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攀倒甑

鎖定
攀倒甑(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忍冬科敗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根莖長而橫走;基生葉叢生卵形,具粗鈍齒;莖與基生葉同形;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花冠鐘形白色;瘦果倒卵圓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5]  。攀倒甑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6] 
攀倒甑在中國分佈於台灣、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廣西、貴州和四川等地 [7]  ,在日本也有分佈 [8]  。常生於山地林下、林緣或灌叢中 [9]  。攀倒甑耐嚴寒喜濕潤環境,適宜肥沃的沙壤土 [10]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和分株繁殖 [11] 
據《圖經》記載:攀倒甑“味苦辛,寒。主解利風壅、熱盛、煩渴、狂語” [12]  。其含有多種三萜類皂苷和環烯醚萜等化學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和保肝利膽的功效 [13]  。其嫩葉可食用,常作為蔬菜 [14]  ,是一些地區的主要野菜之一 [15]  。攀倒甑可制農藥,對防止螟蟲、蚜蟲、青蟲等有效 [16]  。其根莖和葉均含鞣質,還可提製栲膠 [17] 
中文名
攀倒甑
拉丁學名
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 [4] 
別    名
白花敗醬
毛敗醬苦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川續斷目
忍冬科
敗醬屬
攀倒甑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 Juss.,1807

攀倒甑植物學史

攀倒甑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6] 

攀倒甑形態特徵

攀倒甑
攀倒甑(9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120)釐米;地下根狀莖長而橫走,偶在地表匍匐生長;莖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僅沿二葉柄相連的側面具縱列倒生短粗伏毛,有時幾無毛。基生葉叢生,葉片卵形、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10(-25)釐米,寬2-5(-18)釐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鈍齒,基部楔形下延,不分裂或大頭羽狀深裂,常有1-2(有3-4)對生裂片,葉柄較葉片稍長;莖生葉對生,與基生葉同形,或菱狀卵形,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粗齒,上部葉較窄小,常不分裂,上面均鮮綠色或濃綠色,背面綠白色,兩面被糙伏毛或近無毛;葉柄長1-3釐米,上部葉漸近無柄。
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分枝達5-6級,花序梗密被長粗糙毛或僅二縱列粗糙毛;總苞葉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或線形;花萼小,萼齒5,淺波狀或淺鈍裂狀,長0.3-0.5毫米,被短糙毛,有時疏生腺毛;花冠鐘形,白色,5深裂,裂片不等形,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0.75-)1.25-2毫米,寬1.1-1.65(-1.75)毫米,蜜囊頂端的裂片常較大,冠筒常比裂片稍長,長1.5-2.25(-2.6)毫米,寬1.7-2.3毫米,內面有長柔毛,筒基部一側稍囊腫;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花柱較雄蕊稍短。瘦果倒卵形,與宿存增大苞片貼生;果苞倒卵形、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圓形,長(2.8-)4-5.5(-6.5)毫米,寬(2.5-)4-5.5(-8)毫米,頂端鈍圓,不分裂或微3裂,基部楔形或鈍,網脈明顯,具主脈2條,極少有3條的,下面中部2主脈內有微糙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1]  [18] 

攀倒甑產地生境

分佈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台灣、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和四川。生長於海拔(50-)400-1500(-2000)米的山地林下、林緣或灌叢中、草叢中。 [1]  喜稍濕潤環境,耐亞寒,一般土地均可栽培,但以較肥活的砂持壤土為佳。 [2] 
攀倒甑

攀倒甑繁殖方法

攀倒甑播種

露地播種:2-4釐米厚的土壤温度穩定在18℃為始播指標,在對土壤精耕細作的基礎上,以春分節令時抗旱播種較為理想。在播種前,用較平整木頭或石頭將細小的種子研磨成兩半,但用力要均勻,不要將種子磨碎。種量每畝用0.5千克種子。每畝用0.5千克種子與50千克細土拌勻進行條播(行距25釐米)或撒播,播種後,用鋤頭輕挖墒面,使種子入土2-3釐米,讓墒面土壤更疏鬆。 [3] 

攀倒甑分株繁殖

4-5月挖取老株,或將老株四周自生的幼苗掘起進行移栽。行距為30-40釐米,株距為25-30釐米,每穴栽苗2-3株。 [2] 

攀倒甑栽培技術

攀倒甑選地整地

土壤選擇:攀倒甑喜高温多濕,土質疏鬆、肥力中等、酸性的砂質土壤,以石灰岩土、燥紅土、紫色土等土類種植為宜,忌選擇質地粘重和鹼性的土壤。 [3] 
精細整地:攀倒甑種子細小,幹粒重僅為1.2克因此必須三犁三耙,並把大的土垡打碎,做到士壤疏鬆、墒面平整,攀倒甑不耐澇,要採用低埂高墒種植,墒面長8-15米,寬1.5米。 [3] 
底肥:整地前把底肥撒於地塊中,畝施2500千克腐熟的農家肥、尿素4千克普鈣20千克、鉀肥10千克。 [3] 

攀倒甑移栽管理

每畝放營養袋4000個,營養土取攀倒甑原生地的石灰岩土為宜,拌腐熟的農家肥100千克,普鈣2千克、鉀肥3千克、尿素1.5千克,裝好營養袋後,播種、蓋土、澆透水,蓋上拱膜。育苗時間以清明節令前後為宜,蓋上拱膜後,若膜內温度高於45℃應該將薄膜兩頭打開通風,並在第2天清晨澆透水,蓋上膜,膜上再覆蓋遮陽網。出苗時間與播種時間有關,一般為4月份播的24天左右出苗,5月份播的18天左右出苗,6-7月份播的12天左右出苗,出苗後,把膜撤掉,只蓋遮陽網,此時必須經常觀查苗牀,若干燥,應在傍晚澆水。待地上部分長到10釐米高時,在透地雨後移栽。株距15釐米,行距25釐米帶土移栽,可根據苗的長勢將營養袋和苗牀上的苗分成若干小塊,每小塊2-3株,栽1穴中,栽後澆定根水。移栽時濃度不要超過莖基部,也不要讓土垡與攀倒甑的莖稈接觸。

攀倒甑中耕管理

薅除:在苗長到15釐米高時進行第1次薅除,並查缺補漏,間苗定苗;在植株高達40釐米時,進行第2次薅除。 [3] 
追肥:在第1次薅除時結合追肥,每畝用尿素5千克輕施提苗肥,在第2次薅除時如果植株長勢差,每畝補施尿素5千克。 [3] 

攀倒甑收穫儲藏

攀倒甑
攀倒甑(2張)
攀倒甑待種子成熟,及時收穫,並把種子輕輕抖落,微曬後,用通氣良好的袋子儲藏,莖稈曬至半乾再陰乾後出售或者儲蓄。若儲藏,要經常查看,莖稈吸潮變軟時,要及時翻曬,防止黴壞。 [3] 

攀倒甑主要價值

該種根莖及根有陳腐臭味,為消炎利尿藥,全草藥用與敗醬相同;性味辛;苦;性微寒。清熱解毒;活血排膿。主治腸癰;肺癰;癰腫;痢疾;產後瘀滯腹痛。民間常以嫩苗作蔬菜食用,也作豬飼料用。 [1-2] 
其含有多種三萜類皂苷和環烯醚萜等化學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和保肝利膽的功效 [13]  。其嫩葉可食用,常作為蔬菜 [14]  ,是一些地區的主要野菜之一 [15]  。攀倒甑可制農藥,對防止螟蟲、蚜蟲、青蟲等有效 [16]  。其根莖和葉均含鞣質,還可提製栲膠 [17] 

攀倒甑植物文化

據《圖經》記載:攀倒甑“味苦辛,寒。主解利風壅、熱盛、煩渴、狂語” [12] 
參考資料
  • 1.    攀倒甑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攀倒甑(百花敗醬)  .福建中醫藥大學網上植物園.2011年7月9日[引用日期2012-12-03]
  • 3.    李垚賢,高朝紅,胡春麗.白花敗醬草高產栽培技術[J].雲南農業,2007,(第8期): 15
  • 4.    攀倒甑 Patrinia villos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8]
  • 5.    攀倒甑 Patrinia villos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6.    讀秀 陳仁壽,劉訓紅主編,江蘇中藥志 第3卷,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10,第168頁
  • 7.    讀秀 秭歸縣中醫醫院,秭歸縣中醫藥學會,秭歸藥用植物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9,第524頁
  • 8.    攀倒甑 Patrinia villos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9.    讀秀 秭歸縣中醫醫院,秭歸縣中醫藥學會,秭歸藥用植物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9,第524頁
  • 10.    讀秀 陳仁壽,劉訓紅主編,江蘇中藥志 第3卷,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10,第164頁
  • 11.    讀秀 陳仁壽,劉訓紅主編,江蘇中藥志 第3卷,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10,第164頁
  • 12.    讀秀 (清)吳其浚著,植物名實圖考校注,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3,第402頁
  • 13.    讀秀 邱文清主編,常用中草藥彙編 原植物彩色圖鑑 上,中醫古籍出版社,2012.05,第130頁
  • 14.    讀秀 珞小玥主編,野菜野果圖鑑,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第13頁
  • 15.    讀秀 沈曉霞,梅旭東,王志安,江建銘編著,中國畲藥植物圖鑑 下,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6,第372頁
  • 16.    讀秀 周以良主編;董世林等編著,黑龍江省植物誌 第4卷,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2.09,第223頁
  • 17.    讀秀 周以良主編;董世林等編著,黑龍江省植物誌 第4卷,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2.09,第223頁
  • 18.    攀倒甑|Patrinia villos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
展開全部 收起