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馬寺鎮

(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下轄鎮)

鎖定
白馬寺鎮,隸屬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位於洛陽市東端,南鄰洛河,與李樓街道隔河相望,東與偃師區接壤,北和孟津區毗鄰。 [1]  截至2022年10月,白馬寺鎮下轄16個社區、4個村。 [2] 
1955年,白馬寺地區分設為白馬寺鄉、孔寨鄉和周村鄉,同歸洛陽市區辦事處管轄。1958年,白馬寺地區成立白馬寺公社和帽郭公社。1965年,帽郭公社與白馬寺公社合併為白馬寺公社。1984年,建立白馬寺鎮。2000年,郊區更名為洛龍區,白馬寺鎮與其隸屬關係沒有變化。 [1]  2022年3月,白馬寺鎮委託瀍河回族區管轄。 [3] 
中文名
白馬寺鎮
外文名
Baima Temple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地理位置
洛陽市東端
面    積
26 km²
下轄地區
16個社區、4個村
電話區號
0379
郵政編碼
471013
氣候條件
半濕潤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萬餘人
著名景點
白馬寺
漢魏故城遺址
黑王遺址
永寧寺塔等
機    場
洛陽邙山北郊機場
火車站
白馬寺站
車牌代碼
豫C

白馬寺鎮歷史沿革

白馬寺鎮 白馬寺鎮
漢代、曹魏、西晉、北魏,白馬寺地區是洛陽的西郊。
隋大業元年(605),隋煬帝遷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十八里”處,新建洛陽城。白馬寺地區成為洛陽城的東郊。
清朝末年,按八卦方位(乾、坎、離、兑等),洛陽共設9個區,白馬寺地區隸屬坎區,區部駐今孟津縣平樂鎮
民國20年(1931),洛陽縣隸屬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坎區改為第三區,區部仍駐今孟津縣平樂鎮,白馬寺地區亦隨其歸屬。
1949年10月,洛陽縣,下轄9個區,白馬寺地區受第三區管轄。
1955年11月,洛陽縣建制撤銷。送莊、張盤、金村、翟泉、平樂、劉坡等村劃歸孟津縣;寺裏碑、龍虎難、韓旗等村劃歸偃師縣。白馬寺地區分設為白馬寺鄉、孔寨鄉和周村鄉,同歸洛陽市區辦事處管轄。
1958年8月,白馬寺地區成立白馬寺公社和帽郭公社。
1965年,帽郭公社與白馬寺公社合併為白馬寺公社。
1984年3月,建立白馬寺鎮。
2000年6月,郊區更名為洛龍區,白馬寺鎮與其隸屬關係沒有變化。
2010年7月,馬溝、攔溝、呂廟、十里鋪4個行政村委託瀍河區楊文街道管理。 [1] 
2022年3月,洛龍區白馬寺鎮委託瀍河回族區管轄。 [3] 

白馬寺鎮地理環境

白馬寺鎮位置境域

白馬寺鎮 白馬寺鎮
白馬寺鎮,位於洛陽市東端,南鄰洛河,與李樓鄉隔河相望,東與偃師區接壤,北和孟津縣毗鄰。 [1] 

白馬寺鎮地形地貌

白馬寺鎮,總地貌呈現為西北高、東南低的趨勢,坡度平緩。西北的攔溝村、馬溝村和西呂廟村北靠邙山,南面的楊灣村、半個店村、孫村、黑王村、白王村、分金溝村、棗園村和白馬寺村面臨洛河。 [1] 

白馬寺鎮氣候

白馬寺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1月的西北風和東北風,寒冷乾燥;7月多東南風和西南風,炎熱多雨。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日照充足。 [1] 

白馬寺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白馬寺鎮下轄16個社區、4個村:車站街社區、東明社區、棗園社區、白馬寺社區、分金溝社區,白王社區、黑王社區、孫村社區、周村社區、下黃社區,大里王社區、孔寨社區、楊灣社區、半個店社區、帽郭社區,董村社區、韓旗村、龍虎灘村、翟泉村、金村。 [2] 

白馬寺鎮交通運輸

310國道、連霍高速、隴海鐵路橫穿白馬寺鎮東西,焦枝鐵路、二廣高速、洛常公路縱貫白馬寺鎮南北。 [1] 

白馬寺鎮風景名勝

白馬寺
白馬寺
白馬寺(4張)
白馬寺,坐落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十二公里處,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為長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對中國佛教的傳播和發展,對於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義,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尊為“釋源”和“祖庭”。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位於今洛陽城東15公里,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孟津區(平樂鎮)、偃師區(首陽山鎮)相與毗連處。始建於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廢棄於唐初(公元7世紀),前後延續使用近1600年。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先後以此作為國都,都城史長達540年以上。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展示的首批36處重點大遺址項目,2009年,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入選絲綢之路捆綁申遺項目,2010年,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5] 

白馬寺鎮榮譽稱號

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鄉鎮”.
2003年,被評為省級衞生先進單位.
2004年,獲得省市中外明鎮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