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花公主

(京劇傳統劇目)

編輯 鎖定
《百花公主》,京劇傳統劇目。取材於明朝傳奇《百花記》。劇中《百花贈劍》《鳳凰山》等折均可獨立演出 [1] 
該劇目講述了單裕國久欲吞併安西未遂,派奸細海俊潛入安西刺探軍情。安西王愛才,封海俊為西府參軍。安西國公主百花才貌出眾,文武雙全,墜入情網,贈海俊定情劍私託終身。單裕國得到海俊的情報,進犯安西,百花公主掛帥出征,命海俊留守都城。海俊身份來歷不明,引起老臣巴蘭的懷疑,巴蘭勸百花勿委海俊重任,公主囿於情愛,怒將巴蘭貶守邊關。海俊裏應外合,殺死安西王,攻陷都城。百花公主兵敗皇陵海俊追至誘降。百花奪回定情劍,親手殺死海俊並自刎而死 [1] 
概述圖為儲金鵬飾海俊(左),李世芳飾百花公主 [1] 
中文名
百花公主
類    型
京劇傳統劇目
取    材
明朝傳奇《百花記》
主要角色
海俊
百花公主

百花公主劇情簡介

編輯
元時,安西王阿難答出鎮浙西。其正妃久薨,遺有一女,名百花烏珍,慧而美,嫺於軍旅。偏妃八卜叉性讒忌,彼此不和。安西宮中有內侍巴辣鐵頭,性狡而悍,勾結右丞相阿忽台與安西王謀逆。左丞相鐵大迭兒旋有所聞,以伯顏為督帥,出鎮蘇州,遏其亂萌。秀水鄒化,文武全才。妻江氏,字幼雲,亦嫺武技。幼雲之弟六雲亦習韜略。及伯顏鎮蘇州。六雲往見鄒化同往投效。預定六雲先行,鄒化繼往。不意幼雲歸寧,路逢百花畋獵,竟被遮留,並以安西王密謀相告。幼雲乃改名江花右,密書安西王反跡於衣襟,潛寄鄒化,使謁伯顏。時六雲已任浙江按察使,得訊,易名海俊,微服往投安西,被任為參軍。巴辣鐵頭姤之,醉以酒,扶入百花宮中,欲假百花之手殺之。幸為江花右所見,知為己弟,囑令伏於案下。及百花至,瞥見海俊,掣劍斫之,花右急以身護。百花見海俊,不禁鍾情。又恨巴辣之計,遂釋海俊出,並將雙股劍之一贈之,以訂終身。巴辣鐵頭聞訊,大懼,入宮見八卜叉,並對海俊加以拷問。江花右急報百花,百花趕至救海俊去。八卜叉俟安西王來,譖之不已。時伯顏、鄒化已發兵來攻,百花掛帥,登台點將,借箭未造齊為由,縛斬巴辣於纛下,留海俊守城,親自領兵拒敵。海俊帶劍入宮,威脅安西王投降。百花與鄒化交戰失利,退守百花谷。鄒化追至,百花倉皇應戰,單騎奔返嘉興,喘息未定,遽為左右所縛。蓋安西王痛恨母女僨事,且疑其與海俊同謀,復受八卜叉唆使,欲先殺女而後歸降。百花掙扎綁繩方斷,既聞系父命,乃請賜劍,痛哭亡母,然後自刎。安西王亦畏罪死。大兵入嘉興,海俊聞此噩耗,手刃八卜叉,以報百花,葬以嫡妻之禮,併為之請旌 [2] 

百花公主作品選段

編輯
選段:聰明的海俊多乖巧
劇中人:百花公主
【南梆子】聰明的海俊多乖巧,倒叫我如花貌帶上紅潮。
一見傾心他即曉,三生盟願定今宵。
啊,海生啊!自古道兩同心心是好,又何必似影隨形難以分拋。
哎呀,海生啊,但願得大功成煙塵掃,玉成了我共你【回龍】喜結鸞交。
上海京劇院建院50週年新創劇目優秀唱段演唱會,史依弘飾百花公主 [1] 
選段:勸公主你不必嬌羞飾掩
劇中人:海俊、百花公主
海俊:【南梆子】勸公主你不必嬌羞飾掩,有什麼衷腸話你快對我言。我海俊變犬馬均聽尊便。
百花公主:怕只怕你是個無義的兒女兒男。連理枝比翼鳥都成夢幻,好恩情一霎時蜜語花言。並身影跪埃塵蒼天可鑑,花長好開並蒂似月長圓。
【流水】月裏嫦娥真可慘,冷冷清清碧雲邊。翠袖生寒誰是伴,天下的人情總一般。
【導板】快意風雲鞍馬驟,【原板】整裝含笑配吳鈎,旌旗——旌旗掩映誇臻首,刀戟——刀戟森嚴耀鳳眸,今日——今日初懸龍虎綬,登台拜帥賽封侯。
【慢板】領人馬出嘉興軍威浩蕩,江花佑做先鋒會陣沙場。看天街月色寒斜照虎帳,腥鳳起卷殺聲入耳淒涼。
1947年大中華唱片,穎若館主飾海俊、李薔華飾百花公主 [1] 

百花公主演出代表

編輯
劇中人
扮演者
角色行當
百花公主
程硯秋、李玉茹、史依弘
花衫
海俊
孫正陽
小生 [1] 

百花公主戲曲表現

編輯
創作歷程
《百花公主》為花衫重頭戲,唱做並重。最初由景孤血編劇,宋德珠演出,海俊為正面人物。後翁偶虹曾改編,易名《女兒心》,以百花與海俊終成佳偶結局。後演法為李玉茹編演於20世紀60年代的演出本;20世紀80年代,胡芝風亦有演出本,與李本相同 [1]  。《曲海總目提要》雲:“其情跡多系空中樓閣。以百花點將為關目攢簇處,故曰《百花記》。”《百花記》結尾,六雲與百花婚配為夫婦,與京劇本不同。劇中鐵木迭兒、伯顏,皆實有其人,《元史》有傳 [2] 
唱做並重
《百花公主》為花衫重頭戲,唱做並重。該劇目吸取了長靠武生的許多技巧,使所飾人物的形象更為豐滿完整。例如在表演百花公主聽到國破父亡消息後的一節戲,百花扎着靠摔了3 個“硬殭屍”,並且將淨行用的“硬搶背”也吸收到該節的表演裏,表達了百花公主的震驚和悲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