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鲳

硬骨鱼纲动物
收藏
0有用+1
0
白鲳是鲈形目白鲳科白鲳属鱼类, [3]又叫银鲳、正鲳、燕仔鲳、鸡鲳、袋仔鲳、法地鲳、烟带鲳等。 [4]身体侧扁而高,侧面观近圆形;体被栉鳞,鳞片有黑缘;侧线完全;有1个背鳍,起点前方有1枚向前平卧的棘,第3—5枚鳍棘呈丝状延长;胸鳍短,后缘弧形;腹鳍第1枚鳍条延长,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形状相同;尾鳍楔形。身体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6条横带;各鳍浅褐色,密布黑色小点。 [3]
白鲳分布于非洲南部,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海及东海南部亦可见。 [5]喜栖息于近海岩石或珊瑚礁间,游泳速度缓慢。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6]繁殖期由冬天到翌年夏天,成群于沿岸的中水层产下浮性卵,一般怀卵量在11.7万—21.8万粒。卵径1.6—1.9毫米。 [7]
白鲳是可食用经济鱼类, [3]为拖网、刺网所兼捕,产量不多,个体不大,但肉味鲜美,油炸、红烧皆佳。 [8]在食疗保健方面,中医认为其肉味甘,性平、淡,归脾、胃经,具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健脾养胃的功效。经常食用对于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病症有辅助疗效。 [7]
中文名
白鲳
别    名
铜盘鲳仔鸡鲳, 燕仔鲳, 烟带鲳, 法地鲳, 袋仔鲳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鲈形目
白鲳科
白鲳属
分布区域
印度洋太平洋

地理分布

播报
编辑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只产于南海,尤以广东沿海产量较多。 产卵期5~6月。暖水性鱼类,喜栖息于近海岩石或珊瑚礁间。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体近圆形,侧扁而高;背缘隆起。吻短钝。眶间隔宽。口小,口裂水平;上下颌约等长船朽晚辨;上颌骨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具细尖刷毛状齿,成带状排列;锄骨与腭骨无齿。鳃孔狭长;鳃耙细短;具拟鳃。体被中大弱栉鳞,头背被细鳞;腹鳍具腋鳞,背、臀鳍基部具鞘鳞; 侧线弧形。背鳍硬棘与软条具深缺刻,前方具一向前平棘,第3-5棘延长成丝状;腹鳍第一棘延长;尾鳍稍呈双凹形。 体青褐色,腹部浅白色;体侧具6条黑褐色横带;鳞片缘具黑纹。各鳍浅褐色 [1]漏腊寒备汗乐辨乎棕热酷炼雅页酷抹几燥。

营养价值

播报
编辑
白鲳肉厚刺少,肉质细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体重500克左右的肉味最为鲜甜;体重1500克左右,肉味有如鲻的香味。
淡水白鲳肉的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特别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较高。淡水白鲳的肉质营养成分与团头鲂相似。因此,淡水白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保健价值 [2]

主要做法

播报
编辑
香煎白鲳鱼
(1)白鲳解冻洗净清理内脏后两面各抹上一层薄盐静置30分钟后再轻洒上一层太白粉准备下锅;
(2)热油锅后放入白鲳鱼中小火煎5分钟后翻面续煎 至两面金黄即可起锅;
(3)起锅后可挤上柠檬或沾胡椒盐吃。
红烧糖醋白鲳鱼
(1)白鲳鱼取出鳃和内脏 → 清洗干净后,水份用餐巾纸擦乾,鱼身上划三刀。
(2)葱切成葱花、蒜末及姜捣碎。
(3)先转大火热油锅 → 热锅后将白鲳鱼放入,转中小火。 一面煎7~8分钟,再翻面煎另一面也7~8分钟。
(4)同步骤二食材加蕃茄酱、酱油膏、二砂糖、黑醋、米酒、水 → 依照叙述比例做成糖醋酱。
(5)将煎好的白鲳鱼,拿起来并放入盘子中。
(6)不用关火,将调好的糖醋酱放入锅中,温热一下1~2分钟即可拿起。
(7)温热后的糖醋酱,淋在白鲳鱼身上, 在撒上辣椒及葱花 → 完成了 [2]

食物营养成分

播报
编辑
食物名称白鲳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87 千卡
蛋白质22.1 g
脂肪10.3 g
胆固醇83 mg
叶酸17 μg
114 mg
32 mg
308 mg
481 mg
28 mg
0.6 mg
0.99 mg
维生素A33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15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19 mg
烟酸(烟酰胺)5.77 mg
维生素B60.35 mg
维生素B121.83 μg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