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茶樹屬

鎖定
白茶樹屬(學名:Koilodepas Hassk.),大戟科,約10種,分佈於印度馬來西亞,中國有K. hainanensis(Merr. )Croiz. 1種,產於海南。喬木;葉互生,通常有齒缺,稀全緣,羽狀脈;花單性同株或異株,無花瓣及花盤,組成腋生、穗狀花序式的花束,雌花生於花序的基部;雄花:花萼球形,3-4裂;雄蕊4-8;退化雌蕊微小;雌花:萼淺杯狀,頂4-10裂;子房3室,稀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裂為2至多數扁平的羽片,羽片邊緣有流蘇狀細齒;蒴果球形,略帶三稜,基部有擴大的宿萼,開裂為3個2裂的分果爿。 [1-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白茶樹屬
拉丁學名
Koilodepas Hassk.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大戟目
亞    目
大戟亞目
大戟科
亞    科
鐵莧菜亞科
鐵莧菜族
白茶樹屬
分佈區域
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各國和印度南部、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模式種
爪哇白茶樹

白茶樹屬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嫩枝被星狀短柔毛。葉互生,全緣或具鋸齒,羽狀脈;葉柄短;托葉宿存。
白茶樹屬
白茶樹屬(7張)
花序穗狀,腋生,花雌雄同株或異株,無花瓣,花盤缺;雄花多朵在苞腋排成團傘花序,稀疏排列在花序軸上,雌花數朵,生於花序的基部,花梗短;雄花:花萼花蕾時球形,開花時3-4淺裂,鑷合狀排列;雄蕊3-8枚,花絲厚,鑽狀,基部合生,花葯小,藥室稍叉開,內向,縱裂;不育雌蕊小;雌花:花萼杯狀,萼裂片4-10枚,花後增大或不增大;子房3室,每室具胚珠1顆,花柱短,粗,基部合生,上部2至多裂具羽毛狀突起。
蒴果具3個分果爿,被星狀短柔毛;種子近球形,種皮殼質,具斑紋,胚乳肉質,子葉扁平。 [2] 
(注:白茶樹屬物種圖片圖冊資料來源 [4] 

白茶樹屬分佈情況

白茶樹屬
白茶樹屬(5張)
約10種,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各國和印度南部、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國產1種,分佈於海南。 [2] 

白茶樹屬生長習性

白茶樹生於海拔80-400米山地或山谷常綠林或疏林中。 [5] 

白茶樹屬下級分類

白茶樹Koilodepas hainanense (Merr.) Airy-Shaw [1] 

白茶樹屬模式種

白茶樹Koilodepas hainanense(Merr.) Airy-Shaw
喬木或灌木,高3-15米;嫩枝密生灰黃色星狀短柔毛,小枝無毛。葉紙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 12-32釐米,寬(2-) 3-8.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圓鈍或微心形,邊緣具細鈍齒或圓齒,兩面無毛,幹後暗褐色;側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5-10毫米,被絨毛;托葉披針形,長5-7毫米。花序穗狀,長4- 6(-10)釐米,被絨毛;苞片闊卵形,長1.5-2.5毫米;雄花5-11朵排成的團傘花 序,稀疏排列在花序軸上,雌花1-3朵,生於花序基部;雄花:花萼長約1毫米,具短 星狀毛,萼裂片3-4枚;雄蕊3-5枚,花絲短,基部合生,藥室叉開;不育雌蕊球形,小;雌花花萼杯狀,長3-4毫米,萼裂片5-6枚,披針形或卵形,被絨毛;子房陀 螺狀,長約3毫米,3室,密生短星狀毛,花柱長約2.5毫米,上部開展,多裂,密生羽毛狀突起。蒴果扁球形,褐色,直徑約1.7釐米,被短絨毛,內果皮木質;宿萼膜質,直徑約1.7釐米,疏生星狀毛;果梗長3-4毫米,被絨毛;種子近球形,直徑約8毫米,具斑紋。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產於海南。生於海拔80-400米山地或山谷常綠林或疏林中。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標本採自海南儋縣。 [5] 

白茶樹屬相關類羣

鐵莧菜屬 Acalypha
山麻桿屬 Alchornea
肥牛樹屬 Cephalomappa
白大鳳屬 Cladogynos
白桐樹屬 Claoxylon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