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鳳巖

鎖定
白鳳巖(1899—1974),曲藝音樂家。北京人。出生於曲藝藝人家庭,自幼即受薰陶。1928年起,協助其三弟白鳳鳴陸續排練了《擊鼓罵曹》、《羅成叫關》等十餘個唱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廣播説唱團藝術指導。 [2] 
中文名
白鳳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74年
職    業
曲藝弦師、作曲家、三絃和北派琵琶演奏家
代表作品
羅成叫關
人物生平
白鳳巖(1899—1974),曲藝音樂家。北京人。出生於曲藝藝人家庭,自幼即受薰陶。十八歲時,師事韓永祿,學習三絃、琵琶。1920年後,為劉寶全伴奏,得到劉的讚賞,合作演出多年。1928年起,協助其三弟白鳳鳴陸續排練了《擊鼓罵曹》、《羅成叫關》等十餘個唱段。
白鳳巖先生 攝於1955年
白鳳巖先生 攝於1955年(2張)
由於他潛心鑽研,精通京韻大鼓、梅花大鼓、馬頭調、北京時調等。他的三絃伴奏藝術在繼承傳統技法外,又有所發展,講究扳、拈、揉、扣、掃,輕重緩急,變化自如,在曲藝界享有盛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廣播説唱團藝術指導。曾為梅花大鼓《別紫鵑》、《龍女聽琴》及京韻大鼓《桃花莊》等編詞譜曲。 [2] 
白鳳巖,曾經與劉寶全合作多年,被譽為“三絃聖手”,參加過“劉派”唱腔的改革、創新。 [1] 
1926年,白鳳巖與合作達10年之久的劉寶全分道揚鑣,另闢蹊徑,準備把弟弟白鳳鳴雕琢成器。從1926年到1929年,他謝絕演出,埋頭創作。三年當中,他根據白鳳鳴的嗓音特點,對唱腔設計和伴奏技法進行創新,又吸收借鑑了白雲鵬的演唱藝術,創作、改編了一批新曲目,例如《擊鼓罵曹》《七星燈》《羅成叫關》《紅梅閣》《哭祖廟》等。白鳳巖比白鳳鳴年長10歲,對弟弟要求異常嚴格,他們既是兄弟也是師徒,還是革新唱腔、創立流派的合作者。 [1] 
1929年秋天,白鳳巖、白鳳鳴兄弟到天津演出,由於曲目、唱腔新穎,表演技藝超羣,受到觀眾熱捧。此後由天津一路演到濟南、南京、上海、武漢等地。 [1] 
1953年,白鳳巖、白鳳鳴兄弟參加中央廣播説唱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