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皰, 讀音為pào,ㄆㄠˋ,部首皮部,“皰”的異體字,字義用於長得像水泡的小疙瘩通用 [2] 
中文名
拼    音
pào
部    首
皮部
五    筆
86HCQN、98BQNN
倉    頡
DEPRU
鄭    碼
XIRY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皰pào(ㄆㄠˋ)
1、同“皰”。用於像水泡的小疙瘩時通用。
拼音pào,注音ㄆㄠˋ,部首皮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10畫,五筆86HCQN,五筆98BQNN,倉頡DEPRU,鄭碼XIRY,四角47212,結構左右,統一碼76B0,筆順フノ丨フ丶ノフフ一フ
UNICODE
皰字UNICODE編碼U+76B0,10進制: 30384,UTF-32: 000076B0,UTF-8: E7 9A B0。
皰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1] 
English
pimple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皰【午集中】【皮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庖去聲。《説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説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炮。義同。《集韻》亦作䩅䶌皰。或作胞。 [1] 
參考資料
  • 1.      .911查詢[引用日期2019-09-23]
  • 2.      .兩岸萌典[引用日期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