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盛端明

鎖定
盛端明(1470~1550),字希道,號程齋,廣東饒平大麻鎮(今屬大埔縣大麻鎮)人,明朝官員,入《明史·佞幸傳》。 [4-5] 
盛端明是進士出身,晚年以方術顯貴,為明世宗長生藥,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卒諡“榮簡”。隆慶初年,盛端明被剝奪官職和諡號
全    名
盛端明
希道
程齋
諡    號
榮簡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饒平大麻鎮(今屬大埔縣)
出生日期
1470年(或1476年)
逝世日期
1550年
主要成就
入《明史·佞幸傳》
主要作品
《程齋匯稿》《程齋近稿》《程齋醫抄》《程齋撮要》《玉華子》
最高官職
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盛端明生平經歷

弘治十一年(1498)解元,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右副都御史,管理南京糧儲,被彈劾罷官,居家十年。
嘉靖二十四年(1545),盛端明自言通曉藥石,服用可以長生,由陶仲文推薦,並得到嚴嵩的助力,召為禮部右侍郎。後拜工部尚書,改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皆與顧可學一同任命。二人只食祿,而不管理事情,負責供奉藥物。盛端明頗負才名,晚年由不正當的途徑升官,為輿論所不齒。盛端明內心不自安,告病歸鄉。
嘉靖二十九年(1550)七月,在家中去世。賜祭葬諡號“榮簡”。
隆慶初年,盛端明和顧可學被剝奪了官職和諡號。 [1-3] 

盛端明主要事蹟

盛端明,明潮州府海陽縣灤洲都大麻(今大埔縣大麻鎮)人,明弘治十一年(1498),鄉試得第一名為解元。弘治十五年,殿試中進士,再考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館。散館試後,適遭父喪,服滿,授任翰林院檢討(俗稱太史,掌修國史,位在編修之下)。不久,乞準離職終養老母。時有浙江提督學道(省學官,掌管省內生員考試升降之事)因考核過嚴,所屬生員意見極大,朝中許多大臣推舉他主持浙江學政。正德十四年(1519),他升任浙江按察分司僉事兼提督學道。既到任,即複核前任所剔生員,凡有不當,均予複試取錄。他嘗言:“育才如種樹,廣栽多植,方能成林。參天之樹,需如此方能長成,怎可懷疑其全為荊棘而盡數芟刈?”他秉性温和謙樸,但絕不違心隨和,故無人敢用私情相干犯。 [6] 
其後,盛端明擢升為左春坊左庶子(太子侍從官之一)兼翰林院侍讀,嘉靖八年(1529)復任南京尚寶司卿。嘉靖九年(1530)升任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不久,升南京太常寺卿,嘉靖十二年(1533)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總督南京糧儲。後被人挾恨彈劾,幸蒙恩准予退職返鄉,時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已六十有餘。 [4] 
嘉靖十五年(1536)返鄉後,潛心專研平生所愛藥石。家居十年,著述甚豐,有《程齋醫鈔撮要》5卷、《玉華子》4卷傳世。 [5] 
嘉靖二十五年(1546)春,以方士陶仲文(以道術獲世宗寵幸)力薦,被起用為禮部左侍郎。赴任途經埔城,適大埔重修儒學方告落成,乃應教諭吳箴、訓導黃鏊率生員李循道等請撰《重修大埔縣儒學記》。其鄉情亦寄託於文中。 [6] 
既抵京,任禮部左侍郎,旋升任工部尚書。隨復轉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時年已近八十。端明以晚年由陶仲文舉薦復官升職,又以與賄賂嚴嵩得世宗寵幸的顧可學受任同等官職為恥,遂閉門謝客,只食俸不治事,僅備世宗詢對攝生要法而已。不久,以老病不愈乞準退休返鄉,時年八十。返鄉後卜居府城,筑北門堤以防洪水。次年卒,朝廷賜祭葬,諡榮簡。 [6] 

盛端明軼事典故

父親盛鳳儀任職安溪學官時,修建學宮時,掘得宋朝端明殿學士希道先生的墓碑,於是為他的兒子取名端明,字希道。 [3]  盛端明故居在大埔大麻鎮附麻村吳屋墩。 [6] 
盛端明曾患痼疾,得方士所制秋石,服之良愈,遂對藥石及長生術產生濃厚興趣。宦途三十餘年,遇奇方秘法必錄之,編成《程齋醫抄》一百四十卷,鄉人“撮其要者錄之”成《程齋醫鈔撮要》五卷,另有《玉華子》四卷等著述。盛端明不但“性好醫方”,且“有求療,不分貴賤,即治之。”,遠近傳其有延生之術。嘉靖二十五年(1546)春,方士陶仲文向痴迷於長生的嘉靖帝推薦,嘉靖令大學士嚴嵩徵召,盛端明不敢推辭,遂赴京任職,專為嘉靖皇帝保健長生顧問。 [4] 

盛端明親屬成員

父親:盛鳳儀,明朝成化元年(1465)歲貢,授仁化縣訓導。平定翁源乳源兵變。曾任福建安溪縣教諭,倡修安溪學宮。 [3]  [6] 
孫子:盛若林,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進士,官至廣西按察副使 [4] 

盛端明個人著作

盛端明之文章德業,均為世人推重,所著除《程齋醫鈔撮要》、《玉華子》外,尚有《知微錄》、《五行論》、《詩集類稿》、《攝生集要》,詩文集《四丁集》、《程齋類稿》、《程齋近稿》、《程齋匯稿》等。 [4] 

盛端明人物評價

明史》:顧可學、盛端明、朱隆禧之屬,皆起家甲科,致位通顯,乃以秘術幹榮,為世戮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