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

鎖定
2013年1月19日,百度CEO李彥宏在2012年年會上提出,2013年百度將建立初期專注於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的研究院,並命名為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簡稱IDL)。
中文名
深度學習
外文名
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
提出時間
2013年1月19日
成立背景
百度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第一個把Deep Learning提到核心技術創新地位的企業。在李彥宏的眼中,百度IDL的目標是成為“AT&T-Bell labs,Xerox PARC這樣的一流的研究機構”。
升級為百度研究院(Baidu Research)
2014年4月,百度成立了大數據實驗室(BDL),同年5月又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SVAIL),深度學習研究院改為深度學習實驗室(將沿用“IDL”的名稱),與此同時,百度研究院(Baidu Research)也正式組建,研究院包括上述三個實驗室,即IDL、BDL和SVAIL。
2017年3月,百度明確把人工智能作為公司發展戰略,整合AI核心技術,成立AI技術平台體系(AIG),任命副總裁王海峯為總負責人,推動研發領先的AI核心技術,對內賦能重要業務,對外繁榮技術生態,加速AI商業化落地。AIG總負責人王海峯兼任研究院院長,並明確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前瞻基礎研究,佈局百度人工智能未來發展方向,服務百度作為人工智能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
2018年1月18日,百度研究院在硅谷召開全員大會,宣佈百度研究院再次升級,由原來的三個實驗室增加為五個實驗室,宣佈設立商業智能實驗室(Business Intelligence Lab,BIL)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oboticsand Autonomous Driving Lab,RAL),同時Kenneth Ward Church、浣軍、熊輝等世界級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加盟百度研究院。
2018年11月13日,百度研究院在美國硅谷召開會議,宣佈百度研究院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並宣佈在2018年陸續迎來9位世界級科學家加盟。當天,百度研究院院長王海峯領銜的百度研究院顧問委員會和核心科學家亮相百度美國辦公室。 [1-2] 
百度研究院已擁有7個實驗室和一個顧問委員會,7個實驗室分別是:大數據實驗室(Big Data Lab,BDL)、商業智能實驗室(Business Intelligence Lab,BIL)、認知計算實驗室(Cognitive Computing Lab,CCL)、量子計算研究所(Institute for Quantum Computing,IQC)、深度學習實驗室(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IDL)、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obotic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Lab,RAL)、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Silicon Valle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SVAIL)。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