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雲橋

(浙江省餘姚市鹿亭鄉白雲橋)

鎖定
白雲橋相關詩讚:“客路隨雲流水遠,徵輿坐與白雲高。野溪清淺渡危橋,徑策枯藤上紫霄。”
這是宋代明州文士樓鑰的詩句,説的就是今餘姚市鹿亭鄉中村的白雲橋。
中文名
白雲橋
橋全長
25.3米
原共有石階
96級
南    邊
48級

白雲橋歷史典故

鹿亭,明末清初·黃宗羲《四明山志》中説,梁代隱者孔佑在這裏救了一頭中箭的鹿,建亭護養之,這個村名為“鹿亭”,至今已有近1500年曆史。白雲橋就在鹿亭東1.5公里的曉鹿溪上,刻在橋東側的一副橋聯是:“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雲村留月影界畫鄞餘”。原來這座白雲橋南通鄞縣,北達餘姚,是鄞縣和餘姚的界橋。
白雲橋,橋下的山溪俗稱大溪,古稱長澗。《四明山志》中説:“長澗從斤嶺發源,至它山,入鄞江,皆兩山夾出。”大溪全長20公里,流經中村的最寬處達百米,而白雲橋正好建在橋南的牛山和橋北盤山的山體延續部份,稱石門譚,即成為白雲橋基底岩石,橋邊山巒高聳,翠碧如黛。唐·方幹有“流水隨寒玉,遙岑擁翠波”詩句。離橋1公里的下游,就是碧波千頃的鄞縣皎口水庫。

白雲橋旅遊景觀

登臨白雲橋,猶如上天梯,橋全長25.3米,原共有石階96級,南邊有48級,北邊現尚存30級,18級已在修築公路時填沒了。滿月形的橋孔直徑12.65米,橋面下寬上窄,橋頂的寬度僅3.3米。因此明代詩人王錫袞有詩讚道:“飛梯何經借鰲背,金繩直嵌山之側。橫空貫索插云溪,補天鑲地真奇絕”。

白雲橋古橋風貌

白雲橋全景 白雲橋全景
拱橋的橋面上共有16根望柱,最高處的四根望柱上刻有兩對雌雄獅子,橋身的東西兩邊各雕有兩隻鎮水神獸,據傳為龍生九子之一的好水之蚣蟲夏,至今都完好無損。由於橋洞的拱圈已超過了半圓,達正圓的三分之二,因此這座塊石陡拱式單孔石拱橋,猶如長虹臨空,顯得輕盈俊秀。為了增加上橋行人的安全感,橋面兩側各有9塊長2米的護攔,並增設3-5米的引道,因此減少了上橋的陡坡度,而又加強了拱橋的穩固性,於是橋的西側刻着:“地界鄞餘二韭三菁歌利濟,村連龔鄭千秋萬載慶安瀾”的橋聯,是對白雲橋造福於大溪兩岸村民的寫照。

白雲橋建築特點

與這座又高又窄的白雲橋相配套的,是南邊與拱橋連接的20個蹬步石,這種山溪上特有的水上蹬步,不鋪橋板,洪水可從石步磴間漫流而過,行人也可踏石渡水。它的原理相當於現代建造水庫堤壩的溢洪道,起到溢泄洪水,保護橋身,增加橋身長度的作用。浙東民間工匠巧妙地利用當地地質地貌,因地制宜建造溪橋的聰明才智,使這座已歷百餘年滄桑的白雲橋巍峨依舊,也使我們這一代人為此而傾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