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盛唐氣象

(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

鎖定
《盛唐氣象》是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士英
主要講述了盛唐氣象在宋元明清時代是一個文學批評的專門術語,指盛唐時期詩歌的總體風貌特徵。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詩,指出盛唐詩的特徵是“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並對此在其詩話中多有闡述。以後明清詩論家承嚴羽之説,常把雄壯、渾厚二者(有時合稱雄渾)作為盛唐詩歌的風貌特徵,並稱之為盛唐氣象。 [1] 
中文名
盛唐氣象
作    者
任士英
出版時間
2010年4月1日
出版社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068795
定    價
19 元
開    本
16 開

盛唐氣象歷史才子

雄壯渾厚確是盛唐詩的風貌特徵。南朝以至初唐詩風,大抵綺靡柔弱,雕琢詞句,缺乏雄渾之氣,它被盛唐詩人揚棄了。盛唐以後的中晚唐詩,有的偏於平易柔弱,如大曆十才子白居易賈島姚合等,缺乏雄壯;有的偏於雄健,如韓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險,缺乏渾成自然,所以雄渾確是盛唐詩區別於初唐與中晚唐詩的突出特徵。嚴羽最推崇盛唐詩,於盛唐詩中最推崇李白、杜甫兩大家。《滄浪詩話·詩評》稱道李杜等盛唐詩人詩“如金鳷【鳷(zhī)傳説中的異鳥、大鳥】擘海,香象渡河”,是讚美其雄壯。嚴羽又強調詩歌應寫得渾然天成,不露文辭斧鑿痕跡,即所謂“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滄浪詩話·詩辯》),並認為盛唐詩在這方面表現突出。嚴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詩風,不但因為盛唐詩的確寫得好,還有其時代背景。宋代影響最大的江西詩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錘鍊字句的篇章和韓愈、孟郊詩為學習對象,寫得瘦硬剛健而缺乏自然渾成之美。南宋後期流行的永嘉四靈詩派,取法賈島姚合氣局狹小,缺乏雄壯闊大的氣象。嚴羽竭力主張作詩應取法盛唐,寓有針砭當代詩風、補偏救弊之意。

盛唐氣象盛唐詩

説盛唐詩雄壯渾厚,是就其總體風貌特徵和主要傾向而言。大致説來,盛唐詩絕大多數是渾厚的,但有一部分詩篇特別是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園詩篇,風格沖淡閒逸,雖也自然渾成,但並不雄壯。這類詩篇在盛唐詩中畢竟只佔少數。盛唐氣象是一種宏觀性的概括。
盛唐氣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詩人的豪情壯志。詩人們面對當時國勢強大、經濟文化繁榮的局面,大抵胸襟開闊,意氣昂揚,希冀建功立業。他們喜歡描寫祖國壯麗的山河,邊陲奇偉的風光、緊張的戰鬥和自己的豪情壯志。他們追求“鯨魚碧海”(杜甫戲為六絕句》語)的壯闊詩境。這就形成了盛唐詩的雄壯風貌。二是對前代優秀詩歌傳統的繼承和發揚。盛唐詩人竭力掃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詩風,重視向漢魏古詩、樂府詩學習,注意發揚漢末建安時代明朗剛健的優良詩風。從詩歌本身的繼承關係説,盛唐詩的雄渾特徵,得力於此。

盛唐氣象盛唐

一部分盛唐詩,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國強盛期的時代面貌,但盛唐氣象和盛唐時代面貌不是一回事。文學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肅宗兩朝,約五十年。玄宗後期,政治腐敗,國勢開始衰落,中經安史之亂,更是社會動盪,民生凋敝,但以杜甫為代表的盛唐後期詩,仍然富有雄渾的特徵。舉例來説,杜甫的《望嶽》詩寫於盛唐前期,固然表現了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偉抱負。他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寫於安史之亂前夕,表現了唐帝國岌岌可危的形勢和詩人的憂心忡忡,卻仍然氣象雄渾。杜甫晚年所寫的《登樓》《登高》兩首七律,表現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敗局面和詩人的遲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壯闊大。此類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這類詩篇,往往被明清詩論家譽為表現盛唐氣象的佳作。杜甫晚年在安史之亂後所寫的不少詩篇,也具有雄渾風貌。盛唐後期,時代面貌大變,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態沒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剛健詩風也沒有消失,所以仍能寫出不少雄渾的詩篇。
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盛唐詩是唐詩史上的高峯,以雄壯渾厚為特徵的盛唐詩氣象,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盛唐氣象內容簡介

盛唐氣象 盛唐氣象
文史中國》叢書首批共58本,分為四個系列:“輝煌時代”、“世界的中國”、“文化簡史”、“中華意象”。四個系列互相聯繫,同時又自成體系,為讀者多視角多側面地展示中華文明。
“輝煌時代”系列共10本,選擇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十個輝煌的時代,作橫斷面的介紹與分析,以顯示開放心態和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發展振興的主體精神。

盛唐氣象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帝都長安
氣勢雄偉的帝國都城
人才聚集的文化中心
各族嚮往的繁華都市
開放包容的國際都會
富足舒適的人間天堂
【第二章】盛世基石
完善的政治新體制
開拓精神和責任意識
改革與創新精神
【第三章】盛世風虢
遼闊的疆域
繁盛的貿易
發達的經濟
先進的科技
【第四章】盛唐之魂
尚武之風
文教之盛
【第五章】開放帝國
四海一家
萬國衣冠拜冕旒
胡風大盛
【第六章】國際胸襟
玄奘西行
遣唐使
【第七章】盛唐氣象
壯哉唐詩
藝術之美
深入閲讀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