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皺果赤瓟

鎖定
皺果赤瓟(Thladiantha henryi Hemsl.)是葫蘆科赤瓟屬植物,攀援藤本;根塊狀,肥大。莖、枝有縱向稜溝,疏被短柔毛,後漸脱落而變近無毛。葉柄細,長4-12釐米,生短柔毛。雌雄異株。雄花:6-10多朵花生於花序軸的上端成總狀花序。果梗稍粗壯,長6-9釐米,果皮隆起呈皺褶狀,果實基部下延至果梗頂端可達1釐米。種子長卵形,長5-6毫米,寬2-2.5釐米,扁壓,頂端稍狹,兩面較平滑。花果期6-11月。 [1] 
分佈於中國湖北西部、四川東部、陝西南部和湖南西部。生長於海拔1150-2000米的山坡林下、路旁或灌叢中。 [1] 
皺果赤瓟塊根可以入藥,性味苦,性涼。清熱解毒,消食化滯。主治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脘腹脹悶,毒蛇咬傷。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皺果赤瓟
拉丁學名
Thladiantha henryi Hems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葫蘆目
葫蘆科
赤瓟屬
皺果赤瓟
命名者及年代
Hemsl.,1887

皺果赤瓟形態特徵

皺果赤瓟
皺果赤瓟(6張)
攀援藤本;根塊狀,肥大。、枝有縱向稜溝,疏被短柔毛,後漸脱落而變近無毛。葉柄細,長4-12釐米,生短柔毛;葉片膜質或薄膜質,寬卵狀心形,長8-16釐米,寬7-14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邊緣具胼胝質小齒,有時具三角形的不等大鋸齒,而頂端具胼胝質小尖頭,基部心形,彎缺張開成半圓形,深1-3釐米,寬1-2釐米,基部的一對側脈沿葉基彎缺向外展開,葉面深綠色,具白色短剛毛,後來剛毛斷裂而基部成疣狀糙點,因此十分粗糙,葉背淺綠色,被短柔毛。卷鬚纖細,初時被短柔毛,後來變近無毛,2歧或有時單一。
雌雄異株。雄花:6-10多朵花生於花序軸的上端成總狀花序,或花序分枝成圓錐花序,花序軸稍粗壯,生短柔毛或近無毛,長5-12釐米;花梗長1-3釐米,疏生短柔毛;花萼筒寬鐘形,上部寬5-7毫米,疏生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2釐米,頂端漸尖,1脈,生短柔毛;花冠黃色,裂片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2釐米,寬8毫米,先端短漸尖或急尖,5脈,稍生微柔毛;雄蕊5枚,其中4枚兩兩成對,花絲基部靠合,1枚分離,花絲稍粗壯,長4-5毫米,被短柔毛,花葯長圓形,長約4毫米;花絲的基部有3枚黃色、長約2毫米的鱗片狀附屬物;退化雌蕊缺。雌花單生、雙生或3一數朵生於長2-3釐米的總花梗上,花梗生稀疏短柔毛,長2-6釐米,花萼和花冠與雄花同,但均較雄花稍大;退化雄蕊5,棒狀,長2.5毫米,被短柔毛,橙黃色,像在雄花中那樣,兩兩成對生,1枚分離;子房長卵形或卵狀長圓形,被柔毛,多瘤狀突起成皺褶狀,基部下延達花梗頂端達0.5釐米,下延部分的邊緣有小裂片,花柱短粗,長3-4毫米,頂端分3叉,柱頭極膨大,圓腎形,淡黃色,2深裂。果梗稍粗壯,長6-9釐米,果實橢圓形,長5-10釐米,徑寬3-4釐米,果皮隆起呈皺褶狀,果實基部下延至果梗頂端可達1釐米。種子長卵形,長5-6毫米,寬2-2.5釐米,扁壓,頂端稍狹,兩面較平滑。花果期6-11月。 [1] 

皺果赤瓟近種區別

該種同皺果亞組的其他兩種的顯著不同是卷鬚2歧;子房和果實的基部下延,邊緣具不規則裂片,下延部分花時達5毫米,果時可達1釐米。 [1] 

皺果赤瓟主要變種

喙赤瓟Thladiantha henryi Hemsl. var. verrucosa (Cogn.) A. M. Lu et Z. Y. Zhang):該變種與原變種的不同是子房卵球形,長8毫米,徑7毫米,基部深內凹但不具裂片和下延,頂端伸長成喙,喙長5毫米。分佈於中國四川金佛山和湖南桑植。常生長於海拔1100-1800米的山坡林下。 [1] 

皺果赤瓟生長環境

皺果赤瓟生長於海拔1150-2000米的山坡林下、路旁或灌叢中。 [1]  喜冷涼環境,耐陰,喜濕怕旱,較耐瘠薄。適於海拔800-1600米,通透氣性強、有機質含量高的沙壤土。生長地平坦的青砂土,pH6.5,土層深厚,濕潤多霧,終年寡日照,海拔1465米。光照強度40000-60000勒克斯,光強超過80000勒克斯時,葉片出現灼傷;適宜的年平均氣温12-14℃,≥10℃的活動積温3000℃以上;相對濕度80-90%;年降雨量12000-1600毫米,無霜期250天以上。 [4] 

皺果赤瓟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湖北西部(恩施自治州宣恩、利川、恩施、建始、巴東及宜昌、興山、神農架等)、四川東部、陝西南部和湖南西部。 [1]  [4] 
皺果赤瓟 皺果赤瓟

皺果赤瓟栽培技術

栽植:建園應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平地或緩坡地。塊根或地下莖作種源,在播種前,用生根粉(ABT1)或引哚乙酸(IAA)、引哚丁酸(IBA)處理,有利於提前出苗。基肥每畝施腐熟豬牛糞7500千克及火土15000千克、複合肥300千克、磷肥600-1000千克,採用溝施壟種,地膜覆蓋保濕增温,壟面需鋪少量稻草或幹松針,以減少暴雨濺泥對幼苗的傷害。密度為170-200穴/畝。 [4] 
管理:出苗後晴天及時揭膜,防止灼傷;及時除草,於封行前施1-2次淡糞水,並注意抗旱排澇。根據皺果赤瓟攀援特點,應搭支架引蔓。 [4] 

皺果赤瓟病蟲防治

建議採用輪作,可與薏苡、高梁、玉米、小麥或葱蒜輪作,忌與白朮、烏頭、黃芩、花生、生薑、蕃茄、辣椒、瓜、豆類輪作,輪作時間為4-5年。土壤改良,可採取摻砂改粘、深翻冬炕、增施有機肥、草木灰、火土、開溝排漬、溝施壟種、種植綠肥等措施;對酸性過高的土壤,可在播種前按750-110千克/公頃施石灰,降低酸性,抑制病害發生。土壤滅菌、殺蟲可於播種前施15千克/公頃五氯硝基苯和撒施呋喃丹7.5千克/公頃。發病初期對莖葉及莖基部噴50%代森銨800-1000倍液,或在田間用15-22.5千克/公頃五氯硝基苯與適量潮濕細土混合撒於莖基部,或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噴莖基部,防治白絹病。用70%代森錳鋅500-600倍液噴莖葉及莖基部土壤,以及多菌靈800倍液,防治其它病害。7-8月上述藥劑每10-15天噴一次,持續4-5次。 [4] 

皺果赤瓟主要價值

果肉脆嫩多汁,清香;塊根肥大,串生,含澱粉、氨基酸、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作蔬菜,口感好。藥用可降逆止嘔、祛痰止咳、行氣化瘀及產後乳汁不下、乳房腫痛,用於治療反胃、吐酸、吐食、肺結核咳嗽吐血、扭腰盆氣、胸脅咳嗽吐血,屬理想的藥食同源植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