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盆地充填序列

鎖定
盆地充填序列是指盆地或盆地的某一地段(通常是大的巖相帶)充填物的性質、結構、演變序列特徵和成因。
盆地充填序列的精細研究中可發現一系列以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形式出現的古間斷面,大的間斷面缺失的地層可逾千米,此外還有許多更低級別的間斷面。區域性的古間斷面標誌着構造的反轉,即由沉降轉化為抬升和剝蝕,或其他形式的構造變形。
中文名
盆地充填序列
外文名
Basin filling sequence
學    科
沉積學
成    果
盆地充填序列圖
特    徵
多幕性、間斷面
研究方法
岩心觀察、地震技術、測井

盆地充填序列研究方法

沉積學研究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盆地充填序列、沉積體系、沉積相及其空間配置、古流向和分佈樣式等方面的分析,重建盆地各個沉積期的巖相古地理。
沉積學特徵研究過程中,首先必須進行詳細的地質研究,同時需要應用高精度地震、鑽井、測井、同位素分析及VSP技術,也需要岩石學、古生物地層學、穩定同位素地層學、地震地層學、層序地層學及與現代沉積學的綜合運用。
具體地講,研究過程中多學科技術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野外露頭或鑽井巖芯的觀察分析是盆地沉積學研究的基礎。在沉積環境分析過程中,首先應該對野外露頭或鑽井巖芯的有關沉積垂向序列、沉積構造、沉積韻律、顏色、古生物等宏觀成因標誌進行詳細的觀察和描述,並結合常規薄片分析、鑄體薄片分析、陰極發光技術、粒度分析、重礦物分析、X衍射、SEM技術等研究岩石的結構、粒度、分選、磨圓等微觀成因標誌,為盆地沉積環境分析積累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2)地震技術是沉積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地震技術既是層序地層學的基礎,也是沉積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對沉積盆地地層格架與沉積環境研究提供了關鍵性的信息。通過地震資料的解釋,可以識別層序界面,大的沉積單元或沉積體,沉積體系、沉積相(地震相)及其三維的配置關係。
(3)地球物理測井技術是沉積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地球物理測井常與古生物學、古地磁學、同位素測年技術、VSP技術、巖芯分析技術、成像測井技術等相結合進行測井沉積相分析。例如用自然伽瑪曲線可以進行沉積相的識別;而用自然電位曲線、自然伽瑪曲線、電阻率曲線、聲波及密度曲線來解釋巖性、物性、沉積相及其相組合,用地層傾角處理技術揭示古流向,用神經網絡巖相處理技術開展巖性分析和砂體預測等。如用巖芯分析技術,微電極、自然電位、自然伽瑪等測井曲線特徵分析和薄層砂體識別的綜合勘探技術來開展儲集體的微相研究———包括儲集體的微相類型、砂體展布、砂體儲集性能的分帶性、儲集體與泥岩隔層的相互關係以及確定儲集層與生油層、蓋層的配置情況。 [1] 

盆地充填序列特徵

盆地沉降過程中接受了沉積充填,地質家可以根據盆地充填序列(basinfillsequence)重建盆地的沉降歷史。已積累的大量資料表明,多數盆地特別是大盆地的充填序列具有下列特徵:
1.沉降和充填歷史的多幕性這種多幕性反映了盆地的構造演化階段,例如,在裂谷盆地中首先可識別出裂陷期和裂後期。裂陷期通常都有明顯的多幕性,反映幕式的伸展構造過程。
2.構造運動面
盆地充填序列的精細研究中可發現一系列以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形式出現的古間斷面,大的間斷面缺失的地層可逾千米,此外還有許多更低級別的間斷面。區域性的古間斷面標誌着構造的反轉,即由沉降轉化為抬升和剝蝕,或其他形式的構造變形。許多大盆地如塔里木、松遼盆地構造反轉也是多期的。在反射地震剖面上低角度的古間斷面較露頭上更易識別,它們大量存在於地層記錄中,是層序概念提出的客觀基礎。古構造運動面的識別是劃分盆地演化階段,確定高級別層序地層單元邊界的重要基礎。在油氣勘探中這些古間斷面對油氣的運聚常有重要作用。 [1] 

盆地充填序列盆地充填序列圖

盆地充填序列圖,主要表現一個盆地或一個盆地的某一地段(通常是大的巖相帶)充填物的性質、結構、演變序列特徵和成因,一般具有模式化特徵,在該盆地或該地段(巖相帶)具較強的代表性,並具有清楚的古構造、古地理方面的成因意義,能較好地表現盆地在構造、沉積或海水進退規程的控制下所形成的充填序列的演變特徵。 [1] 
盆地充填序列圖包括沉積相柱狀圖,它是盆地充填序列柱狀圖的組成部分,一個沉積相柱狀圖表示沉積體系、相組合或岩石成因標誌和物性在垂向上的組合特徵。 [1] 
參考資料
  • 1.    李思田.沉積盆地分析基礎與應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