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草

(中藥)

鎖定
白草,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dumauct.Griseb.]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以紙遮蔽,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主熱淋;尿血;肺熱咳嗽;鼻衄;胃熱煩渴。
中文名
白草
漢語名稱
Bai Cao
別    名
倒生草、白花草。

白草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dumauct.Griseb.]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以紙遮蔽,曬乾。

白草性味歸經

甘;寒。

白草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主熱淋;尿血;肺熱咳嗽;鼻衄;胃熱煩渴。

白草形態特徵

白草多年生草本。具橫走根莖。稈直立,單生或叢生,高20-90cm。葉鞘疏鬆包莖、近無毛,基部者密集近跨生,上部短於節間;葉舌短,具長1-2mm的纖毛;葉片狹線形,長10-25cm,寬5-8(-12)mm,兩面無毛。圓錐花序直立或稍彎曲,長5-15cm,寬約10mm;主軸具稜角,無毛或罕疏生短毛;剛毛柔軟,細弱,微粗糙,長8-15mm,灰綠色或紫色;小穗通常單生,卵狀披針形,長3-8mm;第1穎微小,先端鈍圓,鋭尖或齒裂;脈不明顯,第2穎長為小穗的1/3-3/4,先端瑞芒尖,具1-3脈;第1小花雄性,罕或中性,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厚膜質,先端芒尖,具3-5(-7)脈,第1內稃透明,膜質或退化;第2小花兩性,第2外稃具5脈;先端芒尖,與其內停同為紙質;鱗被2,楔形,先端微凹;雄蕊3,花葯先端無毫毛;花柱近基部聯合。穎果長圓形,長約2.5mm。花、果期7-10月。

白草分佈區域

資源分佈: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白草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4600m的山坡和較乾燥之處。

白草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呈圓柱形,有的分枝,長短不一。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具光澤,具縱縐紋,節明顯,稍突起,偶有鬚根殘留,節間長短不等,長1.5-3cm。質地堅硬,斷面中央有白色髓心,皮部與中柱不易剝離。無臭,味淡。顯微鑑別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方形細小細胞,有的細胞中含硅質小塊。皮層較窄,散有數個有限外韌型細小的葉跡維管束,四周有纖維包圍,內皮層細胞的內壁特厚,有的有硅質小團塊。中柱鞘為1-2層厚壁細胞,中柱內散有多數有限外韌型維管束,四周有維管束鞘纖維包圍,中柱中央常成空洞。

白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