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額巨蟹蛛

鎖定
白額巨蟹蛛,又名狩獵巨蟹蛛, [4]  是蜘蛛目巨蟹蛛科 [5]  巨蟹蛛屬動物。 [4]  雌蛛體長25~30毫米。背甲近似方形,頭部向前延長,前緣端直,眼區褐色;頸溝、放射溝黑褐色;額部有1條白紋,整肢外面各有3條黑色縱紋,胸板呈三角形、淡黃褐色;腹部卵形,較平坦,背面褐色,具有褐、灰及白色細毛組成的箭尾狀斑,腹面淡褐色;外雌器似“X”形。雄蛛體長15毫米。雄蛛與雌蛛有明顯區別。雄蛛背甲上從中窩、頸溝、放射溝,一直達到背甲後緣的花紋組成的圖形,頗似展翅的蝶。腹部背面有倒“八”字形斑紋。腹部兩側面毛較長而密。 [4] 
白額巨蟹蛛分佈於中國安徽、江西、台灣、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多棲息於屋內、倉庫、糧油加工廠、寺院等壁縫中,晝伏夜出。每年清明節前後開始出現頻繁活動,多在5月初交配產卵,5~9月為繁殖期,寒露以後以成蛛或若蛛越冬。雌蛛交配後1周即產卵,每個卵囊卵粒數為110~150粒,卵囊由母蛛的觸肢和第3步足所搬運,初孵幼蛛,羣集於母蛛背上,3天后幼蛛吮吸母蛛體液而子散母亡。 [4] 
白額巨蟹蛛是倉庫害蟲的重要天敵,活動敏捷,在儲糧倉庫,能捕食黑粉蟲、黃粉蟲和蟑螂等。 [4] 
拉丁學名
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1758)
別    名
狩獵巨蟹蛛;白額高腳蛛(台譯)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蛛形綱(Arachnida)
蜘蛛目(Araneae)
巨蟹蛛科(Sparassidae)
巨蟹蛛屬(Heteropoda)
白額巨蟹蛛(Heteropoda venatoria)
亞    目
新蛛亞目(Metathelae)
分佈區域
四川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台灣
中文學名
白額巨蟹蛛
二名法
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1758)

白額巨蟹蛛簡介

白額巨蟹蛛屬蜘蛛目巨蟹蛛科體形較大。成體雌蛛體長通常20-30mm,雄蛛15-20mm,因在額與眼區前緣之間有一條白紋故名,常見於居室內外的牆壁上,多在夜間捕食居室附近的衞生害蟲.如蟑螂、蠅類和蚊類,有時亦在村莊附近的稻田中捕食。 [1] 

白額巨蟹蛛形態特徵

白額巨蟹蛛雌蛛

雌蛛體長20~28毫米。頭胸部灰褐色,長寬略等,前緣橫直,中窩縱向、色深,頸溝、放射溝明顯。眼與額之間有1條短白毛組成的橫紋 [2]  ,背甲近似方形,後緣有一灰黃色橫帶。胸部兩側由深褐色毛構成的斑紋。頭部向前延長,前線端直,眼區褐色。8眼兩列,同型,前眼列微前曲,後眼列平直且長於前眼列,稍微後曲。前中眼小於前側眼,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後中眼間距小於後中、側眼間距,後側眼稍大於後中眼,有眼丘。螯肢深褐色,其上密佈褐色細長毛,側結節明顯。前齒堤2齒,後齒堤3齒。胸板長大於寬,談黃褐色,疏生褐色長毛,前緣微後凹,後緣尖細,插入第Ⅳ步足基節之間。步足粗壯,灰褐色,具深、淺色長短毛,並有黑褐色斑點,各斑點上生黑刺1根。足式為2、1、4、3。腹背褐色,由灰、白、褐色細毛組成箭尾狀斑紋。腹部腹面淡褐色。紡器褐色。

白額巨蟹蛛雄蛛

雄蛛體長15~20毫米。與雌蛛有明顯區別,背甲後部從中窩、頸溝、放射溝,一直達到背甲後緣有1對蝶形斑紋。腹背斑紋呈倒“八”字形。腹部兩側面毛較長而密。

白額巨蟹蛛習性分佈

白額巨蟹蛛棲息環境

白額巨蟹蛛廣泛分佈於低海拔山區和平地,常見於稻、棉田附近的房屋內、外牆上。

白額巨蟹蛛生活習性

白額巨蟹蛛常侵入住家或農舍內生活,白天通常隱藏在櫥櫃縫隙或牀鋪下,夜晚才外出覓食,行動敏捷,耐飢力強。捕食對象以各類節肢動物為主,捕食各種害蟲,也包括蟑螂在內。

白額巨蟹蛛分佈範圍

中國四川、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台灣、廣東、西藏、雲南等。 [3] 

白額巨蟹蛛繁殖方式

該蛛5~6月份產卵,每隻雌蛛可繁殖500~600只幼蛛。600只蜘蛛一次產卵1克。
參考資料
  • 1.    王常玖,莫賽軍,顏亨梅.白額巨蟹蛛對紅頭麗蠅捕食行為的初步觀察[J].蛛形學報,2004,(第1期).
  • 2.    朱傳炳.白額巨蟹蛛(Heteropoda venatoria)染色體的初步觀察[J].激光生物學,1995,(第1期).
  • 3.    白額巨蟹蛛  .科學數據庫 -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5-03-24]
  • 4.    陳樟福,張貞華編著,浙江動物志,蜘蛛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01,第263頁
  • 5.    苟光前,魏魯明,謝雙喜,貴州麻陽河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研究,貴州科技出版社,2017.07,第476-4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