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百(拼音:bǎi)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9]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百”從甲骨文以來就用作數詞,表示十個十。又引申為百倍。“百”也表示數目多,後引申為所有的、眾多的。 [18] 
“百”在古代讀入聲,今讀bǎi,不讀bó。百色(地名,在廣西)舊讀bósè,今讀bǎisè。 [10]  [12] 
中文名
拼    音
bǎi
部    首
一、白 [11] 
五    筆
DJF [1] 
倉    頡
MA [1] 
鄭    碼
ANK [1] 
筆    順
橫—撇—豎—橫折—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0389) [2]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3] 
異體字
𦣻
注音字母
ㄅㄞˇ
統一碼
767E [1] 
GBK編碼
B0D9
總筆畫數
1+5、5+1(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1060₂ [1] 
造字法
指事字(存疑)
字形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4]
“百”字的構造學界尚無一致見解。“百”字,甲骨文作圖1,或省去上方一橫作圖A。金文形體與甲骨文基本一致,個別字形在上方再加一短橫(如圖4)。春秋金文在此基礎上有小的變動(圖5)。戰國時主流結構承襲西周春秋的寫法(圖6)。非主流結構勢頭強盛,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下方類似於“白”字的構件內又加一筆作圖8,這一字形便是《説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圖9”;二是倒書作“全”字形(如圖11、圖12)。隸書則在小篆的基礎上將曲筆變直、變折,將中間“人”字形變為了一撇和一橫。 [17]  [4] 
許慎《説文解字》中説:“百,十十也。從一從白。數。十百為一貫。相章也。”在這一段説解中可以解到,許慎多少認為“百”字是一個數詞的書面形式,它的結構又與“白”字依稀相關,是“一”字下面加一個“”字。其實他是僅僅憑藉小篆的形體來説解文字的結構,是否合於事實,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察。至於末了説的“十百為一貫”,恐怕在甲骨時代記錄貨幣的體系中還不曾具備。
也許是多少受了許慎觀點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的“百”字是一個錢袋的象形。由於不太瞭解甲骨時代的錢袋長什麼樣,所以,這一説法還有待去尋找更多的證據。
也有學者認為甲骨文的“百”是古代貨幣“貝”的象形。這一説法,暫時也還找不到充分的佐證,儘管甲骨文的“百”的確很像貝形。
其實,許慎所言“百”字“從一白”的説法倒是有一定合理性。因為這個“百”字,在甲骨文中既有作“圖1”的,又有作“圖A”的,而前者恰恰是在後者的字形上加上了一個“一”字。而甲骨文的“白”字寫作“圖B”,與甲骨文“百”相比,僅僅是在字之間少了一個斜折形的符號而已。因此,有較多的學者相信:“百”字是“白”字的假借,而為了把“百”義與“白”義區別開來,在其中加上了一個折線符號。而這個説法的一個佐證,就是於省吾先生指出的:甲骨文中還有把“白”直接借為“百”的例子,如以“三白羌”來表示三百個羌人。
馬敍倫先生還為這種説法增加了一個佐證。他指出:甲骨文裏上百的數字往往用“合書”寫法,如在〔圖1〕字上方加上一橫成為“二百”,還有“五百”“六百”都這樣做,可見這個“百”字的確是“一”在“白”上加一短橫而造成。其實郭沫若先生也早就指出過:“十之倍數古文多合書。”他還舉了“五十”之類的例子。
其實,如果向問題的深處去想,那麼,還有一個情況值得考慮:“一百”這個數過大,人們不可能畫上一百筆來表示“百”。在這種情況下,顯然人們只可能用兩種手段來記錄這個“百”——不是找一個與它具有意義上關係的字,就是找一個與它在發音上相近的造字。使用甲骨文字的人選擇了後一種方法,用一個與“百”音同或音近的字“白”來記錄“百”這個詞。
在古代,數詞往往都具有泛指、概指的含義,“百”也不例外,例如《孫子·謀攻》中所説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裏的“百戰”是泛指很多次戰爭,而不是具體的一百次。此外還有“百聞不如一見”,這個“百”也是泛指次數多。“百”還可以表示“百倍”,這大概來自於它是十個十,即十的十倍的引申,例如《禮記·中庸》中就説:“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是説別人花一倍的工夫能學到的,自己要花百倍的工夫才能學到。 [17]  [18]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ǎi
數詞
十的十倍
hundred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百日;百天
表示眾多
numerous
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唐·韓愈《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名詞
(Bǎi)姓氏用字



副詞
所有;一切;凡
all
《詩經‧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吾知徐公百不憂,積善袞袞生公侯。”
百川歸海
動詞
增為百倍。

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三國魏·吳質《答魏太子箋》:“雖年齊蕭王,才實百之。”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四】【白部】博陌切(bǎi)
百,十十也。從一白。數,十百為一貫。相章也。
𦣻,古文百從自。
【註釋】①貫:量詞。古代行用有孔銅錢時,每千錢為一貫,貫即串。 [14] 

説文解字注

“十十也。從一白。 ”注:博陌切,五部。
“數。 十十為一百。百,白也。 ”注:白,告白也。此説從白之意。數長於百。可以詞言白人也。各本脱此八字,依《韻會》補。
“十百為一貫,貫章也。” 注:此類舉之。百、白疊韻。貫、章雙聲。章,明也。數大於千,盈貫章明也。各本下貫譌“相”。依《韻會》正。
“古文百。 ”注:自白同。 [16] 

廣韻

博陌切,入陌幫 ‖ 白聲鐸部(bǎi)
百,數名,又姓,秦有大夫百里奚。 [13]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白部】 百
古文: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博陌切,音伯。《説文》:十十也。從一白。數十十為一百。百,白也。十百為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曆志》: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
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為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於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並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注:言每跳皆勉力為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注:五百字,本為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即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葉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葉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飲,對花空嘆息。 [1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1]

書寫提示

“一”寬“白”窄。“一”,居上居中。“白”,短撇從豎中線起筆;“日”居下居中,㇕(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上側。 [11]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7]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ăk
王力系統
p
eak
董同龢系統
p
uăk
周法高系統
p
rwak
李方桂系統
p
rak
西漢



東漢





rak


r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riw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riw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riwe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p
ɐk
王力系統

p
ɐk
董同龢系統

p
ɐk
周法高系統

p
ak
李方桂系統

p
ɐk
陳新雄系統
p
a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8]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全清
博陌切
pɐk
集韻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全清
博陌切
pak
禮部韻略

入聲





愽陌切


入聲





莫白切

增韻

入聲





博陌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開口呼

全清

pa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葉擺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次濁
莫白切
mək/miək/muək/myə

入聲
七陌


全清
博陌切
pək/ piək/puək/py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三十二彭棒硬額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8]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8]
  • 2.    《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二級字表、三級字表)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引用日期2018-12-27]
  • 3.    十一陌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27]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91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28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0:2829
  • 7.    “百”的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8]
  • 8.    “百”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8]
  • 9.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0-12]
  • 10.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16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8
  • 12.    百色市基本情況 - 基本情況  .廣西百色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10-12]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10
  • 14.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83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741
  • 16.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507
  • 17.    王元鹿著.漢字中的符號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55-59
  • 18.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