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

鎖定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原稱上海市白茅嶺農場,1956年3月作為上海市內遊民、殘老、流浪兒童和孤兒的教養外移基地,建於皖南郎溪廣德兩縣交界的丘陵地帶,面積40.5平方公里,系上海市監獄管理局下轄的行政單位。
中文名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
隸    屬
上海市監獄管理局
地    點
安徽郎溪縣濤城鎮
創建時間
1956年3月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簡介

2008年5月白茅嶺監獄被司法部授予部級現代化文明監獄稱號。
2009年5月獲得上海市市級機關係統文明單位稱號。
2010年榮獲上海市公務員集體嘉獎。
2011年獲得“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2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 [1]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單位組成

監獄設黨委、紀委、工會和團委。黨委下設21個黨支部。機關科室18個,下轄4個監區、9個農業分場(單位)、8個居委會、1個綜合廠以及公安局等單位。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成果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
建場47年來,監獄共接收遊民11902人,改造罪犯37330人,勞教17297人,安置了大批刑釋就業人員、流浪兒童和落政人員。
對打擊和預防犯罪、維護上海的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白茅嶺監獄的建設和發展始終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關心。
市委市政府多位領導先後視察農場,指示要把農場建設成為上海社會治安的戰略空間和改造罪犯的“蓄水池”。
2001年,監獄局黨委根據指示精神,結合農場實際制定了《關於皖南兩農場建設和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農場在新世紀的建設和發展指明瞭方向。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指導思想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
白茅嶺監獄黨委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懲罰和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以創建現代化文明監獄為抓手,依法治監,從嚴治警,文明管理,公正執法。
不斷加強監獄的規範化建設,建立探索監管安全的長效機制,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質量。
進入“十五”以來,監獄制定以立足和發揮監獄土地、人力資源優勢為根本,以保糧、增茶、副食品自給和種養加一條龍為主要內容的、能夠保證和促進農業、勞務加工業及小工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監獄農場經濟發展戰略,不斷實現監獄各階段的經濟工作目標。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未來方向

白茅嶺監獄正掀起新一輪建設和發展的熱潮。一個投資7000萬元、押犯規模為2200人左右的現代化、園林式、全國一流的中心監區即將建成並投入使用;
以監社分離為目標的農場型監獄體制改革正在進行;
水系改造工程正在實施,苗木生產基地、副食品生產基地、生豬養殖基地初具規模;
監獄改革、發展和穩定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 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廣大白茅嶺人正以昂揚的鬥志,解放思想,真抓實幹,迎接白茅嶺建設與發展的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