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花蒲公英

鎖定
白花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albiflos Kirschner & Štěpánek,是菊科、蒲公英屬的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
白花蒲公英的葉線狀披針形,近全緣或淺裂,稀半裂,具小齒,兩面無毛;花無毛或頂端疏被蛛絲狀柔毛;總苞片綠或淡綠色,先端背面具小角或增厚,外層卵狀披針形,稍寬於至等於內層,具寬膜質邊緣;舌狀花白色,稀淡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暗色條紋,柱頭干時黑色;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枯麥稈黃、淡褐或灰褐色,喙較粗,帶淡紅色,稀污白色;花果期6~8月。 [3] 
白花蒲公英產於甘肅西部(阿克塞)、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印度西北部、伊朗、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也有分佈。白花蒲公英生於山坡濕潤草地、溝谷、河灘草地以及沼澤草甸處,喜光,耐寒,耐旱,不擇土。 [3]  白花蒲公英採用栽培播種或分株繁殖。 [7] 
白花蒲公英入藥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結膜炎,膽腺炎,乳腺炎,胃炎,腸炎,痢疾,肝炎,膽囊炎;闌尾炎,泌尿系統感染,盆腔炎,痛疤,療瘡。 [8]  白花蒲公英還可植于山坡或林緣作為園林觀賞,具有觀賞價值以及經濟價值。 [7] 
中文名
白花蒲公英
拉丁學名
Taraxacum albiflos Kirschner & Štěpánek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蒲公英屬
白花蒲公英
分佈區域
中國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省

白花蒲公英植物學史

命名來源:始載於《中藥志》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青海野生藥用植物》。

白花蒲公英形態特徵

白花蒲公英

葉線狀披針形,近全緣或淺裂,稀半裂,具小齒,長(2-)3-5(-8)釐米,兩面無毛。 [3] 

白花蒲公英

花葶1至數個,長2-6釐米,I無毛或頂端疏被蛛絲狀柔毛; 頭狀花序直徑2.5-3釐米;總苞長0.9-1.3釐米,總苞片綠或淡綠色,先端背面具小角或增厚,外層卵狀披針形,稍寬於至等於內層,具寬膜質邊緣;舌狀花白色,稀淡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暗色條紋,柱頭干時黑色。 [3]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枯麥稈黃、淡褐或灰褐色,長4毫米,上部1/4具小刺,頂端漸收縮成長0.5-1.2毫米喙基,喙較粗,長3-6毫米:冠毛長4-5毫米,帶淡紅色,稀污白色。 [3]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3]
白花蒲公英線稿圖 白花蒲公英線稿圖 [9]

白花蒲公英近種區別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3]
白花蒲公英種的界限爭議較多。《蘇聯植物誌》將亞洲蒲公英T. asiaticum Dahlst.和T. cuspidatum Dahlst. 2種歸在白花蒲公英中。儘管上述2種有時花為白色,但該2種外層總苞片先端有明顯的突起或小角,瘦果喙纖細,與白花蒲公英具明顯的區別,因而恢復亞洲蒲公英種,並將T. cuspidatum Dahlst.歸在亞洲蒲公英內;另外《西藏植物誌》將粉綠蒲公英T. dealbatum Hand. -Mazz., T. kawaguchii Kitam., T. staticifolium V. Soest及T. bhutanicum V. Soest 4種歸在白花蒲公英中。此4種舌狀花均為黃色,且瘦果頂端喙纖細等特點,不應歸在白花蒲公英中,除粉綠蒲公英恢復原名外,後3種均歸在小花蒲公英T. parvulum DC.中。 [4] 

白花蒲公英生長環境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5]
生於林綠、向陽地。耐寒,喜陽,亦耐乾旱 [1]  ;以及海拔2500-6000米,山坡濕潤草地、溝谷、河灘草地以及沼澤草甸處。 [4] 

白花蒲公英分佈範圍

白花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5]
主產甘肅西部(阿克塞)、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印度西北部、伊朗、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也有分佈。模式標本產阿爾泰山區。 [4] 

白花蒲公英繁殖方法

白花蒲公英採用栽培播種或分株繁殖。 [7] 

白花蒲公英主要價值

白花蒲公英觀賞

佈置花境或點綴草地 [1]  。多用作綴花草坪,花期早,花色鮮亮,單獨種植或與紫花花地丁等早春開花植物搭配使用效果均佳。也可做花境和花帶應用。 [2] 

白花蒲公英藥用

白花蒲公英入藥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結膜炎,膽腺炎,乳腺炎,胃炎,腸炎,痢疾,肝炎,膽囊炎;闌尾炎,泌尿系統感染,盆腔炎,痛疤,療瘡。 [8] 

白花蒲公英其他

白花蒲公英還可植于山坡或林緣作為園林觀賞,具有觀賞價值以及經濟價值。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