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盦,漢語三級字, [3]  讀作盦(ān),意為覆蓋,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1]  [4] 
中文名
拼    音
ān
部    首
五    筆
WYNL
倉    頡
OINT
筆    順
3445125351125221
注    音
ㄢˉ
總筆畫
16

基本字義

◎ 覆蓋。
◎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盦是盛食器皿,宋代的《考古圖》收有周伯盞饋盦,《宣和博古圖》收有周交虯盦
《宣和博古圖》的周交虯盦在電子書的第872頁。《考古圖》的周伯盞饋盦在電子書的127頁
周交虯盦其實是一個廣口大罐子(該圖缺蓋子),有兩耳
周伯盞饋盦有蓋
◎ 同“庵”(多用於人名)。
English
◎ lid of a caldron; Buddhist cloister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字部】盦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1
《唐韻》烏合切《集韻》乙盍切,𠀤諳入聲。《説文》覆𥁋也。《博古圖》周有交虯盦,蓋鼎之𥁋也。
《集韻》鄔感切,諳上聲。
《廣韻》《集韻》𠀤烏含切,音諳。義𠀤同。 鼎文作盦。徐鉉曰:俗作罯,非。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