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馬湖作家羣

鎖定
白馬湖作家羣,又稱現代散文白馬湖派,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一個重要的文學創作羣體。
中文名
白馬湖作家羣
別    名
現代散文"白馬湖派"
時    代
20世紀20年代初期
代表人物
夏丏尊朱光潛朱自清

目錄

白馬湖作家羣簡介

其時,夏丏尊朱光潛、朱自清、豐子愷等一大批散文名流,齊聚於浙江上虞春暉中學,育人教書、意興山水;於湖光山色談風雅頌、於閒淡自然寄真性情,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散文名篇。雖然他們沒有明確的創作綱領,沒有統一的理論路線。但是他們的文學風格相近,他們情趣相投、志同道合,張揚藝術、倡導美育,形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特徵鮮明的作家羣體。

白馬湖作家羣作品

白馬湖作家羣的作家,將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作為落腳點,一手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一手進行文學創作,在不算太長的時間裏,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如夏丏尊的《白馬湖之冬》、《長閒》,朱自清的《剎那》、《白馬湖書錄》,豐子愷的《藝術底慰安》、《山水間的生活》,劉叔琴的《教育與人生》等。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奇蹟,一道獨特的文學景觀,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白馬湖作家羣論爭

台灣作家楊牧早前在《中國近代散文選》一書中提出了“白馬湖派散文”的命名。後來的學者也紛紛為這一散文創作羣體的概念界定、內涵外延的確立作出很多努力,如錢理羣、温儒敏、吳福輝共同編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白馬湖作家羣被放到第二十年的散文中進行論述:“文學教育也歷來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由相當多的現代作家都當過中、小學教員,很自覺地吧文學教育作為寫作的目標之一。可稱為‘開明’派的一支散文作家隊伍,便在這方面顯得突出。他們大都是上海立達學園的同事,30年代又聚集在開明書店周圍,有豐子愷、夏丏尊、葉聖陶諸先生。”錢理羣等三先生將其稱為“開明”一派,是注意了白馬湖作家活動中心出現轉移作出的判斷。
另外,1924年,因烏氈帽事件的影響,大多白馬湖作家離開春暉中學,1925年,位於上海的立達學校成立,白馬湖作家夏丏尊、朱光潛、豐子愷、葉聖陶等人又聚集於此,悉心教學與創作,因此,一些研究者也將這一文學流派稱之為“立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