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盤古門之變

鎖定
盤古門之變,是成剛小説《最大帝》重要段落,也是簫王劉儀奪取政權的關鍵,盤古門之變,在根本上是屬於多種因素結合起來的政變模式,有激情式、策劃式的一種複合結構。
作品名稱
盤古門之變
作    者
成剛
作品出處
最大帝
文學體裁
小説

盤古門之變盤古門介紹

盤古門,是大烈王朝政治中心——神都練陽的宮殿大門,正是在這裏發生了盤古門之變。這個政變的起因就是烈文帝想要回到陳國去,那裏是文帝稱帝的地方,也是屬於潛邸。這是一個極大的變數,正是文帝想要“還駕潛邸”,所有的積壓的矛盾一下子就爆發出來了。

盤古門之變基本內容

點燃這個導火索的人就是文侯李意(字願之)。李意利用幻術,戲弄了文帝將要交給太子劉伋的那個權杖,極大的激怒了太子劉伋,太子劉伋當看到權杖居然出現簫王劉儀的手上的時候,就拔出佩劍和劉儀發生了衝突,很自然的烈文帝就會來勸架,但是這時候李意又使出了第二次幻術,使得太子劉伋把文帝當成了蕭王,誤殺了自己的父親,這時候奪取政權的主動權就完全落在了簫王的手中了,簫王劉儀殺死了太子劉伋,又逮捕了太子留在朝廷的兩位重量級人物——丞相曾結(字伯纓)、太尉曾束(字仲帶)。並殺死了這倆政敵。這時候太子最後的一個黨羽出現了,那就是金吾將軍鄭機(字建父)率領大軍殺到了盤古門。
盤古門,註定成為劉儀的福地,張酬一箭射死鄭機,就在盤古門,文侯李意率先勸説劉儀稱帝。在大家的一致擁戴下,劉儀“踞門獸,以受羣賀”完成了整個政變。劉儀就是天武皇帝。
盤古門之變,是多種因素相結合的一個產物。
第一層剖析:説“盤古門”是個精心策劃,也可以這麼説,只要看看李意的幻術“覆繒”、“揚繒”這是兩個階段,“覆繒”是勾起太子劉伋的憤怒;“揚繒”是誤導太子誤殺文帝,這個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
第二層剖析:要説“盤古門”是個激情犯罪也可以,長期以來的壓抑就在盤古門這個區域裏發生了總的爆發。畢竟假道陰山、相州之戰這些功勞都是劉儀的,但是擁有這麼功勞的簫王劉儀卻被太子劉伋所排斥,這樣的局面必然會導致政治上的變數。就是在盤古門,金吾將軍鄭機的那句話“簫王強梁,三軍不服”還是有些道理的,雖然是出自簫王的對立面。“簫王強梁”是簫王和太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根本來源。

盤古門之變相關人物

劉儀,字仲威,簫王,盤古門之變,奪取大烈王朝最高統治權力;
劉伋,字伯恩,太子,是文帝劉桐的長子,被立為太子,在盤古門大朝被殺死;
烈文帝,劉桐,原來是藩王陳王,“天初之變”後,在謀士朱雄(字萬夫)的勸説之下,繼承皇位,派遣劉儀、劉伋兵分兩路,特別是劉儀的相州之戰,打跑了昌奴王呼延泰,收復了相州、神都等重要地區;
李意,字願之,簫王劉儀最重要的謀士,正是李意在盤古門朝會上的幻術,幫助簫王除掉了太子劉伋,連帶着還有文帝;
張酬,字叔恩,原為秦國蕭關的草民,由於得到出使秦國的重脅王劉儀的幫助,後來殺死蕭關尹公孫道子,歸順了劉儀,成為劉儀重要將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