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蒺藜

(蒺藜科蒺藜屬植物)

鎖定
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是蒺藜科蒺藜屬草本植物。莖的基部分枝,平卧地上,全株密生絲狀柔毛;葉對生,偶數羽狀複葉,下面長滿白色伏毛;花單生葉腋,兩性;果實為分裂果,由4~5個不開裂、帶刺的心皮組成。花期5~8月,果期6~9月。名始出《毛詩傳》,蒺藜的刺觸傷人,疾而且利,故名蒺藜。 [8] 
蒺藜全球熱帶、亞熱帶和温帶乾旱地區均有分佈,中國各地均有分佈。 [8]  蒺藜喜歡温暖濕潤氣候,耐乾旱,怕澇,以陽光充足,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宜。一般用種子繁殖。 [9] 
蒺藜有着降壓、抗心肌缺血,延緩衰老,增強性功能等諸多功效。《本草綱目》曾有記載“古方補腎治風,皆用刺蒺藜,後世補腎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藥,恐其功亦不甚相遠也”。 [9]  “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楚辭》中把蒺藜稱為“惡木”,用以比喻小人。蒺藜果實的形象,也是傳説中的江湖暗器“蒺藜子”的來源。 [10] 
中文名
蒺藜
拉丁學名
Tribulus terrestris L. [6] 
別    名
白蒺藜
名茨
旁通
屈人
止行 展開
別名
白蒺藜
名茨
旁通
屈人
止行
休羽
升推。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11] 
蒺藜目
蒺藜科
蒺藜屬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有分佈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2] 

蒺藜植物學史

  • 名稱由來
名始出《毛詩傳》,蒺藜的刺觸傷人,疾而且利,故名蒺藜。 [8] 

蒺藜形態特徵

蒺藜
蒺藜(2張)
一年生草本;莖平卧,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枝長20-60釐米,偶數羽狀複葉,長1.5-5釐米;小葉對生,3-8對,矩圓形或斜短圓形,長5-10毫米,寬2-5毫米,先端鋭尖或鈍,基部稍偏科,被柔毛,全緣;花腋生,花梗短於葉,花黃色;萼片5,宿存;花瓣5;雄蕊10,生於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稜,柱頭5裂,每室3-4胚珠;花期5-8月;果有分果瓣5,硬,長4-6毫米,無毛或被毛,中部邊緣有鋭刺2枚,下部常有小鋭刺2枚,其餘部位常有小瘤體;果期6-9月。 [1]  [13] 

蒺藜產地生境

本屬約15種,中國有2種。 [14]  生長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全球温帶都有。 [1]  生長於田野、路旁及河邊草叢。各地均產。主產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山西、陝西。 [2]  蒺藜喜歡温暖濕潤氣候,耐乾旱,怕澇,以陽光充足,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宜。 [9]  生長適温15~25℃。 [14] 

蒺藜育植技術

選地整地
蒺藜
蒺藜(2張)
蒺藜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鬆,質地肥沃的砂壤土。
繁殖技術
蒺藜
蒺藜(4張)
種子繁殖。8~9月種子成熟時選,個大、充實、飽滿的綠白色的果實,曬乾備用。播前將種子攤於石碾上碾,使果瓣分開,簸去果刺和殼渣,留下純淨種子播種。也可將種子在碾米機上碾兩遍,篩選出種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將畦面澆透,撒上種子,覆蓋嚴。點播時可按行距50釐米,株距30~40釐米挖穴,每穴丟種子4~5粒,覆土後澆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種子催芽,置於用保水劑為基質配製的流體懸浮膠狀液中,用流體播種機播下,更有利發芽。蒺藜最佳種植密度度為60釐米壟作下大約10釐米株距,最佳採收期8月下旬,產量可達到1400~2000kg·hm-2 [7] 
田間管理
  • 間苗:在苗高4~7釐米時,拔掉弱苗和過密苗,在苗高10釐米左右時。撒播按株距30~40釐米留苗,點播每穴留壯苗2~3株。如發現缺株缺穴,應帶土移栽補齊。
  • 中耕除草:出苗後有雜草發生時,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鋤時小苗期宜淺,以1~2釐米為宜。
  • 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應視地力情況,要進行適當的追肥,一般應追施兩次。
  • 掐頂:在8月中旬後,為了使種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長點,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結果,並能提早成熟。
病蟲害防治

蒺藜主要價值

蒺藜觀賞價值

小花金黃色,果實帶有鋭刺,較為奇特,有一定觀賞性,園林中較少應用。 [14] 

蒺藜科普價值

可用於植物園做科普教育素材。 [14] 

蒺藜藥用價值

蒺藜有着降壓、抗心肌缺血,延緩衰老,增強性功能等諸多功效。《本草綱目》曾有記載“古方補腎治風,皆用刺蒺藜,後世補腎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藥,恐其功亦不甚相遠也”。 [9] 
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
歸肝經
炮製
蒺藜
蒺藜(3張)
炒蒺藜:取淨蒺藜,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
鹽蒺藜:取去刺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
功能主治
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3] 
  • 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痹: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潭家秘》)
  • 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 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 治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 治奔豚疝瘕: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 治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 治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幹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 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潭家秘》)
  • 行經: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4] 
藥理作用
  • 蒺藜的抗衰作用和強壯作用:在臨牀上發現蒺藜皂苷能增強機體 自然殺傷細胞活性 , 可用來防治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
  • 蒺藜的性強壯作用:蒺藜中提取的一種單一成分皂苷——原薯蕷皂苷能增強性慾,提高性能力。
  • 蒺藜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蒺藜總皂苷對缺氧再給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護作用引,並且與提高機體內源性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質的氧化程度有關。
  • 蒺藜對腦血管的作用:能增加腦缺血部位的血供,起到改善腦循環、保護缺血腦組織的作用,這可能是由於蒺藜皂苷對磷酸二酯酶 有抑制作用。
  • 蒺藜對神經系統的作用:研究表明,蒺藜皂苷可以降低缺氧/復氧誘導的皮層神經元的凋亡,減輕細胞損傷這種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抑制神經細胞內鈣超載有關。
  • 蒺藜的抑癌作用:在研究中還發現,蒺藜醇提取物中的蒺藜總皂苷可顯著抑制人乳腺髓樣細胞的增殖。
  • 蒺藜的利尿作用蒺藜果實的水浸液部分具有輕微的利尿作用,臨牀上對腹水和水腫病人有效。
  • 蒺藜的降血糖作用:蒺藜水煎劑能顯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和正常小鼠的糖耐量 。
  • 蒺藜的其他作用:研究發現蒺藜具有調節血脂、調節體內微量元素含量、抗菌鎮痛、保護視網膜神經細胞等作用。 [5] 

蒺藜化學成分

蒺藜多糖;生物鹼哈爾滿、哈爾鹼、哈爾醇、對羥基苯乙酮基一3甲氧基一4羥基取代桂皮酰胺;黃酮;氨基 酸;甾體皂甙等。 [6] 

蒺藜鑑別方法

顯微鑑別
蒺藜 蒺藜
本品粉末黃綠色。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散在,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羣相連結。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羣。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約30μm,壁網狀增厚,木化。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3]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5克,加70%乙醇20毫升浸泡3小時,濾過,取濾液5毫升,蒸去乙醇,放冷,殘渣溶於少量醋酐中,加入濃硫酸數滴,呈紅紫色。 [3] 

蒺藜植物文化

“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楚辭》中把蒺藜稱為“惡木”,用以比喻小人。蒺藜果實的形象,也是傳説中的江湖暗器“蒺藜子”的來源。 [10] 
參考資料
  • 1.    蒺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蒺藜  .中國醫藥網[引用日期2014-04-27]
  • 3.    蒺藜  .中國醫藥網[引用日期2014-04-25]
  •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 蒺藜: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 5.    李寶龍 王康 曾煒 李金澤 王宇 奚雯 劉忠平 竇肇華.《吉林醫藥學院學報》蒺藜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吉林醫藥學院臨牀醫學院,2011
  • 6.    褚書地 瞿偉菁 李穆 曹羣華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蒺藜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3
  • 7.    韓梅 楊利民 韓勇 楊麗 .《中國中藥雜誌》蒺藜適宜種植密度與最佳採收期研究: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 ,2008
  • 8.    蒺藜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3-08]
  • 9.    陳仁壽,劉訓紅主編. 江蘇中藥志 第2卷[M]. 2020
  • 10.    子梵梅. 草木有情且美[M]. 2018
  • 11.    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
  • 12.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引用日期2023-03-24]
  • 13.    蒺藜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4]
  • 14.    徐曄春,臧德奎主編.中國景觀植物應用大全(草本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年01月:第20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