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泉藥會

鎖定
百泉藥會是新鄉市的傳統民俗文化。百泉背倚叢山峻嶺,俯臨碧波清流,百眼清泉串串噴珠跳玉,彙集成湖,緩緩南流,遂成衞河。隋大業年間(公元605年)世人為敬祀衞河神靈,在湖北岸修建了“衞源廟”。廟成始祭,人多成會。
2006年10月,百泉藥會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中文名
百泉藥會
遺產編號
Ⅹ-1
遺產類別
民俗
申報日期
2006

百泉藥會基本簡介

文化遺產名稱:百泉藥會
所屬地區: 河南· 新鄉 · 輝縣市
申報人/申報單位:新鄉市輝縣市
遺產級別: 省
輝縣市地處太行山脈,全市70%為山區和丘陵,獨特的地理地貌和氣候條件,適合多種藥材生長,中藥材資源極其豐富,共有中藥材品種1017種,柴胡丹蔘桔梗連翹山楂黃芩等藥材產量豐富,素有“天然藥庫”之稱。 [2] 

百泉藥會藥會起源

唐高宗李治時期(公元659-683年),提倡廟會,四月初八遂成了百泉的定期廟會。屆時,名商大賈慕名而來,逐漸形成了以藥材為主的全國性商品流轉市場。
百泉藥材交流大會是從隋朝大業年間的廟會演變而來,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式形成以藥材為主的定期商品流轉市場。距今已有600餘載,素享“春暖花開到百泉,不到百泉藥不全”之盛譽。

百泉藥會歷史記載

據蘇門山石刻記載:“明洪武八年,御祭於四月朔八日,令起大會”。藥材交易日漸增加,規模逐漸擴大。1718年,藥商捐幣在蘇門山下修建了藥王廟,供奉藥王三真人,即神農氏、長桑君、孫思邈。大會規模更甚,據藥志記,歷史上國內同南禹北祁齊名,國外同英國的威斯他州·斯探索立奇(STURIDGE)類同。全國藥材大宗上會,各地商賈購進賣出,調劑餘缺,互通有無,一年一度,盛況空前,遂有“春暖花開到百泉,不到百泉藥不全”的盛譽。

百泉藥會發展歷程

1980年,國家有關部門將百泉藥交會列為全國三大藥會十大藥市之一;1991年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性藥交會;2000年和2001年百泉藥交會先後爭取了中國百泉保健品博覽會和中原(百泉)醫療器械博覽會的舉辦權,進一步增加了百泉藥交會的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百泉藥交會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台藥商4000多個單位,3萬多名客商雲集百泉。這是百泉藥交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國內醫藥界不少知名人士感慨道:“只有在這裏,才真正看到中國商品經濟的大潮。初次與會的美國、南朝鮮等國家地區的藥界人士十分驚訝:地處內陸的河南省輝縣市,竟有這樣大規模的藥交盛會,了不起!
1990年輝縣市委市政府投資3500萬元在百泉建成佔地67000平方米的藥材交易市場--百泉藥都,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內設展館400餘間,攤位4000餘個,可供數萬人同場交易。
2001年,投資580萬元建成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的高標準會展中心,可布展200餘個國際標準展位,使交易水準得到了全新的提高。藥交會盛況年復一年,每年四月,四方輻輳,藥商雲集,百泉藥都成了藥的世界,人的海洋。 [3] 

百泉藥會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輝縣市文化館獲得百泉藥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4] 

百泉藥會詞條圖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