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皖北曲劇

鎖定
皖北曲劇,流行於安徽省北部淮河、潁河流域廣大區域的傳統戲劇,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中文名
皖北曲劇
非遺級別
省級
非遺類別
傳統戲劇
非遺批次
第五批 [1] 

皖北曲劇歷史淵源

曲劇舊稱高蹺曲、曲子戲,是流行於安徽省北部淮河、潁河流域廣大區域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清末民初時,與流行區域內的鼓子曲、墜子嗡、大鼓書、民間小調、民間舞蹈等相結合,經過走街串巷、地攤坐唱、專業戲班等發展階段後逐漸形成。 [1] 

皖北曲劇文化特徵

曲劇唱腔結構為曲牌體,初時,唱腔曲牌僅有〔陽調〕等十幾種,隨着演出內容和形式的發展,音樂上有了相應的豐富與發展,一是從民間小調音樂中吸收一些曲調;二是借鑑梆子戲、墜子、泗州戲和民間説唱音樂創造出的〔滾白〕、〔撩子〕、〔飛板〕(緊拉慢唱);三是運用集曲的手法創作出〔四不像〕、〔軟硬攪〕等新曲牌,同時,還根據唱腔表現的需要,積極借鑑板腔體音樂的手法創設新腔,發展到唱腔曲牌近百種,常用曲牌有50多種,嗩吶、絲絃曲牌40多種,京劇等劇種的鑼鼓經拿來就用,音樂表現力不斷豐富增強。
安徽曲劇的表演風格自然樸實,貼近生活,唱腔通俗、抒情,散發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出,內容題材大都取自歷代史志、演義、傳説和民間故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