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齿明眸读作hào chǐ míng móu,属于联合式结构的四字成语 [2]。其核心语义通过拆解"皓""眸"二字体现:"皓"指牙齿洁白,"眸"泛指眼睛,整体形容女子容貌姣好,亦可代指美女。该成语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洛神赋》中"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的描写 [1-2],后经杜甫《哀江头》、关汉卿《玉镜台》等文学作品沿用 [2]。在语法功能上,多作宾语或定语,常见于人物肖像描写场景。
- 拼 音
- hào chǐ míng móu [1-2]
- 结 构
- 联合式成语
- 出 处
- 曹植《洛神赋》 [1-2]
- 语 法
- 作宾语、定语 [2]
- 近义词
- 聪明伶俐 [1-2]
- 反义词
- 青面獠牙
释义解析
播报编辑
成语由"皓齿""明眸"两个偏正短语联合构成。"皓"本义为白色,《说文解字》狼旬腿释为"日出貌",引申为洁白之义;"眸"指瞳孔,《孟子》注疏解作"目童巩嫌纸市子",后泛指眼睛 [1-2]。料请海组合后形成"洁白的牙齿与明亮的眼睛"的本义页碑,通过借代手法转为容貌整体评价 [1]民炼乘套雅愉符榆跨胶谜。
典籍溯源
播报编辑
最早文献记载见于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此赋以骈文形式刻画洛神外貌,通过"皓齿""明眸"的意象组合建立人物形象描写范式 [1-2]。唐代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安在'之句沿用语序变化版本,印证该成语在古典诗词中的演变轨迹 [2]。
语法特征
播报编辑
作为固定短语具备以下语法属性 [2]:
- 句法功能:主要承担宾语成分(如"生得皓齿明眸"),或前置修饰名词作定语(如"皓齿明眸的女子")
- 修辞特性:通过视觉特征描写引发整体美感联想,符合汉语"以局部代整体"的修辞传统
- 语用限制:专用于女性外貌描写,罕见于男性或物品描述场景
文学应用
播报编辑
元代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使用"都为他皓齿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幸",展示成语在戏曲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功能。三国时期曹植《洛神赋》中'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的描写,体现了其在古典文学中的肖像刻画作用 [2]。现代文学作品亦沿用此语,如人物对话中"她莞尔一笑,皓齿明眸"的搭配。
近义关联
播报编辑
"眉清目秀"侧重五官协调性,"闭月羞花"强调容貌影响力,而本成语特指牙齿与眼睛的视觉美感 [1]。反义词'青面獠牙'通过肤色与齿形的丑化描写构成语义对立。
异形辨析
播报编辑
"明眸皓齿"为常见异序形式,二者在语义、出处层面完全等同。清代《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的描写,印证异序版本的实际运用。现代辞书多标注两种形式互为变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