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盔纓

鎖定
盔纓,漢語詞彙,拼音是kuī yīng, 意思是指頭盔上的絲織飾物。
中文名
盔纓
拼    音
kuī yīng
注    音
ㄎㄨㄟ ㄧㄥ

盔纓引證解釋

頭盔上絲織飾物。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將近吊橋,黃忠在橋上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雲長盔纓根上。前面軍齊聲喊起。雲長吃了一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今日只射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也。 [1]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今日兩番虛拽弓弦,第三箭卻止射他盔纓,如何不是外通內連。若不斬汝,必為後患
明吳承恩 《西遊記》第三十五回:頭上盔纓光焰焰,腰間帶束彩霞鮮。身穿鎧甲龍鱗砌,上罩紅袍烈火然。
湯顯祖 《牡丹亭·牝賊》:“選高蹄戰馬青驄,閃盔纓斜簇玉釵紅。”
清 洪昇 《長生殿·合圍》:“雙手把紫繮輕挽,騙上馬,將盔纓低按。” [2] 

盔纓發展歷史

中原王朝原本用雉翎為纓,一般兩到三根,後來隨着佛教傳入中土,就有了現在常見的矛頭狀尖刺底部壓紅色絲纓(見明朝盔甲),或者盔頂有管狀物,裏面添入盔纓(像新三國電視劇裏那種)。
[3] 

盔纓作用

1、標誌:顯示戰將的威武;
2、標示:大將一般衝鋒在前,後面的人可以看清攻擊的方向;
3、目標:戰將在廝殺時,可以讓遠處的人識別敵我;
4、風向標:如同海軍帽上的飄帶,感覺風向;
5、把手:頭盔放在桌上拿取不方便,可解決拿頭盔的問題。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