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盤古王誕

鎖定
盤古王誕,是廣東花都一帶的民間習俗,盤古文化在花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出於花都獅嶺漢族和瑤族人民對盤古的崇拜,盤古王誕作為重要的一項民俗活動,也傳承下來並流傳。 [1]  “盤古王誕”可追溯至秦漢時期漢族盤古崇拜與瑤族盤瓠崇拜的嶺南融合。漢族文化中認為盤古是開天闢地的自然神,而瑤民則篤信盤瓠為自己的祖先。
在嶺南地區,這兩種文化交流整合最終形成盤古與盤瓠異源同流、相互融合的局面。定農曆十月十六日為盤王節於盤古廟前慶賀,祈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所以,此地古有“南海中盤古國”的稱號。 [2] 
中文名
盤古王誕
類    型
漢族文化
時    代
明朝
日    期
農曆八月十二日

盤古王誕信息簡介

在嶺南地區,這兩種文化交流整合最終形成盤古與盤瓠異源同流、相互融合的局面。 [3]  定農曆十月十六日為盤王節於盤古廟前慶賀,祈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所以,此地古有“南海中盤古國”的稱號。 [3]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邱毛松在獅嶺發現盤古神牌。他將拾到神牌的農曆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引人前來祝祭。此後盤古王誕漸發展成為當地傳統民間文化活動。盤古王誕在解放後至文革時期被逐漸淡化以至完全停止,到20世紀80年代得以逐漸恢復。“盤古王誕”作為民間自發形成的傳統民俗活動,在花都地區乃至整個珠江三角洲及粵北地區都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 [2]  [4] 

盤古王誕活動場所

“盤古王誕”活動以每年農曆八月十二日為盤古王誕,整個誕慶活動自農曆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持續四天四夜,以盤古神壇為固定活動場所。
2007年,花都區傳統民間文化活動“盤古王誕”入選廣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並將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 

盤古王誕文字記載

花都,就是古時“南海盤古國”的所在。在南朝梁人任昉的《述異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只是,任昉並沒有對盤古國進行具體的記載。直到1992年,中國專門研究盤古文化的專家馬卉欣通過大量的實地考核,證實花縣建縣前在南朝已經屬於南海郡管轄,也就是一千五百年前有“南海中盤古國”中的南海郡。而查遍整個古南海郡所轄的珠江三角洲,都沒有盤古氏的古蹟和傳説,唯獨花都有盤古王山、盤古峒,又有史料記載的盤古王神壇,並流傳着《盤古王伏龍降獅》等神話傳説。因而,他認定,“南海中盤古國的遺址就在花縣”,並在當年震驚神話學界。2009年1月,花都獅嶺鎮被廣東省文聯和省民協授予了“廣東省盤古文化之鄉”稱號。這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唯一一個以盤古文化命名的鄉鎮。
根據當地縣誌的記載,在明末清初之時,當地廣為傳播的盤古信仰幾乎一度消亡。直到清朝嘉慶初年,當地人邱毛松在獅嶺一帶行至爐山(今盤古王山)半山腰無意中發現一塊盤古神碑,碑上正面刻着“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邱毛松於是在山腰搭起一座“盤古神壇”,把這塊盤古神碑供立其中,邱毛松將拾到神牌的農曆八月十二定為盤古王誕日。邱毛松每天在神壇施醫救人,並四處遊説讓周圍的人去參拜。於是,盤古神壇漸漸遠近聞名,最終形成了“盤古王誕”的大型民俗活動。 [2] 

盤古王誕活動現場

2012年9月27日上午,2012中國(獅嶺)盤古王民俗文化節祈福活動在獅嶺盤古王公園隆重舉行,省、市、區有關領導、嘉賓、部門負責人蔘加了本次祈福活動。當天凌晨,四鄉八里的羣眾便紛紛來到獅山腳下的盤古王廟敬拜人文始祖盤古。祈福主體活動分為百獅朝聖、拜祭盤古、歌舞禮讚、祈福傳承四大版塊。在嘹亮的號角聲中,百獅齊舞,先迎八方來客,再拜盤古大王。隨後是拜祭盤古,由花都各界人士和羣眾敬獻供品,恭讀拜文,上香行禮。禮畢,唱響《盤古王頌》,表演大型瑤族風情長鼓舞,頌揚盤古的豐功偉績,最後是“祈福傳承”,由參加活動的嘉賓和羣眾到盤古王廟前的許願樹下拋掛祈福球,200名小學生放飛彩色氣球和鴿子,許下美好願望,祈福花都更美好,祖國更強盛。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