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蜀王府

鎖定
蜀王府,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位於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是明代最富麗的藩王府之一,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縮小規制而建。位於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整幢建築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台、金碧輝煌。中軸線上的建築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蜀王府一改過去歷代成都城主軸偏心的佈局,首次確立正南北的中軸線,從而形成沿南北中軸線東西相對稱的龐大建築羣。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蜀王府徹底走向消亡。
中文名
蜀王府
外文名
Princess Shu Residence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 [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11:30-14:00,17:00-22:00
佔地面積
38 公頃
開工時間
1382年
竣工時間
1390年
現    狀
蕩然無存

蜀王府王府介紹

蜀王府始建緣由

蜀王府 蜀王府
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7歲的兒子朱椿為“蜀王”,鎮守明朝西南地區。3年後,朱元璋派景川侯曹震等人赴成都主持營建宏偉華麗的蜀王府,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縮小規制而建。
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這座蜀王府規模雄偉,是明代最富麗的藩王府之一,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整幢建築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台、金碧輝煌。中軸線上的建築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
莊嚴的正門點綴着樂亭、表柱、三橋、石獅等建築,令人感到肅殺之氣。接着是蜀王府的心臟——承運殿,該殿為蜀王理政之處,用西南名貴的楠木製成。北面有用楠木製造的蜀王寶座。再後就是蜀王居住之處,建築十分精巧華麗,園林精緻優美,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譽為成都八大景之一。

蜀王府毀壞緣由

清代蜀王府 清代蜀王府
可惜,這座豪華的古建築,今天已經蕩然無存了。
1644年,張獻忠率農民軍攻入成都,蜀末王朱至澍跳井而死。張獻忠在蜀王府自稱大西王,並以蜀王府為西王府,1646年,張獻忠在撤離成都前焚燒了蜀王府,蜀王府部分建築被燒燬。
1659年,清朝軍隊攻佔成都,將蜀王府設為貢院
1917年和1932年兩次軍閥混戰,使蜀王府遭到極大破壞,該地方也逐漸廢棄,成為市場,但並未毀滅。
1967年紅衞兵將剩下的建築炸燬,變成為“敬祝毛澤東主席萬壽無疆展覽館”,簡稱“萬歲館”(今四川科技館)。蜀王府也除了那幾個地名外,沒有一丁點兒痕跡了,永遠、徹底地退出歷史舞台。

蜀王府何時重建

蜀王府 蜀王府
市規劃局網站上全文刊登了不願具名的市民來信。該市民介紹,成都蜀王府曾有小天安門之稱。成都所以名為成都,其城市的整個佈局,都是緊緊圍繞蜀王府來展開的。有了蜀王府,才有了少城,才有了它周圍各種各樣的建築,蜀王府一直是成都這座城市的心臟和靈魂,是不可替代的。他建議恢復重建成都文化標誌性建築——蜀王府。

蜀王府研究論證

對此,成都市規劃管理局迴應,成都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底藴深厚、魅力獨具的歷史文化資源,而蜀王府作為成都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古代建築羣,是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與城市文化的重要標識。恢復重建蜀王府事關重大,恢復重建一事還在認真的研究論證過程中。未來不排除採取各種方式,充分展現成都歷史文化的強大生機與活力。

蜀王府延伸閲讀

蜀王府面積宏大

蜀王府復原模型圖 蜀王府復原模型圖
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著名古蜀文化研究專家譚繼和曾介紹,蜀王府,即明代蜀王的府邸,位於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始建於1382年。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

蜀王府蜀文化風格

據介紹,蜀王府是北方方正、莊嚴式建築格局、南方自由市井式的棋盤街道格局以及魚脊型衚衕的少城格局這三者在一城的巧妙融合。三者協調,形成了二江環抱、三城(少城、蜀王府、龜城)相套、龜城走向的奇妙城市格局,全國獨特。這種兼容性,正體現了蜀文化的奇妙性。華西都市報記者羅琴 編輯:王敏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