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蘋洲五亭記

鎖定
《白蘋洲五亭記》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
作品名稱
白蘋洲五亭記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白蘋洲五亭記作品原文

白蘋洲五亭記
湖州城東南二百步抵霅溪,溪連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吳興守柳惲於此賦詩云:“汀洲採白蘋。”因以為名也。前不知幾千萬年,後又數百年,有名無亭,鞠為荒澤。至大曆十一年,顏魯公真卿為刺史,始翦榛導流,作八角亭,以遊息焉。旋屬災潦薦至,沼堙台圮。後又數十載,萎蕪隙地。至開成三年,宏農楊君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樹三園,構五亭,卉木荷竹,舟橋廊室,洎遊宴息,宿之具,靡不備焉。觀其架大溪跨長汀者,謂之“白蘋亭”,介三園閲百卉者,謂之“集芳亭”,面廣池目列岫者,謂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謂之“朝霞亭”,狎清漣者,謂之“碧波亭”。五亭間開,萬象迭入,向背俯仰,勝無遁形。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遊者相顧,鹹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間也。又不知蓬瀛、昆閬,復何如哉?”時予守官在洛陽,楊君緘書齎圖,請予為記。予按圖握筆,心存目想,蘋縷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勝境,得人而後發;人有心匠,得物而後開。境心相遇,固有時耶?蓋是境也,實柳守濫觴之,顏公椎輪之,楊君繪素之,三賢始終,能事畢矣。楊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興利,若改茶法,變税書之類是也。利興故府有羨財,政成故居多暇日,繇是以餘力濟高情,成勝概,三者旋相為用,豈偶然哉?昔謝、柳為郡,樂山水,多高情,不聞善政;龔、黃為郡,憂黎庶,有善政,不聞勝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楊君乎?君名漢公,字用乂,恐年祀寢久,遠來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時開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記。 [1] 

白蘋洲五亭記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768頁
  • 2.    王振軍,俞閲主編. 中國古代文學精品導讀[M].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17.01.第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