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年演藝變遷

鎖定
《百年演藝變遷》是2002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文名
百年演藝變遷
作    者
孫晉雲 [1] 
出版社
江蘇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年1月1日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4412950

百年演藝變遷內容簡介

《百年演藝變遷》包括:蘭兒和曲兒;皇帝老兒與板鼓老兒;京劇科班;和尚與話劇;汪笑儂與《二十世紀大舞台》等內容。目錄: 第一章開台鑼鼓(1900-1911)第二章星光燦爛(1912-1949)第三章崢嶸歲月(1949-1976)第四章流... [1] 

百年演藝變遷媒體評論

後記
我出生在一個文藝的世家之中,我的父親王者和母親梁虹,從青年時代便投身於演藝事業,並在表演方面有自己的見解和表演風格。而他們所在的中國戲劇學會,是曹禺、戴涯等大藝術家一手締造出來的,曾在中國早期話劇舞台上人放異彩。20世紀的演藝的變遷,和我的家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用寫意和白描的手法,汜錄下一個世紀演藝的變遷。然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算“滿紙荒唐言”,想必讀者也能細細體會到筆者的“一把辛酸淚”。
想寫此書是為了了卻我的一樁心願。常言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但人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今天各種各樣的藝術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一些出版機構,只要能賺錢,就想方設法出工具書,不管什麼人,只要出錢就給他上大詞典,於是,黃鐘譭棄,瓦釜雷鳴。
像我父親一輩的老演員們的悲劇,在於“八字不好”,從舊社會過來,在解放後的歷次運動中,都要籮籮篩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改革開放時代來到時,他們的歲數和身體都不濟了,永遠的紅舞鞋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命運。演藝界的新生代趕上好時代,或能一夜之間成為
大腕,變成國際影星;或能“抓革命,促生產”,做生意、拍戲兩不誤,大把大把掙“銀子”;而胡世淼的電話,還是劉曉慶的慷慨解囊。難怪有人對漢武帝時的飛將軍李廣憤憤不平地説:“有你這樣的本領,要碰上漢高祖那樣的時代,封個萬户侯也不算什麼。”的確,像趙丹、金山、石揮那樣的百年也沒幾個的大藝術家,生不逢寸,只能“馮唐易老”。本書記錄了20世紀演藝的變遷,也記錄了幾代演藝人的命運和抗爭。遺憾的是篇幅問題,只能蜻蜓點水地談些皮毛。
感謝老藝術家丁尼、李恩琪、陳錚、石港對我的大力支持,很多史料是從他們那裏“搶救”出來的。否則活躍在三四十年代的著名文藝團體中國戲劇學會的歷史就可能湮沒不彰。我還要感謝戴涯的女兒戴淑君,她為我提供了戴涯的史料和劇照,使我們能從一個側面瞭解老一輩藝術家創業的艱辛和遭遇的不辛。我尤其要感謝80歲的石港先生,他不但寄給我珍藏多年的照片和資料,還親自撰寫鮮為人知的回憶文章,令本書增色。
但是,所有的一切,離開江蘇美術出版社的社長高雲、總編朱成梁的鼎立支持,以及本叢書的策劃者之一、本叢書的責任編輯孫建軍先生凝聚在其中的心血,書是出不來的。在此一併鳴謝!
王曉華

百年演藝變遷目錄

第一章 開台鑼鼓(1900-—1911)
一、蘭兒和曲兒
二、皇帝老兒與板鼓老兒
三、京劇科班
四、和尚與話劇
五、汪笑儂與《二十世紀大舞台
六、王鐘聲和“一趕三”
七、“老佛爺”禁電影
第二章 星光燦爛(1912—1949)
一、“此曲只應天上有”
二、四大公子與名票
三、四大名旦
四、文明戲的中興
五、不死之鳥
六、耀眼的明星
七、隕落的明星
八、胡蝶翩翩
九、陰盛陽衰
十、月光下的夢華
十一、樊粹庭和豫劇
十二、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十三、中劇的輝煌
十四、“太陽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邊”
第三章 崢嶸歲月(1949一1976)
一、從秧歌劇到新歌劇
二、大風起兮雲飛揚
四、話劇的繁榮
五、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六、八億人民八個戲
七、露天電影院
第四章 流光溢彩(1977—2000)
一、夢醒時分
二、永遠的“紅舞鞋”
三、走穴與大腕
四、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
五、象牙塔中的話劇
六、豫劇回孃家
七、永遠美麗的姑娘
八、京劇還姓京
九、江上數峯青(尾聲)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