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權

(漢語詞彙)

鎖定
皇權,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下,皇帝對全國人民的土地財富的控制、管理權。包括行政、軍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大權。在當時社會,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無法被超越的權力。表現為皇帝個人的獨斷專權。 [1] 
中文名
皇權
外文名
Imperial power
釋    義
行政司法文教大權
拼    音
huáng quán

皇權歷史背景

眾所周知,專制主義的皇權政治有一個不斷完善和漸趨加強的過程。大體上可以唐宋為界,唐宋之前可稱為皇帝相對獨裁時期。唐宋以後可稱之為皇帝絕對獨裁時期。皇帝相對獨裁時期的顯著特點就是貴族政治佔有突出的地位,形成與皇權相頡頏的力量。鐵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未形成規範化的制度,與門閥大族興起,皇權不夠強大有關。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盛行,名教式微,皇權衰弱,高門世族掌握政權。在“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下,王導幾乎可以受九錫,與皇帝同坐龍椅,共受百宮朝拜。東魏丞相高澄發怒時,竟然對天子施以拳腳,並痛罵皇帝是“狗腳朕”。權臣如此跋扈,門閥世族如此強大,君臣關係幾乎被顛倒。在此局面下,不少君主連自家性命都朝不保夕,又怎能掌控臣工的生殺之權。因此,鐵券的頒賜,其免死功能或有或無,免死次數或多或少,毫無規章法則可循也就不足為怪了。

皇權相關介紹

中國封建社會裏,龍成了皇權的象徵。自漢代始,龍就逐漸代表皇帝了。龍與皇權本無關係,很長時間以來,它是一種神話形象或者民間信仰。我國民間認為龍是司雨之神,因此每遇旱年,民間求雨祈豐都是進龍王廟,拜老龍王。即使在平常年歲,人們祭祀龍王,也是祈福消災、期盼豐年的意思。封建帝王欲借龍威,一紙昭示把“龍”收為皇家專用,帝王出生稱“龍誕”,未即位時稱“龍潛”,登基之後稱“龍飛”,創立王業稱“龍興”,子孫後代稱“龍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