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甫無逸

鎖定
皇甫無逸(?~627年),字仁儉,安定朝那(今甘肅省靈台縣朝那鎮)人。隋唐時期大臣,幷州司馬皇甫誕之子。
出身安定皇甫氏 [1]  [7]  ,憑藉門蔭,起家員外郎仁壽末年,其父反對漢王楊諒謀反,慘遭殺害。隋煬帝即位,念及其父忠誠殉國,冊封平輿縣侯,出任淯陽太守。隋煬帝巡視江南時,遷右武衞將軍東都留守。隋煬帝遇害後,輔佐皇泰主楊侗王世充弒主篡位後,歸順唐高祖李淵,授刑部尚書,冊封滑國公,遷民部尚書,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貞觀元年,得知母親病重,星夜兼程返回長安,病卒於途中,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良。 [2] 
仁儉
所處時代
隋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萬年
逝世日期
627年
本    名
皇甫無逸
官    職
刑民二部尚書 益州長史、同州刺史
爵    位
平輿侯--滑國公
封    贈
禮部尚書
諡    號

皇甫無逸人物生平

皇甫無逸早年經歷

皇甫無逸,字仁儉,祖籍安定郡,出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父親叫皇甫誕,任隋朝幷州總管府司馬。仁壽末年,漢王楊諒反叛,逼迫他而不從命,被殺。皇甫無逸在長安,聽説事變立刻號哭起來,人們詢問緣故,他回答説:“我父親生平重視節義,一定不會苟且免難的。”不久訃告送到,果然這樣。當時五等爵制已經廢除,隋煬帝楊廣讚揚皇甫誕的忠心,專門封皇甫無逸為平輿侯,追贈皇甫誕為柱國、弘義郡公。 [1]  [7] 

皇甫無逸歸順唐朝

皇甫無逸歷任淯陽太守,政績為天下優等,二次升任後為右武衞將軍。皇帝巡視江都,下詔命他駐守洛陽。隋煬帝楊廣被殺後,他就與段達元文都立越王楊侗。等到王世充篡位,丟下母親妻子,殺出關門獨自歸順國家。追他的騎兵趕了上來,皇甫無逸回頭對他們説:“我寧願死,始終不會與你們一同反叛的。”解下金帶丟到地上,説:“把這送給你們,不要再阻攔我了。”騎兵爭着下馬搶金帶,因此獲免。 [3] 

皇甫無逸治理蜀中

唐高祖李淵因皇甫無逸本是隋朝舊功臣,待之非常尊敬,授任刑部尚書,封滑國公。歷任陝東道行台民部尚書,升任御史大夫。當時蜀地剛剛平定,官吏大多放肆橫行,民不聊生,下詔命皇甫無逸持符節前去巡視撫慰,可以承受詔命授任官吏。到了以後,罷除貪暴,任用廉吏,法令嚴明,蜀人得以安寧。 [4]  [8] 

皇甫無逸屢次被誣

族兄皇甫希仁是個陰險小人,誣告皇甫無逸為了母親暗中結交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偽詐,斬殺了皇甫希仁,派給事中李公昌乘快馬告訴他。還有人誣告皇甫無逸勾結蕭銑,當時皇甫無逸與西南道行台僕射竇璡不合,因此上表為自己陳述,並奏明竇璡的罪過。下詔派劉世龍温彥博審查此事,沒有證據,遂斬殺誣告的人並罷免了竇璡。等他返回,皇帝慰勞説:“以前有許多人詆譭誣告你,只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憎恨罷了。”皇甫無逸叩頭謝恩,皇帝説:“卿沒有辜負我,為什麼要謝恩。” [5] 

皇甫無逸探母逝世

回朝,授任為民部尚書,外任同州刺史,改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母親在長安病重,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從驛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他憂慮不安吃不下飯,路上得病逝世。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孝。王珪駁斥道:“皇甫無逸入蜀卻未能帶母親一同前往,留下母親一人死在京城,為子之道不足以稱頌,不能叫做孝。”於是,諡號為良。 [2] 

皇甫無逸軼事典故

所到之處每每閉門不結交賓客,左右的人不敢隨便出入,所需物品都從轄境以外買來。曾經巡視境內,留宿民家,燈炷燃盡,主人想要續上,皇甫無逸抽出佩刀割斷帶子作為燈炷,他的廉潔正直多像這樣。但自己過於小心謹慎,每次上表章,讀了數十遍還不放心,使者上路,追回後再三檢查才可以派遣。 [6] 

皇甫無逸親屬成員

高祖:皇甫重華,龍驤將軍、梁州剌史 [9] 
曾祖:皇甫和,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膠涇二州刺史 [9]  [10] 
祖父:皇甫璠,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隨州刺史、長樂恭侯 [9]  [10] 
父親:皇甫誕,幷州司馬,追贈柱國、弘義郡公 [7]  [9]  [10] 
孫子:皇甫忠,衞尉卿 [8]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九十一》:皇甫無逸,字仁儉,京兆萬年人。父誕,隋幷州總管府司馬,漢王諒反,逼之不從,見殺。無逸在長安,聞變即號慟,人問故,對曰:"吾父生平重節義,必無苟免者。頃訃至,果然。時五等廢,煬帝嘉誕忠,特封無逸平輿侯,而贈誕柱國、弘義郡公。
  • 2.    《新唐書·卷九十一》:母在長安疾篤,太宗命馳驛召還承問,憂悸不能食,道病卒。贈禮部尚書,諡曰孝。王珪駁曰:"無逸入蜀,不能與母俱,留卒京師,子道未足稱,不可謂孝。"乃更諡良。
  • 3.    《新唐書·卷九十一》:無逸歷淯陽太守,治為天下最,再遷右武衞將軍。帝幸江都,詔居守洛陽。帝被殺,乃與段達、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棄母妻,斬關自歸。追騎及,無逸顧曰:"吾有死,終不能同爾為逆。"解金帶投之地,曰:"以與爾,無相困。"騎爭下取,由是獲免。
  • 4.    《新唐書·卷九十一》:高祖以無逸本隋勳舊,尊遇之,拜刑部尚書,封滑國公。歷陝東道行台民部尚書,遷御史大夫。時蜀新定,吏多橫恣,人不聊,詔無逸持節巡撫,得承製除吏。既至,黜貪暴,用廉善,法令嚴明,蜀人以安。
  • 5.    《新唐書·卷九十一》:皇甫希仁,憸人也,誣告無逸為母故陰交世充,帝判其詐,斬希仁,遣給事中李公昌馳諭。又有告無逸交通蕭銑者,時無逸與行台僕射竇璡不協,因表自陳,並上璡罪。有詔劉世龍、温彥博按之,無狀,遂斬告者而黜璡。及還,帝勞曰:"比多譖毀,但以正直為佞人憎爾。"無逸頓首謝,帝曰:"卿無負,何所謝?"
  • 6.    《新唐書·卷九十一》:拜民部尚書,出為同州刺史,徙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所至輒閉閤不通賓客,左右無敢出入者;所須皆市易它境。嘗按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然過自畏慎,每上表疏,讀數十猶懼未審,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
  • 7.    《新唐書·卷九十一》:皇甫無逸,字仁儉,安定烏氏人。父誕,隋幷州總管府司馬。其先安定著姓,徙居京兆萬年。仁壽末,漢王諒於幷州起兵反,誕抗節不從,為諒所殺。無逸時在長安,聞諒反,即同居喪之禮。人問其故,泣而對曰:"大人平生徇節義,既屬亂常,必無苟免。"尋而兇問果至。在喪柴毀過禮,事母以孝聞。煬帝以誕死節,贈柱國、弘義郡公,令無逸襲爵。時五等皆廢,以其時忠義之後,特封平輿侯。拜涓陽太守,甚有能名,差品為天下第一。再轉右武衞將軍,甚見親委。帝幸江都,以無逸留守洛陽。及江都之變,與段達、元文都尊立越王侗為帝。王世充作難,無逸棄老母妻子,斬關而走,追騎且至,無逸曰:"吾死而後已,終不能同爾為逆。"因解所服金帶投之於地,曰:"以此贈卿,無為相迫。"追騎競下馬取帶,自相爭奪,由是得免。
  • 8.    《新唐書·卷九十一》:高祖以隋代舊臣,甚尊禮之,拜刑部尚書,封滑國公,歷陝東道行台民部尚書。明年,遷御史大夫。時益部新開,刑政未洽,長吏橫恣,贓污狼藉;令無逸持節巡撫之,承製除授。無逸宣揚朝化,法令嚴肅,蜀中甚賴之。有皇甫希仁者,見無逸專制方面,徼倖上變,雲:"臣父在洛陽,無逸為母之故,陰遣臣與王世充相知。"高祖審其詐,數之曰:"無逸逼於世充,棄母歸朕。今之委任,異於眾人。其在益州,極為清正。此蓋羣小不耐,欲誣之也。此乃離間我君臣,惑亂我視聽。"於是斬希仁於順天門,遣給事中李公昌馳往慰諭之。俄而又告無逸陰與蕭銑交通者,無逸時與益州行台僕射竇璡不協,於是上表自理,又言璡罪狀。高祖覽之曰:"無逸當官執法,無所迴避,必是邪佞之徒,惡直醜正,共相構扇也。"因令劉世龍、温彥博將按其事,卒無驗而止,所告者坐斬,竇璡亦以罪黜。無逸既返命,高祖勞之曰:"公立身行己,朕之所悉。比多譖訴者,但為正直致邪佞所憎耳。"尋拜民部尚書,累轉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閉門自守,不通賓客,左右不得出門。凡所貨易,皆往他州;每按部,樵採不犯於人。嘗夜宿人家,遇燈炷盡,主人將續之,無逸抽佩刀斷衣帶以為炷,其廉介如此。然過於審慎,所上表奏,懼有誤失,必讀之數十遍,仍令官屬再三披省;使者就路,又追而更審,每遣一使,輒連日不得上道。議者以此少之。母在長安疾篤,太宗令驛召之。無逸性至孝,承問惶懼,不能飲食,因道病卒。贈禮部尚書,太常考行,諡曰"孝"。禮部尚書王珪駁之曰:"無逸入蜀之初,自當扶侍老母,與之同去,申其色養,而乃留在京師,子道未足,何得為孝?"竟諡為良。孫忠,開元中為衞尉卿。
  • 9.    《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弘義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夫素秋肅煞,勁草標於疾風;叔世艱虞,忠臣彰於赴難。銜須授命,結纓殉國。英聲煥乎記牒,徽烈著於旂常。豈若釁起蕭牆,禍生蕃翰。強逾七國,勢重三監。其有蹈水火而不辭,臨鋒刃而莫顧,激清風五後葉,抗名節於當時者,見之弘義明公矣。 君諱誕,字玄憲,安定朝那人也。昔立效長丘,樹績東郡,太尉裂壤於槐裏,司徒胙土於耏門。是以車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勳德。銘功衞鼎,騰美晉鍾。盛族冠於國高,華宗邁於欒郤。備在史牒,可略言焉。曾祖重華,使持節、龍驤將軍、梁州剌史。潤木暉山,方重價於趙璧;媚川照闕,曜奇採於隋珠。祖和,雍州贊治,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膠涇二州刺史。高衢將騁,遽夭追風之足;扶搖始搏,早墜垂天之羽。父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隨州刺史、長樂恭侯。橫劍梐枑,威重冠軍;扸瑞蕃條,聲高渤海。
  • 10.    《隋書·卷七十一》:皇甫誕,字玄慮,安定烏氏人也。祖和,魏膠州刺史。父璠,周隋州刺史。誕少剛毅,有器局。周畢王引為倉曹參軍。高祖受禪,為兵部侍郎。數年,出為魯州長史。開皇中,復入為比部、刑部二曹侍郎,俱有能名。遷治書侍御史,朝臣無不肅憚。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誕為河南道大使以檢括之。及還,奏事稱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明年,遷尚書右丞,俄以母憂去職。未期,起令視事。尋轉尚書左丞。時漢王諒為幷州總管,朝廷盛選僚佐,前後長史、司馬,皆一時名士。上以誕公方著稱,拜幷州總管司馬,總府政事,一以諮之,諒甚敬焉。及煬帝即位,徵諒入朝,諒用諮議王頍之謀,發兵作亂。誕數諫止,諒不納。誕因流涕曰:"竊料大王兵資,無敵京師者,加以君臣位定,逆順勢殊,士馬雖精,難以取勝。願王奉詔入朝,守臣子之節,必有松、喬之壽,累代之榮。如更遷延,陷身叛逆,一掛刑書,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願察區區之心,思萬全之計,敢以死請。"諒怒而囚之。及楊素將至,諒屯清源以拒之。諒主簿豆盧毓出誕於獄,相與協謀,閉城拒諒。諒襲擊破之,並抗節而遇害。帝以誕亡身徇國,嘉悼者久之,下詔曰:"褒顯名節,有國通規,加等飾終,抑惟令典。幷州總管司馬皇甫誕,性理淹通,志懷審正,效官贊務,聲績克宣。值狂悖構禍,兇威孔熾,確殉單誠,不從妖逆。雖幽縶寇手,而雅志彌厲,遂潛與義徒據城抗拒。眾寡不敵,奄致非命。可贈柱國,封弘義公,諡曰明。"子無逸嗣。無逸尋為淯陽太守,政甚有聲。《大業令》行,舊爵例除,以無逸誠義之後,賜爵平輿侯。入為刑部侍郎,守右武衞將軍。初,漢王諒之反也,州縣莫不響應,有嵐州司馬陶模、繁畤令敬釗,並抗節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