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花井

鎖定
安徽省合肥市壽春路與阜陽路交口東側,百花井巷百花井巷南起壽春路,北轉西至榮事達大道(原北至市政府宿舍)。百花井相傳為五代吳王楊行密女兒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這條巷子也因井而得名。現已被填平。
中文名
百花井
外文名
Baihua Well
位    置
壽春路與阜陽路交口東側
簡    介
廬州歷史文化
歷史變遷
1100 多年前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井面積
約3.14平方米
建造時間
唐朝末期
所屬城市
安徽省合肥市
所屬國家
中國

目錄

百花井建築介紹

百花井巷,一條多麼充滿詩意的古巷名。記者採訪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這口著名
的井。經人指點,終於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古井已被厚厚的水泥蓋子封死,然後用青石圈起一個假設的井沿,在半徑約一米的範圍內用磚又把井圈了起來。然而,在廬州歷史文化中,百花井的悠久完全可以與逍遙津三孝口等文化古蹟並列。《合肥地名錄》中雲:百花井相傳為五代吳王楊行密孫女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這條巷子因井而得名。1987年舊城改造時填平了這口井。歷史變遷
時光倒回1100 多年前,黃巢農民起義軍經過合肥,合肥人楊行密應召入伍,後來,被大唐軍隊俘獲,卻改變了此生的命運。楊行密為人寬厚仁信,且有智謀。《新五代史》稱讚他:“ 寬仁雅信,能得士心。”《十國春秋》推許他:“寬簡有智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共苦。”在軍事鬥爭中不斷取得勝利後,楊行密被唐昭宗封為“吳王”,成為一名唐朝的藩王,是合肥歷史上第一位王侯。吳國地處江淮,疆域包含今天的江蘇和安徽中、北部一帶。楊行密獎勵農耕,鼓勵桑織,百姓安居樂業,市面日漸繁榮。他還兩次率軍擊敗了後梁的入侵,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千里江淮出現了繁華景象。
百花井巷 百花井巷
905 年,楊行密去世,一抔黃土掩去的不只是他的生命,也掩去了這位吳王生前的輝煌。楊行密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千年,他的遺物遺蹟今已難尋。楊行密在大蜀山上建造的行宮,如今只存草叢泥土中的斷磚碎瓦。他在大府第(後稱大夫第,今蒙城路西側省郵電局宿舍)建有府第,他的墳塋在今合肥市北40公里的吳山鎮(屬長豐縣),那裏現在成了“合肥十景”之一的“吳王遺蹤”。百花公主
《合肥地名錄》中雲:百花井相傳為五代吳王楊行密女兒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這條巷子因井而得名。在合肥的歷史文化中,百花井的悠久完全可以與逍遙津、三孝口等文化古蹟並列。傳説中,楊行密的女兒叫百花公主,當年楊行密發跡後,她不願住在吳山鄉下,於是在外征戰的父親便為女兒在合肥城內建了新宅。在百花公主府第的院中,有一口老井,井水清澈,冬暖夏涼,且不論旱澇常年保持充足的水源。而百花公主每日必以井水為鏡、臨井化妝的美妙傳説更是代代相傳。百花公主在城內住過的花園叫花園巷,百花公主梳洗打扮用過的水井自然叫百花井,因井而得名的百花井地名沿用至今。百花公主影響了合肥一千年。
1979 年,在打通阜陽路過程中,在百花井附近,發現一宋代金飾窖藏,該窖藏的發現不僅印證了有關百花井“百花公主”的傳説,而且該窖藏內出土的重達好幾百克的金釵和金鋌(貨幣的一種),都成為了國家一級文物。
百花井水稀飯香
尋訪“百花公主”是一個極其寒冷的早晨,從壽春路上轉進路牌上標註的“ 百花井巷”以後,時間彷彿停滯了,身後的車輪世界變得越來越模糊,離我越來越遠。
百花井
百花井(4張)
以前百花井的範圍很小,指的就是這口井。不像現在,已經擴大到這一整片地方。百花井是一口老井,至少有幾百年的歷史,井壁被井繩上上下下來回摩擦出來的凹陷足足有手腕那麼粗。可想而知它的年代了!井的四周是青石板鋪成的,大約有五米寬,老百姓在那裏排隊用水,洗菜,洗衣服。
據當地老人回憶,百花井巷外的壽春路在文革時曾被定名向陽路,後來又改名為柳陌巷,70 年代改造時改為壽春路。他還記得70 年代時,百花井巷口有個向陽路糧站,旁邊還有個賣自來水的商店,一桶水一分錢,大概50斤,家家户户都要在那裏買水吃用。“百花井裏的水煮稀飯好吃,但是喝起來畢竟有些鹹。”
“百花井的水煮出來的稀飯好吃”聞名於合肥,遠遠近近的居民都來百花井挑水回家煮稀飯。直到1987 年,隨着舊城改造,百花井一帶的平房都被拆除了,百花井終被填平掩埋在樓房之下。

百花井結束語

廬州古街巷彷彿在訴説着我們這個城市的過去,追尋它們的過程,就是重新翻看歷史的過程。然而,我們遺憾地發現,隨着歷史的演變,有許多小街巷已經不復存在,只在市志上留下一個寂寞的名字。 [1] 
參考資料
  • 1.    《合肥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