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靈廟起義舊址

鎖定
百靈廟起義舊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月21日百靈廟起義發生地。 [2] 
百靈廟起義舊址包括百靈廟(廣福寺)和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兩部分。百靈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是內蒙古西部地區人民武裝抗日反對分裂的第一槍打響的舊址。百靈廟建築呈中軸線佈局,中軸線上依次有天王殿、朝克沁殿、卻日殿,殿前左為丹珠爾殿右為甘珠爾殿。朝克沁殿是整座寺廟建築的主體建築,造型獨特,在佛寺建築中獨樹一幟。1989年初,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建成。紀念碑坐東面西,通高25.8米,基座之上是抗日戰士“羣英圖”浮雕。整組浮雕表現出了抗日英雄奮勇向前的精神。百靈廟起義顯示了內蒙古地區人民的覺醒,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推行滿蒙政策、侵佔綏察地區的囂張氣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書寫了重要的一頁。百靈廟起義舊址見證了這一歷史事件,為達茂旗及周邊地區幹部羣眾開展黨性教育、紅色革命教育、戍邊國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活動場所,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4-6] 
2006年5月,百靈廟起義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百靈廟起義舊址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
所處時代
1936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912-5-03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百靈廟起義舊址歷史沿革

百靈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清康熙年間,諾內親王從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圖召請來第四世活佛阿卜幹拉布騰指導設計寺廟的規模和形制,制定了具體方案。廟址選定在巴圖哈拉嘎(漢意固關)一個叫烏力吉套海(漢意吉祥灣)的地方。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廟事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諾內酬款備料,次年正式破土動工,模仿歸化城席力圖小召的建築模式,採用京、藏兩種風格,用三年兩個月的時間,建成朝克沁獨宮。建好朝克沁獨宮後,諾內呈報朝廷,康熙皇帝贈送朱墨《甘珠爾經》,並賜名“廣福寺”。 [3] 
清光緒二年(1876年),百靈廟已有喇嘛1226名,等級分明、分工細緻、戒律森嚴,從高等級的錫熱喇嘛、大喇嘛到服勞役的崗尼爾、達日嘎、畢切齊,共有19種職務。 [6] 
民國元年(1912年)冬,外蒙古軍大舉進犯內蒙古地區,次年6月,中路軍侵入達爾罕貝勒旗,以百靈廟為根據地,厲兵秣馬,乘勢南進,直犯武川。同年7月,北洋軍陸軍第二十鎮第八十混成團開赴達爾罕貝勒旗,收復百靈廟。同年10月,陶克陶胡再次率外蒙古軍南犯,佔據百靈廟。北洋軍又調兵反擊,再次收復百靈廟。在這一過程中,百靈廟被焚燬廟宇殿堂6座,財物搶掠一空。民國四年(1915年)開始,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雲端旺楚克親王主持整修百靈廟,歷經14年而成。 [6]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月21日,在中共西蒙工委書記烏蘭夫的領導下,由雲繼先、朱實夫、雲蔚率領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保安隊千餘名愛國官兵,在百靈廟發動武裝暴動,打響了反抗日本侵略、反對分裂祖國的革命槍聲。當年底,中國軍隊在此擊斃日偽軍2000餘人。 [2]  [4] 
“文革”中,紅衞兵們拆殿堂、砸佛像、燒經卷,除朝克沁獨宮因被軍隊佔用為倉庫而倖免外,其餘建築毀於一旦。改革開放以後,修建恢復。 [3] 
1989年,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落成。 [2] 
2005年,紀念碑進行了大規模維修,並完成了周圍的綠化、亮化、水系、道路建設工程,使紀念碑更加雄偉、莊重。 [5] 

百靈廟起義舊址主要建築

綜述
百靈廟起義舊址包括百靈廟(廣福寺)和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兩部分。 [6] 
百靈廟
廣福寺
廣福寺(3張)
百靈廟是內蒙古西部地區人民武裝抗日反對分裂的第一槍打響的舊址,是歷史上的“百靈廟暴動”及“百靈廟大捷”的發生地。百靈廟位於達茂旗聯合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鎮,清廷賜名廣福寺,當地人俗稱“貝勒廟”,也叫烏力吉套海(吉祥灣)召廟羣。後依“人傑地靈,百靈相助”之意,改為“百靈”。百靈廟便成了廣福寺的代名詞。又因該寺建於巴圖哈拉嘎地方,蒙古族也稱它為“巴圖哈拉嘎廟”。 百靈廟現南北長約110米、東西長約54米,佔地面積約5940平方米,建築呈中軸線佈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有天王殿、朝克沁殿、卻日殿,殿前左為丹珠爾殿右為甘珠爾殿。
天王殿是一座歇山式建築,現為整座寺院的山門;卻日殿為藏式;丹珠爾殿和甘珠爾殿均為硬山式。朝克沁殿是整座寺廟建築的主體建築,造型獨特,在佛寺建築中獨樹一幟。它位於寺院中央,座北朝南,面闊22.8米、進深37.5米,為勾連達式、漢藏結合二層建築。由三座連體樓閣組成,由前向後逐級升起,最高處達30多米。頂部是典型的北京宮殿構造樣式,為歇山頂。大門門額高懸靛青大匾,二龍戲珠圖案作邊,左上角有康熙皇帝御印“康熙玉璽”,中間用滿、蒙、藏、漢四種貼金大字寫着“廣福寺”。大殿前為經堂,後為佛殿,牆壁上繪有金剛菩薩查格達爾、馬頭明王達木仁、千手千眼觀音江賴斯格、長壽佛阿尤喜的壁畫。東西兩面牆上繪有佛傳故事壁畫12幅。進入佛殿,佛台上塑有彌勒佛、釋迦牟尼佛、釋葉佛三尊造像。 [3]  [6-7] 
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
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 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
1989年初,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在女兒山頂修建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同年10月,紀念碑建成。紀念碑坐東面西,通高25.8米,正面闊1.2~1.5米,側面闊3.6~8米。基座用大理石構築,方形,正面蒙漢文書寫碑文。基座之上是抗日戰士“羣英圖”浮雕。起首一馬四蹄騰空、昂首向前,馬上戰士高舉戰刀,急前衝鋒;其後二馬並排疾馳,馬上戰士一平舉步槍、一策馬奔騰;再其後二步行戰士振臂高呼。整組浮雕表現出了抗日英雄奮勇向前的精神。浮雕之上是碑身,由一高一低兩塊並立的直立長方柱體構築,大理石鑲面。南北兩個碑面用蒙漢文鐫刻時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布赫同志的題詞“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題詞之上刻有黨徽。 [5]  [6] 

百靈廟起義舊址價值意義

百靈廟起義顯示了內蒙古地區人民的覺醒,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推行滿蒙政策、侵佔綏察地區的囂張氣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書寫了重要的一頁。百靈廟起義舊址見證了這一歷史事件,為達茂旗及周邊地區幹部羣眾開展黨性教育、紅色革命教育、戍邊國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活動場所,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4] 

百靈廟起義舊址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06年5月,百靈廟起義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百靈廟起義舊址旅遊信息

百靈廟起義舊址地理位置

百靈廟起義舊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 [2] 

百靈廟起義舊址交通信息

步行:自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人民政府步行前往百靈廟起義舊址,路程約920米,用時約1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