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里負米

鎖定
百里負米的故事,是説孔子的學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為人非常節儉。經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係,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孝敬父母。
作品名稱
百里負米
作品出處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
人    物
仲由
性    質
性至孝

百里負米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百里負米 百里負米

百里負米譯文

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去世後,(他做了大官,)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着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説:“即使我現在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如願以償呢?”

百里負米孔子讚揚

孔子讚揚説:“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説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百里負米 百里負米
有詩頌曰: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

百里負米故事評説

仲由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學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為人非常節儉。經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係,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
家裏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着米趕回家裏,奉養雙親。百里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也許現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兩次。可是一年四季經常如此,就極其不易。然而仲由卻甘之如飴。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揹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氣非常寒冷,仲由頂着鵝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腳被凍僵了,抱着米袋的雙手實在凍得不行,便停下來,放在嘴邊呵口氣,然後繼續趕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仲由都不停下來歇息一會,只為了能早點回家給父母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裏,寧願淋濕自己也不讓大雨淋到米袋;颳風就更不在話下。
如此的艱辛,持之以恆,實在是極其不容易。
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過世,他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對他很是禮遇。俸祿非常優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過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好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感嘆,哀傷父母早早過世。他是多麼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過這樣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負米往返百里之外奉養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
評説: 子路不僅是一個孝子,而且還是一個非常敬重老師的人,但他個性剛猛,比較急躁,所以孔子給他以特別的教誨。有一次子路將要出使他國,向孔子辭行,孔子就以五種禁誡之事贈予子路,為政時要注意:不強不達、不忠無親、不恭失禮、不信無復、不勞無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種禁誡來警示自己。
我們能孝敬父母、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地遞減。如果不能及時行孝,會徒留終身的遺憾。如果沒有辦法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你想要來報答親恩的時候,為時已晚。但願我們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孝養要及時,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

百里負米二十四孝故事集成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説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説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動標準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