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子圖

(明代緙絲藝術 《百子圖》)

鎖定
百子圖,明代緙絲作品。
中文名
百子圖
創作年代
明代
一種畫着眾多小孩,祈求多子多孫的畫。楊緋楨《六宮戲嬰圖》詩:“百子圖開翠屏底,戲弄碰扭未生齒。”宋代辛棄疾《稼軒詞·鷓鴣天·祝良顯家牡丹一本百朵》:“恰如翠幙高堂上,來看紅衫百子圖。”
明代緙絲藝術瑰寶 《百子圖》,高210釐米,寬170釐米,是一幅大型緙絲作品。遺憾的是,在經歷了400餘年的時光更迭後,這幅藝術珍品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破損區域達50餘處……
陳文正在對百子圖絲線經緯密度進行科學測量 陳文正在對百子圖絲線經緯密度進行科學測量
《百子圖》高210釐米,寬170釐米,是一幅大型緙絲作品。畫面上有100位栩栩如生的童子,他們或顰或喜,或博弈撫琴,或玩耍談天,形態各異,生動傳神,中間還輔之葫蘆、牡丹、仙鶴、麒麟等喻意吉祥的吉物珍禽,體現了古代緙絲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遺憾的是,在經歷了400餘年的時光更迭後,這幅藝術珍品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破損區域達50餘處,每個區域內又有數量不一的不規則小洞。藏家曾遍訪名家修復此作,但無論是傳統裝裱還是織補,都無法完美體現這幅古代精品的藝術價值,曾經歷時十五個月成功修復明代緙絲《羣仙祝壽圖》的陳文便成為了這項工作當仁不讓的人選。
歷經1年9個月的修復工作,蘇州市禎彩堂的緙絲藝術家們18日完成了明代緙絲藝術瑰寶《百子圖》大修工作。在修復400多處破損後,這幅原本接近於一塊“破布”的珍品終於再現100個童子栩栩如生的風采。
《百子圖》高210釐米、寬170釐米,是一幅明代大型緙絲作品。在經歷了400多年後,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禎彩堂的藝術家們原本計劃只花1年時間完成修復,卻終因破損嚴重,修復難度大而延期完成。
“原圖炭化得非常嚴重,有的地方只破了一小塊,但因為絲線牽引着一大塊區域,周圍也必須加固。”禎彩堂的陳文從事緙絲行業20餘年,據她介紹,《百子圖》剛拿過來的時候接近於一塊破布,所有黑色部分幾乎都出了問題,而黑色又基本貫穿了整幅圖,導致修復的工作量遠超前期估計。
陳文介紹,在修補缺損部分時,補上去的部分要與原圖完全對接,經緯線要完全一致,新線的質地、大小、顏色和新舊都要與原圖相吻合,確保質感不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