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芷湯

鎖定
白芷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鑑》卷九。為清熱劑,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止痛之功效。主治陽明虛熱有風,下爿牙疼。
別    名
白芷散(《濟陽綱目》卷一0七)
出    處
《古今醫鑑》卷九
功    用
疏風清熱,解毒止痛
主    治
陽明虛熱有風,下爿牙疼
分    類
清熱劑

白芷湯組成

防風、荊芥、連翹、白芷、薄荷、赤芍、石膏。

白芷湯用法

上銼,水煎,温服。

白芷湯功用

疏風清熱,解毒止痛。

白芷湯主治

陽明虛熱有風,下爿牙疼。

白芷湯方義

方中白芷、薄荷祛風清熱止痛,防風、荊芥疏解風邪,赤芍涼血消腫,連翹清熱解毒,全方合用,共達疏風清熱,解毒止痛之功。

白芷湯運用

本方所治,乃陽明伏火與風熱之邪相搏所致之證。

白芷湯加減化裁

風寒甚者,加細辛,以祛風通絡止痛;鬱火甚、煩躁易怒者,加山梔、牡丹皮以清泄肝火。

白芷湯附註

附方1:白芷湯
組成 白芷、白朮、芎藭、防風(去叉)各半兩,羌活(去蘆頭)一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半兩,石膏一兩半,牛膝(去苗)、狗脊(去毛)、萆薢(炒)各半兩,薏苡仁(炒)、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附子(炮裂,去皮臍)、葛根各一兩,桂(去粗皮)一兩半。
主治 中風,手足一邊不隨,言語謇澀。
出處 《聖濟總錄》卷九
附方2:白芷湯
組成 白芷、鹿茸(去毛,酥炙)、訶黎勒(煨,去核)、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牡丹皮、地榆、黃芪(銼,炒)個一兩半,肉豆蔻(去皮)一枚,白朮、黃連(去須)、附子(炮裂,去皮臍)、代赭石(碎)、桂(去粗皮)各一兩,黃芩(去黑心)半兩,龍骨(去土)二兩。
功用 温腎助陽,固衝攝血。
主治 婦人血海虛冷,經行太過。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附方3:白芷湯
組成 白芷一兩,知母一兩七錢,石膏四兩。
主治 瘧病,身熱目痛,熱多寒少,睡卧不安,脈長,以大柴胡湯下之後微邪未盡者。
出處 《保命集》卷中
[1-4] 
參考資料
  • 1.    彭懷仁.《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3冊》:人民衞生出版社,1994年
  • 2.    孫世發.《老年病方藥精華》 :人民衞生出版社,1999年
  • 3.    張家林.《實用偏方秘方經典 婦科》 :中醫古籍出版社,2003年
  • 4.    吳承豔.《五官科頑症金方》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