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鰱屬魚類)

鎖定
鰱,是鯉形目鯉科鰱屬魚類 [14] 個體大,體側扁,稍高,腹部扁薄,從胸鰭基部前下方至肛門間有發達的腹稜;吻短而鈍圓,口寬大,口裂稍向上傾斜,後端伸達眼前緣的下方,無須;眼較小,位於頭側中軸的下方,眼間寬,下嚥齒闊而平扁,呈構狀;鱗小;背鰭基部短,胸鰭較長,腹鰭較短,尾鰭深分叉,兩葉末端尖 [15] 
鰱分佈於中國海南島、黑龍江的各江河、湖泊、水庫中。常棲息於水體上層。性活潑,善跳躍。產卵羣體每年4月中旬開始集羣,溯河洄游至產卵場繁殖。產卵後的成魚往往進入餌料豐盛的湖泊中攝食,成體多數到河牀深處越冬,幼體大多留在湖泊等附屬水體深水處越冬,冬季處於不太活動的狀態。主食浮游植物。生殖季節4-7月。成熟年齡一般為4齡,最小為3齡 [15] 
鰱是中國淡水四大家魚之一,中國各地均廣泛養殖 [16] 鰱生長速度快,抗病力較強,易飼養,而且有淨化水質的生態價值,是水庫、湖泊、池塘養殖的主要對象 [17] 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收錄,列為近危(NT) [18] 2007年12月12日,鰱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19] 
中文名
外文名
Silvercarp、Chinese Schemer
別    名
鰱子
白鰱
邊魚
拉丁學名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鯉科
亞    科
鰱亞科
鰱屬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Valenciennes, 1844
保護級別
(IUCN 2011年 ver 3.1)——近危(NT) [2] 

形態特徵

成魚

背鰭Ⅲ-7;臀鰭Ⅲ-11~13;胸鰭Ⅰ-16~17;腹鰭Ⅰ-7~8。側線鱗
;圍尾柄鱗40~50。下嚥齒1行,4~4。脊椎骨數4+35。 [3] 
鰱
(10張)
體長為體高的2.7~3.6倍,為頭長的2.8~4.9倍,為尾柄長的5.3~9.0倍,為尾柄高的7.7~11.7倍。頭長為吻長的3.0~4.7倍,為眼徑的3.0~7.4倍,為眼間距的1. 8~3.4倍,為頭寬的1. 7~1. 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0~1.8倍。 [3] 
體側扁,稍高,腹部扁薄,從胸鰭基部前下方至肛門間有發達的腹稜。頭較鱅小。吻短而鈍圓。口寬大,端位,口裂稍向上傾斜,後端伸達眼前緣的下方。無須。鼻孔的位置很高,在眼前緣的上方。眼較小,位於頭側中軸的下方,眼間寬,稍隆起。下嚥齒闊而平扁,呈構狀。鰓耙彼此連合呈多孔的膜質片。左右鰓蓋膜彼此連接而不與峽部相連。具發達的螺旋形鰓上器。鱗小。側線完全,前段彎向腹側,後延至尾柄中軸。 [3] 
背鰭基部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的後上方,第3根不分枝鰭條為軟條。胸鰭較長,但不達或伸達腹鰭基部。腹鰭較短,伸達至臀鰭起點間距離的3/5處,起點距胸鰭起點較距臀鰭起點為近。臀鰭起點在背鰭基部後下方,距腹鰭較距尾鰭基為近。尾鰭深分叉,兩葉末端尖。 [3] 
鰾大,分兩室,前室長而膨大,後室錐形,末端小。腸長約為體長的6倍。腹腔大,腹腔膜黑色。成熟雄魚在胸鰭第1鰭條有明顯的骨質細櫛齒,雌性則較光滑。 [3] 

幼魚

剛孵出的仔魚,胚體長6~7毫米左右,沒有色素細胞,軀幹部肌節數25~26對,尾部接近為全長的1/3。呼吸器官為古維氏管和尾下靜脈。孵出後2~3天,體長7.0~7.5毫米,頭部出現較多的黃色素,黑色素也稀疏散佈在身體各部。孵出後4~6天,鰾1室,橢圓形。體長8~9毫米左右,體側及頭背部的黑色素比鱅、青魚、草魚、的魚苗都多,尾鰭褶上有兩堆較明顯的黑色素,一在脊索末端,一在其前下方的尾褶上;左維氏管消失,用鰓呼吸,卵黃囊尚殘存,即開始攝食。 [4] 

近種區別


體量
/
鱅最大體長約1000毫米,個體可達40千克
特徵
個體大,體側扁,稍高,腹部扁薄,從胸鰭基部前下方至肛門間有發達的腹稜;吻短而鈍圓,口寬大,口裂稍向上傾斜
體灰黑色,背面和上側面暗褐色,密具黑色細斑,下側面和腹面銀白色;各鰭淡灰色;體側扁,延長;眼小,口寬
圖片
鰱
鱅

生活習性

鰱棲息於江河干流及附屬水體的上層。性活潑,善跳躍。剛孵出的仔魚隨水漂流;幼魚能主動遊入河灣或湖泊中索餌。產卵羣體每年4月中旬開始集羣,溯河洄游至產卵場繁殖。產卵後的成魚往往進入餌料豐盛的湖泊中攝食。冬季,湖水降落,成體多數到河牀深處越冬,幼體大多留在湖泊等附屬水體深水處越冬。冬季處於不太活動的狀態。以浮游植物為主食,但是魚苗階段仍以浮游動物為食,是一種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 [3]  仔魚以浮游動物,如輪蟲和枝角類、橈足類的無節幼體為食,可能也食人工投餵的豆漿中的微粒飼料。稚魚期以後鰱主要以濾食浮游植物(藻類)為生,兼食浮游動物、腐屑和細菌聚合體等。喜在沿江附屬靜水水體肥育,冬季回到幹流河牀或在湖泊深處越冬。 [4] 

分佈範圍

水域範圍

原產於東亞。在中國分佈極廣,南自海南島、元江、珠江,北至黑龍江流域的我國東部地區各江河、湖泊、水庫均有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自然分佈於嫩江水系幹流和各個支流:諾敏河、阿里河、甘河(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綽爾河主要集中在下游(扎賚特旗)。 [3]  [5]  [6] 

國家地區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盧旺達、南非、突尼斯。 [7] 
亞洲:阿富汗、亞美尼亞、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湖北、吉林、湖南、遼寧、福建、山西、黑龍江、安徽、山東、海南、四川、香港、台灣)、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老撾、黎巴嫩、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韓國、斯里蘭卡、泰國、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越南。 [2]  [7] 
歐洲: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浦路斯、捷克、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維亞、摩爾多瓦、荷蘭、北馬其頓、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和黑山、斯洛伐克、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 [7] 
北美洲:哥斯達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洪都拉斯、牙買加、墨西哥、巴拿馬、波多黎各、美國(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科羅拉多、夏威夷、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內布拉斯加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 [7] 
大洋洲:斐濟、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 [7]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秘魯。 [7] 
鰱分佈圖 鰱分佈圖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據中國長江四大家魚產卵場調查材料,鰱的生殖羣體,主要由3~4齡的個體組成,最小為3齡,雄性體長560毫米,體重3.7千克,雌性體長480毫米,體重1.9千克。懷卵量在20~161萬粒之間,不同大小個體懷卵量有很大的變化。長江流域在4月下旬開始產卵到7月止,而以5~6月較集中。長江干流產卵場主要在宜昌到監利江段。產卵活動在水的上層進行。發情時,雄魚追逐雌魚,活躍異常,或雌、雄魚並列露出水面,或雌、雄魚頭部露出水面嬉遊,不時掀起浪花。產卵時,雌魚腹部朝上,胸鰭劇烈抖動。 [4] 
發育卵受精後,吸水膨脹,透明,卵膜徑4.0~6.0毫米,卵黃徑1.6~1.7毫米,卵黃呈酪黃色,在靜水中慢慢下沉。在水流中隨波逐流,具漂流性。多數試驗證明,在原腸胚形成過程中,對外界環境因素變化較為敏感。在水温20~23℃,約經36小時即可孵出。 [4] 

人工繁殖

  1. 親魚培育:畝放每尾重3~5千克親魚25~30尾,共約100~140千克。主養鰱者,混養草魚的比例幅度較大,佔10~40%,或混養少量鱅。通過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提供充足食料,施肥以人糞為主,一般以70%人糞,30%畜糞(牛、豬、羊糞等)肥效較快,繁殖浮游植物較多。水色以油綠色,黃褐色較為適宜。在整個培育過程中,以肥料為主,精料為輔,主要是要合理施肥,其次要適當增補“新水”,必要時更換一部分池水。 [4] 
  2. 催產:四大家魚中一般鰱和草魚成熟較早,先進行催產。長江中、下游地區適宜的催產季節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性成熟的鰱,雄魚胸鰭的前面幾根鰭條上有骨質的鋸齒狀突起,用手摸很粗糙,雌魚鰭條光滑,僅鰭條末梢有少數鋸齒狀突起。水温達18℃以上,親魚性腺成熟,即可進行催產。催產劑種類有垂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LRH-A類似物三種。單用類似物對鰱魚催產,雖有一定效果,但催產率較低,效果不穩定。上海地區一般用垂體加激素或類似物混合使用,效果好。使用劑量為垂體2毫克加激素800~1200IU/千克或垂體0.5~1毫克加LRH-A10~30微克/千克,一次注射。親魚接受激素注射後,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發情,自行產卵。 [4] 
  3. 孵化:卵屬半浮性,在流水中漂浮,在靜水中下沉。受精後移入孵化器中孵化。上海地區使用的孵化器有孵化環道、孵化槽、孵化桶和孵化缸等,按每立方米放卵100萬密度進行流水孵化。 [4] 

養殖技術

池塘養殖

  • 池塘選擇
鰱屬於套養魚類,大多套養在主養團頭魴草魚的池塘中,且鰱處於服從地位。養殖鰱的池塘應該與主養團頭魴、鯉、草魚、鯽的池塘完全一致。 [8] 
  • 水質要求
鰱養殖池塘要做到定期注水,注水頻率控制在2~3次/月。為了保證池塘的水質良好,在魚種培育初期的注水頻率為3~5天/次,生石灰的施加頻率為20天/次,每次施加生石灰為10千克/畝水域,且水質最好要保持微酸性。 [8] 
  • 苗種要求
在苗種放養(通常5月中下旬)前,務必要對苗種進行檢疫、檢驗,並且所選用的苗種要做到規格整齊、健康無病、品質純正。 [8] 
  • 池塘飼養
  1. 魚種培育:①魚苗放養。最適宜的魚苗投放時間是在5月中下旬,水温控制在18℃以上,魚苗放養的投放密度控制在3~5尾/平方米。②飼養管理。待魚苗投入到池塘之後,飼料選用“飼料碎屑+浮游動植物”,且以浮游動植物為主。③成魚養殖。魚種的放養密度控制在0.4~0.5尾/平方米,而投放的魚種重量控制在每尾100~200克。 [8] 
  2. 越冬管理:越冬魚體務必要健壯肥滿、無傷無病。越冬時魚體密度通常控制在0.3~0.6千克/平方米,且可基於池塘的實際情況來予以合理調整。越冬方法:越冬池塘要做到保水性好,水質清澈,水面具有透光性,池塘內浮游植物量應保持在25~50毫克/升。 [8] 
  • 天然餌料飼養
鰱的極好天然餌料主要包括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或施肥培育或天然生長),這些浮游生物的個體微小,基本都是漂浮在水中,通常都很難用肉眼來進行觀察,只能通過顯微鏡才可清晰觀察。 [8]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主要通過吸收水域中的二氧化碳及鉀、氮、磷等元素,再通過光合作用來實現繁殖,浮游植物是水域中鰱最基本的餌料資源。若水域具有較高含量的鉀、氮、磷等元素,那麼浮游植物生物量必然較高,且魚產量也高。值得注意的是,若浮游植物的種類不同,那麼餌料價值也會存在着較大差異,藍藻、裸藻、隱藻、金藻、綠藻、黃藻等均為鰱易於消化利用的浮游植物。 [8] 
浮游動物:浮游動物的個體尺寸明顯要大於浮游植物,雖然肉眼可觀察到,但其尺寸也不大於5毫米,主要以有機碎屑與浮游植物為食物。鰱在幼魚階段基本都以橈足類浮游動物、原生動物、枝角類浮游動物、輪蟲類浮游動物為主要食料。 [8] 
  1. 橈足類浮游動物。橈足類浮游動物是良好餌料。主食為浮游藻類,主要為小型甲殼動物,如鏢水蚤、劍水蚤等。 [8] 
  2. 原生動物。原生動物雖然具有感覺、呼吸、生殖、排泄等機能,但無組織器官,屬於典型的單細胞動物。 [8] 
  3. 枝角類浮游動物。枝角類浮游動物的主食為有機碎屑、單細胞藻類植物、細菌,其營養價值高,生長繁殖快,是鰱喜歡食用的餌料。 [8] 
  4. 輪蟲類浮游動物。輪蟲類浮游動物的主食為有機碎屑、浮游藻類、細菌、原生動物,多見於人工施肥的河溝、水庫和池塘,是鰱幼魚階段的適口餌料。 [8] 
  • 病害防控技術
鰱在養殖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疾病,而這些疾病防控都應該以預防為主,措施如下。
  1. 為了提高鰱的抵抗能力,放魚前對池塘進行藥浴消毒(時間控制在15分鐘及以上),可選用雙效魚蟲清水溶液+土黴素。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防止出現過多的應激,務必要謹慎操作。 [8] 
  2. 一旦出現疾病暴發,可噴灑硫酸銅250克+百毒殺250克+高效暴發靈30毫升,連用2~3天,同時投餵麩皮30千克+水產專用土黴素100克,連喂5天。 [8] 
  3. 在殺蟲後應立即消毒殺菌。用藥時應考慮水域魚病史和用藥史,如上一年已用過某種殺蟲劑,當年最好換藥,因為病原體對此藥有可能已產生耐藥性,常規濃度往往無濟於事。 [8] 

網箱養殖

  • 網箱構造與設置
網箱養殖主要使用浮動網箱來飼養魚類,網箱是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改造原來的籠子,改造後浮籠網箱主要由箱體、框架、浮子、沉子和固定裝置5部分組合而成,網箱的方向和水的流動成水平垂直,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可以流入籠中,網箱多個成排,箱和箱間距保持在50米以上,行間距保持在80米以上,每排可擺放10~15個網箱,空隙方便船出入和內外水的交換。 [9] 
  • 魚種入箱投放
網箱養魚的飼養管理從魚種投放開始,魚種放養有2種方式,第1種可在靠近岸邊的將欲投放的網箱設置好,將計劃養殖的鰱種苗投入網箱內,再將網箱配件組裝好,固定牢,用小船將網箱拖至養殖區。這種投放方式由於要組裝網箱需要時間比較長,導致魚苗的放養時間比較長,同時在拖網箱過程中容易將魚羣擦傷,也可能將網箱拖破導致投放失敗,該類投放方式不太推薦。第2種使用裝有魚苗的活水船運送已搭設好的網箱,按照放養計劃進行放養。放養的魚苗比較健壯,健康無疫,規格大小均一。剛放養時由於新環境的應激,魚羣運動異常,會出現蹦跳不斷,或沿網箱邊緣不停遊動,這類的情況通常在2~3天后停止,並逐漸適應網箱環境,開始正常採食。 [9] 
  • 投餌飼餵
網箱養魚最為關鍵的管理技術就是投餌,鰱雖屬於濾食性魚類可不用投食,但在飼養過程中如天然飼料比較匱乏時應及時投飼粉狀餌料,再者為確保鰱生長速度,提高經濟效益,在網箱養魚的管理過程中必須進行投食餵養,才能確保魚類正常的生長速度。日常投餌餵養的次數是影響餵養效果並防止食物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餵食量中,一般採取少量多次原則,儘可能地減少因投放飼料過多而沉底或隨水流漂走的現象發生。在投食時應根據魚數量進行投食,避免投食次數多、投食量小而引起魚羣爭搶飼料導致強者飽食、弱者受餓,魚羣生長不均衡。網箱養魚每天的飼餵次數以6~8次為佳,如條件良好晚上也可以適當地餵食。 [9] 
  • 巡箱查箱
在放養魚進入箱內2周後,早晚2次巡箱查箱,重點觀察魚的活動,看魚是否適應新環境,魚是否死亡,並做好統計,及時補充新魚。2周後每天可巡箱1次,檢查網衣是否有斷線,縫合處斷裂,繩索和固定設施鬆動磨損,水位變化,風暴引起箱籠變形,發現問題應及時採取措施解決。魚箱入水後,網會附着大量的污垢,容易堵塞網,影響箱內外水的交換,從而減少網箱中的浮游生物數量,水中的溶氧量會降低,不利於魚類在網箱中的生長,應及時進行有效地清理。 [9] 
  • 魚病防控
除了魚種入箱前做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外,在日常管理時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在夏季和秋季魚類疾病流行季節,應該全箱潑灑漂白粉、生石灰漿等,用小籃子或袋子裝強氯、漂白粉、硫酸銅、敵百蟲等,交替使用,掛在網箱周圍預防魚病。網箱養鰱在正常情況發病很少,但錨頭鰠偶爾感染,可使用藥物治療,將魚聚於網箱一角,用90%的晶體敵百蟲溶液對魚羣進行慢慢潑灑,或者將病魚挑出,置於5%鹽溶液中浸泡20分鐘,效果更好。 [9]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近危(NT)。 [2]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10] 

主要價值

經濟及食用:鰱是中國淡水四大家魚(青、草、鰱、鱅)之一。已在中國各地廣泛實行人工養殖,在淡水魚產量中佔有重要地位。已被中國以外許多地區引進養殖。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淨化水質的生態價值。為水庫、湖泊、池塘養殖的主要對象。魚肉細嫩鮮美,是市場常見的食用魚類。 [5]  [11] 
藥用:①肉:温中益氣,利水;用治久病體虛、水腫。②頭:用治頭暈乏力。 [12] 

主要毒素

鰱膽汁有毒,各地曾發生因吞服鰱膽而中毒的事例,中毒症狀與草魚者同,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病例:某人吞食體重1千克的鰱魚熟魚膽1個,於2天后併發中毒性心肌炎、肺水腫、中毒性肝炎和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其毒素成分為鯉醇硫酸酯鈉,屬水溶性膽鹽。曾以體重20克小鼠為實驗動物,以0.3毫升膽汁灌胃,12小時後開始中毒死亡,證實膽汁有毒。無特效療法。應嚴禁吞鰱魚膽,以免中毒。 [13]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04 千卡
蛋白質 17.8 g
脂肪 3.6 g
膽固醇 99 mg
飽和脂肪酸 0.8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5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1 g
58 mg
23 mg
190 mg
277 mg
53 mg
0.09 mg
1.4 mg
0.06 mg
1.17 mg
15.7 μg
維生素A 20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3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7 mg
煙酸(煙酰胺) 2.5 mg
維生素E 1.23 mg
展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