詩書裕後昆文章華上國經濟贊昇平 |
江蘇丹徒 | 家世兆興克昌厚德樹光培金潤東其長中正廣大啓秀髮祥 |
浙江靈山 | 禮義廉能惠愛慈謹雅淑淳清尊榮顯耀謨烈鼎新肅雍敦睦倫敍修明淵源昭穆 |
河南信陽 | 景長有明廣德澤耀祖昌 |
安徽廬江 | 根喜茂源士明大學道德日生克正邦國其家必興(柯坦鎮)雲振之世德文佳美成業榮昌光宗思永傳紹懷長(礬山鎮) |
山東省濟陽 | 連新濟世欽成憲寶賈宏惠澤宗漢佐名良 |
(字輩排行,選錄有代表性的部分地區資料)
盧姓姓氏名望
編輯《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盧姓歷代名人237名,佔總名人數的0.5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39位;盧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51%,排在並列第48位;盧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35%,排在第58位;盧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46%,排在第46位。
朝代 | 姓名 | 籍貫地域 | 職業 | 成就/評價 |
---|---|---|---|---|
西漢 | 盧綰 | 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 | 太尉,燕王 | |
東漢 | 盧芳 | 安定郡三水縣(今寧夏同心) | 地方割據首領 | 曾被匈奴單于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
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 | 大臣 | 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 | ||
東晉 | 盧循 | 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 | 農民起義領袖 | 為士族出身。 |
北周 | 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 | 大將 | 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 | |
唐朝 | 盧羣 | 范陽(今北京市)人 | 詩人 | 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羣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 |
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 | 詩人 | 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曆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 ||
明朝 | 盧鏜 | 汝寧衞(汝南)人 | 大將 | 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
唐代 | 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 | 詩人 | 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 | |
盧鴻 | 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 | 畫家 | 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 | |
元代 | 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 | 文學家 | 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 |
清朝 | 盧坤 | 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 | 大臣 | 在道光初年曆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 |
隋代 | 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 | 官員 | 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 | |
唐朝 | 盧照鄰 | 幽州范陽人 | 詩人 | “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
宋代 | 浙江省永嘉人 | 詩人 | 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 | |
明代 | 盧象升 | 江蘇省宜興人 | 將領 | 抗清戰爭中,戰死沙場。 |
清朝 | 浙江餘姚人 | 古籍校勘家 | 著有《羣書拾補》。 | |
清末 | 盧賢拔 | 廣西淥州(今桂平)人 | 官員 | 北洋軍師長。 |
近現代 | 濟陽人 | 軍閥 | 段祺瑞當政後被任命為江蘇宣撫使。 | |
盧嘉錫 | 福建省廈門人 | 科學家 | 1981年榮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 |
廣東省樂會(今屬海南省瓊海)人 | 將領 | 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
盧克 | 福建省永定縣人 | 將領 | ||
福建省永定縣坎市鎮人 | 將領 |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了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 ||
盧鶴紱 | 山東省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 | 核物理學家 | ||
江西省寧都縣人 | 將領 | 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 ||
盧紹武 | 廣西武鳴縣人 | 將領 |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
湖北省孝感縣人 | 將領 |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 ||
盧燕秋 | 湖北省黃安(今紅安)人 | 將領 | 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 |
四川省成都市人 | 將領 | 2000年12月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1995年晉升空軍中將軍銜。 | ||
重慶市合川人 | 實業家 | 民生公司創始人。 | ||
浙江餘姚人 | 農學家 | 運用近代科學技術研究台灣農業狀況的學者。 | ||
盧展工 | 浙江慈溪人 | 官員 | 曾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等職。 | |
廣東香山縣(今珠海市)人 |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原配夫人。 | |||
盧正梅 | 安徽省廬江縣人 | 慈母、道德楷模。 | ||
盧耀如 | 福建省福州市人 | 地質學家 | ||
湖北省天門人 | 遺傳學家 | 中國醫學遺傳學和中國人類優生學的奠基者和見證人。 |
- 參考資料
-
- 1. 盧姓探源 .根在中原(河南省委主辦網站)[引用日期2014-04-19]
- 2. 《通志·氏族略》雲:“晉公子重耳封舅犯於五鹿,支孫氏焉。”
- 3. 《風俗通義》雲:“古廬子國,後有廬氏。”
- 4. 《禮·月令·疏》雲:“囹圄,曰若盧。又盧牟,猶規矩也。”
- 5. 《前漢書·百官公卿表》雲:“少府屬官有若盧令丞。”
- 6. 《前漢·食貨志》雲:“令官作酒,率開盧以賣。累土為盧,以居酒甕,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盧。“
- 7. 《韻會》雲:“湛盧,越劍名,歐冶子所鑄。言湛然如水黑也。又勃盧,矛屬。集韻曰長卟謂之勃盧。”
- 8. 《吉林通志》雲:”赫哲族盧如火氏,亦稱隆克力氏,世居黑龍江下游地區。後改為盧氏。“
- 9. 《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雲:”滿族泰楚嚕氏,在明清時期有改為盧氏。“
- 10. 《滿族大辭典》雲:”滿族喜瞻氏,有冠漢姓為盧氏。“
- 11. 名門望族源出姜太公後裔 得姓始祖迎立齊桓公獲封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4-25]
- 12. 盧姓起源 .大中華族譜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3. 盧姓的堂號 .中華盧氏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4. 盧姓家譜目錄 .福建盧氏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5. 開國少將——盧克,福建省永定縣人 .江西文明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6. 盧鶴紱:世界上第一個揭開原子彈秘密的人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7. 福建省首個“院士工作站”在三明揭牌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8. 常見姓氏分佈來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個省份最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1-2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