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合村

(北京市昌平區延壽鎮下轄村)

鎖定
百合村,北京市昌平區延壽鎮下轄村。 [1] 
百合村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延壽鎮天山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村,規劃面積達10.2平方公里,位於北京天安門正北方的百里中軸線上,自然環境優美。
中文名
百合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北京昌平區延壽鎮
面    積
10.2 km²

百合村民俗百合

百合村,村域面積10.2平方公里,位於北京天安門正北方的中軸線上,東距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4公里,南距小湯山科技示範園20公里,西距銀山塔林8公里。公交路線:牡丹園乘949沿安泗路即可到達下莊百合村。自駕車路線:北四環方向望和橋上京承高速,高速酸棗嶺橋下高速上北六環(西向),北六環小湯山橋下六環向北上安四路,安四路一直進山大約海拔200米左右,丁字路口右向進入桃下路,前行到達百合村。
百合村 百合村
百合村地處山區,周圍羣峯連綿,松林遍佈,果樹成蔭,清澈見底的小溪環村而過。村裏空氣清新,安逸恬靜。村主要自然景觀有京北大佛、卧龍山、虎頭山、九連駝、蛤蟆嘴、廟石、轎子石、月亮石等,新建的文竹書院和普門寺也為村裏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藴。
百合村 百合村
百合村一年四季風景秀美。花季時,野花盛開,十里飄香;繽紛秋季的來臨,帶給人們爽朗、飽滿清新的感覺;飄雪的冬季,度假區披上了上天送給的銀裝,便添了幾分冷峻、俏麗。百合民俗村果產豐富。其盛產馳名中外的“燕山板栗”、核桃等名優乾果,山間盆地生產着豐富的農副產品和各色的山野菜,是得天獨厚的綠色食品基地,更是旅遊、觀光、休閒、採摘、度假的選擇地。在百合村,吃農家飯、交農家友、享農家樂的民俗活動,讓遊客飽覽迷人的風光之餘,親身點篝火、跳舞、扭秧歌、體驗更具特色的農家生活。 百合村的觀光采摘品種有:板栗、核桃、紅果、銀白杏、李子、沙果等。五月有銀山櫻桃節;六月採摘銀白杏;七月李子;八月棗;九月核桃大板慄;十月柿子、紅果節;水上垂釣白草魚。
這裏民情醇厚朴實,熱情好客,遊客在飽覽迷人的風光之餘,可以吃農家飯、交農家友、享農家樂,親身點篝火、跳舞、扭身歌,體驗更具特色的農家生活。村裏有1200畝的觀光采摘園供遊客採摘,其品種有:板栗、核桃、鮮棗、食用百合、柿子、紅果、李子、沙果等各種乾鮮果品。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村民們的生活質量日益提高,娛樂方式也變得多起來,農忙的時候忙着種收農作物,農閒的時候休息,每天晚上遛遛彎,扭 秧歌,跳廣場舞,或是看看電視電影,煩惱的事情也非常少,家庭和睦,非常幸福。

百合村書香百合

文竹書院坐落於百合村,由隱居於此二十年的趙文竹先生創辦。
趙文竹早年為事業奮鬥,以畫家為業,甚至還辦過廠,直到年近四十不惑之年時,卻發現自己其實還很迷惑,於是毅然停筆歇畫,遠離名利,隱居燕山,不問世事,在放下一切、超然物外之後,沒有了立場,更不受慾望牽制,回過頭來卻發現身處事外之際,事事都看得清晰明確。
趙文竹居士隨性創作,筆隨心走,著有《文竹禪藝叢書》共二十餘部,此外還有《二十四首居士歌圖》、《沒有角色的人》、《人生十二悟》等書畫作品。

百合村紅色百合

在參觀百合村新建的村史博物館時,可以發現百合村的抗戰歷史和黨建歷史都非常的悠久。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百合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利用村中的險峻地勢條件,發揮羣眾的集體力量,同仇敵愾,譜寫了一幕幕蕩氣迴腸的挑戰序曲。表現了百合地區人民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更加激勵新時期的年輕人向革命先輩們學習的熱情。
1940年初,再次開闢平北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5日建立昌(平)延(慶)聯合縣抗日民主政權,百合村隸屬昌延聯合縣,由於地處昌平、懷柔、順義的交界處,再加上地勢高,便於隱藏,因此成為平北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晉察冀軍區熱西司令部的供給處、軍需處、衞生處、修械所等曾在這個地方駐紮。灤(平)昌(平)懷(柔)聯合縣的領導經常在此開展工作。
地處百合村西邊的湖門村當時建有日偽軍的炮樓。為切斷日軍的通訊聯絡,1944年上莊地區的民兵,砍倒了位於百合村西邊的上莊西梁至湖門10華里的電線杆並割了電線,為了防止敵人報復,民兵們就在湖門村東口埋上地雷,只要敵人一出來,就會踏響地雷。
百合村黨支部成立於1943年,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李宗正,現任黨支部書記焦寶金,全村現有黨員65人。黨支部成立初期,正逢抗戰的烽火在中華大地熊熊燃燒,百合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積極發動當地羣眾參軍抗敵,帶領老百姓為八路軍做軍鞋、為傷病員抬擔架,全力支援前線,為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進入新時期,在延壽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百合村黨支部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團結和帶領全村黨員羣眾,緊緊圍繞生態涵養的功能定位,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創新基層管理,強化惠民服務,改善村民生活,加強環境治理,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建設生活富裕、生產發展、生態和諧的新百合。百合村黨支部還堅持深入調研,探索農村發展新思路。通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羣眾的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倡導文明新風。
如今,百合村黨支部正以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契機,努力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為把百合村建設成為“村容村貌整潔靚麗、村民生活富裕安康、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的文明生態富裕村而不懈努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