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盤舌蟾科

鎖定
盤舌蟾科(學名:Alytidae):兩棲綱、無尾目下的一科動物。有3屬12種。其舌頭相對較短,為圓盤狀不能伸出,故名。該科物種頭部扁平,鼓膜不明顯,體型寬胖。背部有各種赭石、鐵鏽、橄欖色到灰黑色的斑塊和斑紋。
棲息於沼澤、湖泊,生活在泥炭、潮濕和鬆散的土壤中、茂密的灌木叢、蘆葦和腐爛落葉中。卵沉積在溪流池塘、森林地面水坑、沼澤和濕草地,幼體在溪流中發育。白天在地下洞穴裏度過,晚上出來活動。該科物種用下顎捕捉獵物,不能捕獲飛行中的昆蟲。分佈於歐洲、北非和中東。
中文名
盤舌蟾科 [11] 
拉丁學名
Alyt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無尾目
盤舌蟾科
3屬 [1] 
12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Fitzinger, 1843
保護級別
極危(CR)1種;瀕危(EN)種3;近危(NT)1種;無危(LC)7種 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1
Alytae Fitzinger, 1843
同義學名2
Colodactyli Tschudi, 1845
同義學名3
Discoglossidae Günther, 1858
外文名
Painted Frogs

盤舌蟾科動物學史

盤舌蟾科分類

盤舌蟾科(Alytidae科,alitidae),原歸入“discoglossids”類羣,由少數無尾類兩棲動物組成,包括三個屬:產婆蟾屬(Alytes)、盤舌蟾屬(Discoglossus)和拉託娜蟾屬(Latonia),共12種。該科的專用名稱術語“Alytidae”由Fitzinger於1843年命名。 [4] 
盤舌蟾是在歐洲侏羅紀沉積物中發現的,代表了一些已知最古老的蛙類化石。現代盤舌動物在其解剖結構和行為上結合了原始性和專業化。助產士蟾蜍以雄性照顧卵子的特殊繁殖行為而著稱。相比之下,彩繪蛙在水中產卵500到1000個,而且發育迅速,蝌蚪在3-8周內變態。 [4] 

盤舌蟾科進化

盤舌蟾科(Alytidae、Discoglossidae),這個現存的羣體在截止2019年的過去的170年期間經常出現在化石組合中。盤舌蟾屬出現於西班牙的晚侏羅世,並持續到早白堊世。至少在骨骼上,它們似乎與今天的盤舌蟾屬幾乎相同。另外兩個屬出現在北美西部的晚白堊世,其中一個屬“Scotiopryne”存活到古新世。整個始新世都沒有“Alytids”。一個產婆蟾屬和拉託娜蟾屬重新出現在歐洲的漸新世。現代盤舌蟾屬和產婆蟾屬分別發現於歐洲中新世和更新世。 [6] 
將某些分類單元分配給盤舌蟾科(Alytidae或Bombinatoridae)進化枝是不確定的,因為最近才認識到這些進化枝,並且無尾目類動物古生物學家繼續使用較舊的"alytid"概念。 [6]  [10] 
盤舌蟾科進化枝 盤舌蟾科進化枝 [10]

盤舌蟾科形態特徵

盤舌蟾科科包括3屬12種半陸棲青蛙。該科物種的外表像“腎形”(raniform),體格粗壯,有幾個骨骼特徵:8個劍索骨、後腹骨骶前椎骨,在骶前骨II-IV中存在遊離肋骨,在上頜骨和前上頜骨中存在牙齒。因為舌頭相對較短,不能捕獲飛行中的昆蟲。 [5-6] 
產婆蟾屬 產婆蟾屬
產婆蟾屬
體型矮胖。體長30-55毫米。眼睛很大,有一個垂直的狹縫狀瞳孔。腮腺很小,鼓膜大部分可見。皮膚長疣。有三個掌骨結節。皮膚顏色從黃色、棕色到橄欖色或綠色。腹部是污白色。雄性比雌性略小。
盤舌蟾屬 盤舌蟾屬
盤舌蟾屬
該屬物種的特徵是雄性的腳趾、下頦、腹部和趾間膜上有婚墊。舌頭成圓盤狀,不能伸出,故名。
拉託娜蟾屬 拉託娜蟾屬
拉託娜蟾屬
頭部扁平,寬度與長度相等。眼睛大,虹膜心形。鼓膜不明顯。背部有赭石色和鐵鏽色斑塊。背部後部有一條不完整的淺色中揹帶。腹部呈黑色,上面有小白點。

盤舌蟾科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生境,如山區、峽谷、森林、灌木叢、旱地和灌溉作物區。棲息地包括沼澤、湖泊,在泥炭、潮濕和鬆散的土壤中、茂密的黑莓灌木叢、蘆葦和無花果樹之間的腐爛落葉中。卵沉積在溪流池塘、森林地面水坑、沿海沼澤、濕草地、排水溝、水庫、花園池塘等處,幼體在溪流中發育。 [3]  [7-8] 

盤舌蟾科生活習性

夜行動物,半水生性,該科通過響亮的叫聲暴露自己的存在。白天躲在石頭和原木下或隧道里,通常是在乾燥的沙質土壤中,用前肢和鼻子更容易挖掘。在黃昏時出現覓食,但總是在黎明前返回相同的藏身之處。產婆蟾以由雄體照料卵的奇特生殖行為而聞名。 [5]  [7-8] 
食物包括小型無脊椎動物到大型蠕蟲,它們沒有能伸長的舌頭,用下顎捕捉獵物。在捕食者或人類在場的情況下,會迅速隱藏在植被中或底部的泥漿中,常常不被注意。 [7-8] 
由於其通過皮膚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強,這類青蛙還能夠承受長時間的乾旱。然而,在非常炎熱的地區,這種青蛙往往會躲藏起來。

盤舌蟾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洲、北非和中東,包括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德國、盧森堡、荷蘭、瑞士、馬耳他、馬約卡島等地。 [2]  [9] 
盤舌蟾科分佈圖 盤舌蟾科分佈圖 [9]

盤舌蟾科繁殖方式

交配發生在淺水區,交配抱合為腹股溝式,即雄性在腹脹時摟住雌性的腰部。產婆蟾屬的物種是非洲西北部唯一隻在陸地上交配並表現出父母照顧蝌蚪的無尾目動物;雄性攜帶包裹在後肢中的卵,直到它們孵化。 [5] 

盤舌蟾科下級分類

盤舌蟾科(3屬 12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Alytes
Wagler,1830
1
Alytes almogavarii
Arntzen and García-París, 1995
2
Alytes cisternasii
Boscá, 1879
3
Alytes dickhilleni
Arntzen and García-París, 1995
4
Alytes maurus
Pasteur and Bons, 1962
5
Alytes muletensis
(Sanchíz and Adrover, 1979)
6
Alytes obstetricans
(Laurenti, 1768)
Discoglossus
Otth, 1837
7
Discoglossus galganoi
Capula, Nascetti, Lanza, Bullini and Crespo, 1985
8
Discoglossus montalentii
Lanza, Nascetti, Capula and Bullini, 1984
9
Discoglossus pictus
Otth, 1837
10
Discoglossus sardus
Tschudi in Otth, 1837
11
Discoglossus scovazzi
Camerano, 1878
Latonia
Meyer, 1843
12
Latonia nigriventer
(Mendelssohn and Steinitz, 1943)
[1] 

盤舌蟾科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ver3.1:
極危(CR)1種;瀕危(EN)種3;近危(NT)1種;無危(LC)7種。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