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信

(廣東省原臨時議會副議長)

鎖定
盧信(1885~1933年),字信公。順德市大晚鄉人。出身絲綢商人家庭。1933年病逝。著有《不徹底原理》、《不徹底主義》和《競爭救國論》。 [1] 
中文名
盧信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33年
性    別

目錄

盧信人物生平

盧信(1885~1933年),字信公。順德市大晚鄉人。出身絲綢商人家庭。少時受反清思潮影響,拒絕參加科舉考試。18歲任香港《中國日報》特約記者,20歲隨陳少白、馮自由加入中國同盟會。不久,父親病故,遂變賣家產,東渡日本攻讀政治學,與孫中山時相過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盧信22歲,受同盟會總部委託,赴檀香山改組同盟會分部,並擔任機關報《民生日報》主筆。第二年,因撰文指斥慈禧太后,為股東所幹預而去職,另創《自由新報》,大力鼓吹反清革命。兩年後,又與孫科共創《大聲報》,與保皇會的《新中國報》展開激烈論戰。與此同時,盧信致力研究美國憲法,翻譯《美國憲法史》,預為推翻清朝統治後實行民主憲政作準備。辛亥革命前夕,回香港主持《中國日報》筆政。廣東光復後,任省臨時議會副議長,繼而前往南京,任臨時政府參議員兼財政委員。南北統一時期,以華僑身份當選中央政府參議員。
“二次革命”失敗後,盧信憤於袁世凱專制竊國,抽身引退,與唐紹儀一同集資200多萬元,到上海創辦“金星”水火保險公司,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民國6年(1917年),隨孫中山南下護法。民國11年,唐紹儀被黎元洪舉為國務總理,盧信出任農商總長,旋去職。13年,任浦信鐵路督辦。15年春,晉升司法總長,不久,因北洋政府槍殺請願學生,觸動公憤而引咎辭職。從此退出政界,閉户著書,直至病逝。
著有《不徹底原理》、《不徹底主義》和《競爭救國論》,宣揚以“不徹底主義”減少攘奪殘殺,以黨派間的均衡競爭和人民的自由抉擇取代暴力革命。 [1] 
參考資料
  • 1.    招汝基;胡肇榮;張解民.順德縣誌/第三十編人物.順德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中華書局,1996年12月:12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