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衣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沙西鎮下轄村)

鎖定
白衣村福建漳州漳浦縣沙西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沙西鎮西南部,東與庵兜、下寨村毗鄰,西與鄰北旗村下崎自然村接壤,南臨漳江入海口,隔江與雲霄縣東廈鎮東崎、湖丘相望。北靠梁山打鐵尖(海拔772米)。省道漳東線、瀋海高速公路從村北通過。 [1]  村轄白衣、下埔二社(自然村),全村共878户3202人。 [1]  沿江突出部石泉美是與對岸湖土丘對渡的古渡口,下寨碼頭建在這裏,與清代石礬塔相映成趣。
中文名
白衣村
外文名
Baiyi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沙西鎮
地理位置
福建省漳浦縣沙西鎮
下轄地區
白衣、下埔
政府駐地
白衣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21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202人
車牌代碼
閩E
方    言
閩南話
西    鄰
北旗村下崎自然村
東    鄰
庵兜、下寨

白衣村政區沿革

宋時屬常樂鄉綏康裏,明清時屬十都,白衣保。
民國29年屬塗樓鄉(民國33年,即1944年,合併於嶼頭鄉)的白衣保。
新中國初期屬十二區下埔鄉所轄,1955年9月屬杜潯區下埔鄉,1958年9月屬杜潯公社白衣大隊,1961年屬沙西公社白衣大隊,1981年撤社建鄉(1992年鄉改鎮建制)屬沙西鄉(鎮)白衣村。

白衣村姓氏源流

白衣社 原名百威社(明嘉靖9年即1530年《漳浦縣誌》已載為白衣 [2]  )535户,2080人。
陳姓,514户,1999人,開基於明代,系開漳聖王派
蘇姓,9户,34人,祖源高林村新城社
林姓,8户,31人,祖源古雷鎮港口村
張姓,不詳
下埔社 原名下蒲,343户,1122人,林姓,祖源東山縣後林。 [1] 

白衣村經濟狀況

屬漁農結合的農業經濟。有限的耕地種植番薯、雜糧、蔬菜和少量稻穀,山地營造以速生豐產為主的經濟林,宜果山坡地發展荔枝、龍眼、楊梅等水果。本村灘塗地處漳江出海口,得天獨厚的潮汐河口,是牡蠣、泥蚶等貝類養殖的最佳場地,是洄游魚類、蟹類繁殖的天然場所,故本村本村所生產的貝殼類(泥蚶、花蛤等)、青蟹、紅膏蟹質地優良,均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原灘養的海蟲間仔(學名烏鯰)加工成海蟲間肉乾品,也是市場熱銷品。
2012年,全村有有營運客貨車13輛,農用車18輛,摩托車780輛,私家車80輛,12-22馬力捕撈船196艘,6-12馬力養殖船16艘。
打鐵尖山有石牌水庫(小二型),建成於1964年12月,庫容44萬立方米,可供灌溉。
山地甚廣,大都造林,平坡處已開發種植荔枝樹約一千株。
村民收入比較穩定,也比較平衡,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外出務工約1000人,年勞務費收入3000萬元。
程控電話機、有線電視機、互聯網、手機基本普及。
社會穩定,屢次被上級公安機關授予“治安模範村”稱號。

白衣村基本設施

村委辦公場所 現代化獨立建築位於漳浦縣G228線路旁。
老人活動場所 各社利用祠堂為活動場所,開展日常活動。
飲用水 村辦自來水廠一座,日產飲用水200噸。
供電 1980年開通,由雲霄電力公司供電。廚房燃料以液化氣、電為主,以材禾為燃料的佔少數。
村社道路建設 1995-2011年建成村道水泥路(包括舍內主幹巷道)計5000米,社內主幹道裝有路燈。
白衣小學 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6個教學班,教師13人,另設2個幼兒班。

白衣村祠堂

白衣陳氏祖祠“繼述堂” 建築面積180平方米,2000年重修。閩南特色建築,坐東朝西,由門廳、圍牆、正堂及兩廂房組成。
下埔林氏祖祠“追遠堂” 建築面積180平方米,2001年重修。

白衣村廟宇宮觀

白衣安靄廟 始建於明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重建,建築面積60平方米,祀伽南爺。
石泉美佛祖廟又稱石蛇尾佛祖廟,址在白衣村石泉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因寺廟面朝大海,北倚梁山,鍾靈毓秀,故廟門橫批為:“海天一碧”。佛祖廟於1953年因碼頭港口遭嚴重破壞,僅剩主殿,廟內佛像、壁畫均被一掃而空,但仍有信眾依時朝拜,文革期間,香火亦不曾斷。1996年經信眾的多方努力着手重建,2000年後又擴建。新建的佛祖廟主殿及前殿建築面積167平方米。2001年至2003年擴建管理人員用房、廚房、總建築面積333平方米。廟奉祀觀音佛祖(菩薩)、十八羅漢、伽南爺、天上聖母等。2014年12月被登記為省級宗教活動場所。 [3] 
白衣殊勳廟 又稱大廟,始建於明代,清代中葉重建,原址在白衣螺坑,民國初年遷建於今止(印鬥石上),1990年重修,2014年再修。廟坐北朝南,背靠梁山支脈,面向大海。總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懸山頂。仿木石樑架,以圓石柱、鼓形青石柱礎承重。廟由門廳、圍牆、正堂及西廂房組成。門廳深寬一間,圓形石柱,覆盆式柱礎,大門上方書“殊勲廟”(殊勳廟)三字,方形青石門墩上刻動物造型,生動逼真,天井鋪設紅磚。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正中對聯:“功創漳江澤被生民,名標唐代匡扶社稷”。牆壁上繪有歷史人物故事(隋唐演義,薛仁貴徵東),屋頂覆蓋紅瓦,屋脊粘貼龍鳳呈祥及花卉人物剪瓷雕。廟主祀五穀王(神農炎帝)、佛祖(觀音菩薩)、開漳聖王陳元光(老王,王祖)、夫人種氏(王媽)、女兒懷玉(柔懿夫人)及輔順將軍馬仁(馬紅公)、輔勝將軍李伯瑤(輔勝公)。 [3] 
鏈接資料:神農炎帝,閩南尊稱“五穀王”,生於姜水,故以姜為姓。他身披樹葉、棕絲為裙,手拿稻穗。史載其“造耒耜以教耕,嘗百草以為藥,日中為市,以興商賈”。故世人尊奉他為“五穀仙帝、神農大帝、開天炎帝、藥王”等,乃“三皇五帝”之一;亦掌管農業收成、保佑人民健康和體恤民情的保護神。 [3] 

白衣村百年古樹

白衣社古榕樹1棵,常綠長年生臭椿樹(俗名芹樹)1棵。
下埔社古榕樹1棵。

白衣村百歲老人

陳阿樣 (1906年7月-2009年),享年103歲。

白衣村新中國人物

陳進川 沙西公社黨委副書記
陳招港 漳浦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陳志國 福建省廣電集團策劃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編輯,文學博士
林雲山 泉州消防支隊教導大隊大隊長
參考資料
  • 1.    林培興.漳浦村社要覽:村社要覽出版社,2015
  • 2.    清 陳汝鹹.漳浦縣誌 校注本.漳浦縣:金浦發展有限公司承印,2011年12月
  • 3.    漳浦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漳浦寺廟志.漳浦縣: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