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龍王廟

(安徽省合肥市廟宇)

鎖定
合肥白龍王廟為合肥地區最古老的道教宮觀之一,現位於合肥市經開區宿松路與雲海路交叉口。合肥白龍王廟具體建立時間已無法考證,但據民國五年胡氏五修宗譜記載,元末明初有一支胡氏先祖遷至白龍王廟西南處定居併購置田地與白龍王廟相鄰,此時白龍王廟已存在二百多年之久,據此文檔推算以及走訪當地民間老百姓得知,白龍王廟應始建於宋朝徽宗年間。因歷史原因原廟已被拆除,現廟於2014年開始復建,於2017年底復建初步工作完成,在當地政府、廣大善信和當地百姓及合肥市道教協會的關心支持下,已正式對外開放。
中文名
白龍王廟
外文名
The King of White Loong Temple
位    置
合肥經開區宿松路與雲海路交叉口
佔地面積
4500㎡
建築面積
1200㎡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首建時間
北宋
主要宗教
道教

白龍王廟傳説

據傳説在北宋朝廬州南(今合肥市南)四十井有一村婦在雨後偶見淺水中有一白色泥鰍,感覺新奇,隨即將其帶回家中飼養,後被一修行人路過此地發現此事,勸其放生。後村婦將泥鰍放生於附近池塘內,時過數十年後,忽遇雷雨交加,狂風大作,當年的白泥鰍化作一條白龍騰雲而去。若干年後農婦去世,當天暴雨傾盆,烏雲密佈,村民抬頭忽見一白龍盤旋空中。相傳此後每年逢白泥鰍放生之日和老婦祭日必會風雨大作,雷電交加,烏雲突起至老婦墳前,轉瞬即逝。村人方知小白龍回來上墳,四方百姓聞之,唸白龍知恩義報,遂立廟紀念。
相傳合肥白龍王廟有以下三處神奇地點:
一、白龍潭:在原白龍王廟後偏東處有一處潭水,周邊皆屬正常地貌,唯此潭深不見底。相傳鄉人曾用兩抬杆相接,仍無法觸及潭底。此潭水異常怪異,雖為死水,卻清澈無比。無論所遇多大旱情,此潭水仍不幹涸,無論所遇多大洪水,此潭水仍不上漲。
二、龍王井:相傳原白龍王廟前有一眼龍王井長年不枯,大旱之年無論如何抽水,水位始終不變。
三、白龍橋:在原白龍王廟偏東處,為昔日去廟內祭拜的必經之路,有一處白龍橋,為白玉拱橋。在古代窮鄉僻壤之處有此漢白玉拱橋實屬奇觀,此橋在拆除期間發生不少傳説故事,耐人尋味。

白龍王廟古代

白龍王廟現存碑刻
白龍王廟現存碑刻(3張)
合肥白龍王廟現存有三塊碑刻,分別為:嘉慶二年(1797年)白龍王廟置換土地契約碑文一塊,根據碑刻換算當時白龍王廟應占地有兩百畝之多。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性空師傅和徒弟藏舟領首對白龍王廟進行一次修繕碑文一塊。民國十一年(1922年)由善信賈大姑娘發願,對白龍王廟進行一次修繕的記載碑文一塊,其三塊碑刻至今完好的保存在白龍王廟。 [1] 
據老人們回憶當時的白龍王廟有五進五出房屋五十多間。三棟大殿分別為:龍王殿、玉皇殿、三清殿,偏殿有救苦殿、財神殿、文昌閣、天師殿。還有榭水亭、望湖亭、九曲迴廊、觀潮塔、山門殿、鐘樓、鼓樓、牌坊、戲台等附屬建築,另周圍有白龍橋、和尚墳、鯉魚池、近雲塔、更樓碉堡、古碑殘垣等景點,彼時建築較具規模、可觀賞景點較多、在當地較為著名。

白龍王廟近代

1930年由於當時時局混亂,原合肥白龍王廟住持的一位道長(姓名法名不詳)由於年事已高,返鄉歸隱,同年,有一位道長(法名洪大凌俗名不詳)雲遊至此,隨接任白龍王廟住持。
1943年,日本侵略至合肥,當時白龍王廟駐有一支抗日武裝部隊,以徐樹林大隊長為首的抗日武裝對日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並在白龍王廟發生了一起激烈的抗戰,此次戰鬥中,除兩名傷員外,剩下五十多名抗日誌士全部犧牲,此次戰鬥對當地全民抗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地方政府追認徐樹林為革命烈士(合肥市歷史人物及現代名人一書中第一章1.055節中有記載)在此次抗戰中由於日軍使用了鋼炮等重型武器,所以此次抗戰對白龍王廟造成了嚴重的毀壞。
1948年,由於洪道長年事已高,隨收了當地一青年胡賢龍為徒,並賜法名胡羅龍,師徒二人再次對龍王廟進行了維修。
1951年,洪道長羽化後白龍王廟由道長鬍羅龍接任住持。
1969年,文革命期間,白龍王廟遭遇拆除,材料用於建造當時的四十井小學和上派糧站,此後胡羅龍道長回鄉務農。
1985年,國家恢復了宗教信仰,胡羅龍道長再次領十方信眾捐資在白龍王廟原址上建起了幾間小廟和幾間廂房。

白龍王廟現代

開放後的白龍王廟
開放後的白龍王廟(5張)
2012年,由於合肥市經濟開發區統一規劃,白龍王廟在開發規劃之列,為不影響整體規劃,政府將白龍王廟遷至於老廟東側重建。
2014年底由胡羅龍道長牽頭的白龍王廟的復建工作正式啓動。
2015年春,胡羅龍道長羽化,所有復建工作轉交於胡三兵道長負責。
2017年底,白龍王廟在現任合肥市道教協會會長張振陽道長的指導下,復建工作初步結束。
2018年,復建後的白龍王廟正式對外開放。

白龍王廟建築佈局

白龍王廟供奉的神像
白龍王廟供奉的神像(22張)
合肥白龍王廟現佔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近年來隨着多方的關注和幫助,該廟正在逐步完善建築、改善佈局、升級各項設施。
合肥白龍王廟主要分:龍王殿、玉皇殿、文昌殿、財神殿、元帥殿、靈官殿和護法殿等殿堂,主要供奉:白龍王、玉皇大帝、文財神比干、文昌帝君、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文殊廣法天尊、普賢道人、慈航道人、張仲景、華佗、李時珍、宋慈、扁鵲、孫思邈、錢乙、神農、太上老君、張天師、九天玄女、王靈官、馬靈官、趙元帥、關元帥、土地公婆、白馬大將軍等道教眾神像,且此廟正在有條不紊的添磚加瓦,將逐步增添社會大眾所熟知的眾神像。
此廟的整體建築風格按照清朝時古徽州建築風格建造,建築風格莊重而不失典雅,莊嚴而不失親和,是一處磁場乾淨而清爽的仿古建築羣。

白龍王廟交通指南

可在合肥市區乘公交115路、235路、531路、601路、603路、604路、605路在臨湖社區公交站下車,步行前往即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