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皖南丘陵山地

鎖定
皖南丘陵山地,位於安徽省境內南部。此丘陵山地由於長期以來的地殼活動和基岩巖性複雜,因此,地貌形態及類型組合多樣。
中文名
皖南丘陵山地
位    置
皖南
主    峯
黃山

皖南丘陵山地概況

區內既有主峯為全省最高點的黃山,也有面積為全省盆地之首的屯溪盆地。從而可將其分為北部低山丘陵帶、中部低山中山帶、屯溪盆地、東南部低山中山帶、東北部丘陵帶等次級地貌單元。

皖南丘陵山地皖南丘陵山地組成

皖南丘陵山地北部低山丘陵帶

北部低山丘陵帶位於東至——青陽——涇縣一線以北,在地貌上以丘陵為主,低山為次。此外,在山丘間也有相當面積的台地、盆地和谷地。丘陵和低山的基岩組成十分複雜,其中對地貌形態有突出影響的是灰巖。石炭紀以前及石炭紀——三疊紀的灰巖,從東到西廣有分佈。因此,喀斯特地貌普遍有所發育,尤其是多喀斯特溶洞,西與江西龍宮洞,東與宜興諸洞相連,構成了長江中下游喀斯特溶洞富集帶。各洞石筍、石鐘乳、石柱發育齊全,其中尤其是石台的蓬萊仙洞和廣德的太極洞發育最佳。

皖南丘陵山地中部低山中山帶

中部低山中山帶為皖南丘陵山地的核心,著名的黃山、九華山、牯牛降等概在其內。在這裏由於新生代以來地殼隆起十分顯著,因此,成為一片高起山地,其中尤其是在堅硬的花崗岩、花崗閃長巖和部分變質岩分佈區,山地高度更大。如黃山蓮花峯、光明頂、天都峯海拔分別達1873米、1841米和1829米。在這裏由於山地高度較大,使氣候、土壤、植被等各自然要素,具有較明顯的垂直分佈現象,併為省內植被保存最好,珍貴動植物保留最多之地區。其核心黃山,為一近代地殼抬升幅度較大的花崗岩體,花崗岩峯林地貌發育臻善,山地雄峯競起,秀嶂疊峙,幽壑縱橫,奇巖千姿,巧石百態;加之飛瀑如練,温泉如湯,青松多姿,雲海變幻,堪稱地球上的一絕,天下第一名山。偏於西北隅的九華山,和黃山一樣,也為一近代地殼抬升幅度較大的堅硬花崗岩體。其山體峭拔秀麗,多飛瀑流泉,青松翠竹,又加之寺院遍佈,為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是安徽省內僅次於黃山的旅遊勝地。

皖南丘陵山地屯溪盆地

屯溪盆地位於黃山、天目山、白際山之間,在地質構造上為一山字型構造體系內的斷陷盆地,在地貌上為一含有丘陵、台地的山間菱形盆地。盆地中地勢比較平坦,沉積、堆積較厚,水源豐富,灌溉方便,尤其是北有黃山山脈為屏障,冬季受寒潮影響較小,農業生產條件十分良好,為省內僅有的兩塊可以裁種柑桔的地方之一。屯溪盆地,其邊緣的山丘和中部的丘陵,概多由白堊系紫、紅色疏鬆頁岩、粉砂岩與砂岩等組成,加之氣温較高,降水豐富,以及人類活動頻繁,植被破壞嚴重,所以,風化剝蝕、侵蝕作用也極強烈。因此,在其上所發育的土壤多為幼年紫色土,土壤中礦物養料含量較豐;但土層薄,有機質少,有時甚至大片基岩直接出露,今後加強水土保持,實有必要。屯溪盆地不但農業生產條件甚為優越,而且山水秀麗,其中尤其是休寧齊雲山,山體由近於水平狀或平緩傾斜的紫、灰紫、紅色厚層砂岩、礫岩和鈣質粉砂岩、砂岩組成,在長期的風化、剝蝕、侵蝕、溶蝕作用下,形成了一種石峯林立,丹崖絕壁聳峙的獨特丹霞地貌。其中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有紫霄、玉屏和碧霄等峯。此外,在丹崖絕壁間,由於差異風化、剝蝕、溶蝕的結果,還形成了數量眾多的半山洞,著名的有真仙、雨君和棲霞諸洞,成為中國道教聖地之一。

皖南丘陵山地東南部低山中山帶

東南部低山中山帶位於安徽省境東南緣,即皖浙、皖贛邊界線上。此帶在地貌上也為一中低山羣集處,其中尤其是在東段和中段,即皖浙邊界地區的全部和皖贛邊界的東段,山地大部分為高度較大的低山和中山,地面一片叢山峻嶺,河谷深切,河谷平原極窄,山間盆地少而小。在植被破壞後的千枚巖、片岩地區,如歙縣的南部地區,因其碎屑物成小薄片狀,疏鬆而易滑動,水土流失強烈,殘積、坡積甚薄。因此,在此處,大力恢復植被,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乃系當務之急。在西段,即皖贛邊界的大部分地區,其地貌類型雖以低山和丘陵為主,但也仍有中山存在,河谷窄而深,河谷平原與盆地較少,從而使農業生產受到一定限制,但林業生產的發展大有前途。

皖南丘陵山地東北部丘陵帶

東北部丘陵帶包括皖贛鐵路兩側及以東的寧國、廣德、宣州、郎溪諸縣市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區。地貌類型低山、丘陵、台地、谷地、盆地皆有,但以丘陵為主,地面比較破碎,成為皖南丘陵山地與宣蕪平原的過渡地區。宣郎廣地區的地貌條件,對農業生產來説,為多種經營的理想之地。但正由於丘陵台地的墾荒易於山地,所以毀林墾荒也重於山區,從而使水源失去涵養,土層多處遭到嚴重沖刷,不少地方,尤其是在北部以中、新生代紅層為基岩的地方,有相當一部分土壤母質或基岩已直接出露,土壤肥力普遍低下,旱澇災害大為增加,因此,積極造林,加強水土保持,至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