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薇湯

鎖定
白薇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全生指迷方》卷三。為劑,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脱,補血活血,清熱涼血之功效。主治鬱冒,又名血厥,居長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產後胃弱不食,脈微多汗。
出    處
《全生指迷方》卷三
功    效
大補元氣,復脈固脱,補血活血,清熱涼血之功效

白薇湯歌訣

白薇湯用當歸參,甘草調和共益陰,婦人由多此類症,眩胃血厥須來臨。

白薇湯組成

白薇、當歸各一兩(30g),人蔘半兩(15g),甘草(炙)一分。

白薇湯用法

上為散,每服五錢(15g),水二盞(300ml),煎至一盞(150ml),去滓温服。

白薇湯功用

大補元氣,復脈固脱,補血活血,清熱涼血

白薇湯方義

方中白薇以清血熱,當歸以補血虛,人蔘生津,從血藥而養榮,甘草和中,配血藥而益陰。

白薇湯運用

此症亡血汗出,血少氣並於陽,獨上而不下,氣壅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移時方寤,名叫鬱冒,亦名血厥。現代臨牀多用本方治療血厥,防治老年人排尿性暈厥。

白薇湯使用注意

按《普濟本事方》卷七載本方有甘草,餘均同。

白薇湯附註

白薇湯附方1白薇湯

組成 白薇、紫蘇各三兩,當歸二兩。
主治 鬱冒。
出處 《普濟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附方 白薇湯
組成 白薇(焙乾)、細辛(去苗葉)各一兩半,龍齒(搗末)三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八十枚。
主治 風驚恐,四肢牽掣,神志不寧,或發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癲癇狀。
出處 《聖濟總錄》卷十四

白薇湯附方2 白薇湯

組成 白薇、蜀漆葉各半兩,常山一兩,知母(切、焙)半兩,鱉甲(去羣襴,醋炙黃)三分,甘草(炙,銼),苦蔘各半兩,大黃(生)一兩,升麻半兩,石膏(碎)三分,䜴一合,蒜三枚(肚棵者,切),淡竹葉(切)三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龍膽,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主治 瘴瘧,經百日或一年者。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白薇湯附方3 白薇湯

組成 白薇二錢,麥冬三錢,款冬花、桔梗各三分,百部二分,貝母五分,生地三錢,甘草三分。
主治 喉癬。喉嚨必先作癢,面紅耳熱不可忍,其後嚥唾之時,時覺乾燥,必再加嚥唾而後快,久而作痛,變為楊梅紅瘰,或痛或癢。
出處 《辯證錄》卷三

白薇湯附方4 白薇湯

組成 白薇、生地、丹皮、丹蔘、沙蔘、芍藥、甘草、麥冬、石斛。
主治 陰虛火旺,身熱支滿,及熱入血室,傳熱歸陰,衝任受邪,潮熱詀語,或晝明夜亂。
出處 《醫級》卷七

白薇湯重要文獻摘要

《本事方釋義》:白薇氣味苦鹹微寒,入足陽明,當歸氣味辛甘微温,入手少陰、足厥陰,人蔘氣味甘温,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陽,通行十二經絡,以鹹苦微寒及辛甘微温之藥和其陰陽,以甘温甘平之藥扶其正氣,則病自然愈也。
[1-5] 
參考資料
  • 1.    彭懷仁.《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3冊》:人民衞生出版社,1994
  • 2.    宋承吉.《中國人蔘方集》: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
  • 3.    張仁安.《中醫內科臨證醫訣》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 4.    彭懷仁.《中華名醫方劑大全》:金盾出版社,1990
  • 5.    高日陽.《讀經典學名方系列 養生名方》: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